在天龙屯堡古镇,唱山歌、编童谣、说顺口溜、吟四句一向是人们生活中的乐事。然而,有一种诗不像诗、词不像词的顺口溜,也被人们常常挂在嘴边,说起来琅琅上口,精妙异常,人们管这种顺口溜叫“三句半”。说起“三句半”,天龙镇有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天龙古镇上有一书香人家,家有弟兄四人,父母去世后,由大哥主持家务。大哥老成持重,二哥精明能干,老三骄横傲气,老四内秀于胸却外表憨厚朴实。老三常常自视聪明,欺负老四,时时处处鸡蛋里挑骨头,与他为难,想出他的洋相。
<_38605.htmlbr/> 有一天,大中 文首发哥在街上看到了一张举考告示,回家后,对小弟们说:“我准备去贵阳应考,你们兄弟三个好好在家读书写字,特别是老三不准欺负老四,我考完后就回来。”没想老二说:“大哥我也去。”老三、老四也说要去应考。大哥无奈,只得同意带大家一起去,不过提出个条件:“既然大家要去,我们一路上要吟诗作对,谁吟不出诗句,就要回家,不得去贵阳应考。”大家同意。
第二天一早,兄弟四人牵出自己的马,打算骑马上路。这时,大哥开始出题了。
大哥说:出门跨雕鞍,
老二说:上马手摇鞭,
老三说:此去谁得中?
老四说:俺!
老三一听,认为老四说的不是诗:“我们都说五个字,老四却只说一个字,这不是诗,不能让他去贵阳!”大哥解释说,老四有这种雄心信心,实在难得,就让他去贵阳应考吧。这样一说,老三也就无话可说了,只好一起上路。
走着走着,前路突然出现一顶迎亲喜轿,吹吹打打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大哥说:前面一喜轿,
老二说:铜锣花鼓齐开道。
老三说:一抬抬到家,
老四说:笑。
还不等老三发话,大哥就说:“讨亲嫁女,是一件喜事,是要笑喽。老四对得不错!”
让过花轿,继续前行,走到一条河边,遇到了一座独木桥。
大哥说:河上一座独木桥,
老二说:这边走来那边摇。
老三说:瞎子跛脚不能过,
老四说:绕。
老三急不可耐地跳起来说:“老三次次只说一个字,这叫什么诗?不能让他去应考!”大哥看着桥思考了一会,对老三说:“这座独木桥人走上去晃来晃去的,瞎子跛脚从桥上过,不落才怪呢!不叫他们绕,要叫他们去送死啊?老四对得妙!”
老三自知理亏,低头无语,却怀恨在心。
走出不远,大哥觉得该休息一下,刚好路边有座破庙,里面只有一个老和尚,显得空空荡荡。
大哥说:大路旁边庙内空,
老二说:孤老和尚在撞钟。
老三说:连打一百零八下,
老四说:嗡。
这次,老三不敢再说话,心里却盘算着如何整治老四。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来。到了贵阳后,在一家客店住下,买来灰面包饺子吃。老三觉得机会来了,说:“我们比比才学,谁讲几个字就吃几个饺子,论字数吃饺子。”大家都同意,老四也笑嘻嘻的。
老三上街买来一包灰面给让店主包饺子,热腾腾的饺子很快端了上来,兄弟四人在店堂里围着桌子坐定。
大哥说:梁上一燕窝,
老二说:窝内燕子多。
老三说:大燕出窝把食打,
老四说:大燕出窝把食打,展翅摇翎飞向哪?飞过三里桃花店,飞过五里杏花坡。桃花店里有好酒,杏花村上美人多。不管路远把食找,找得食来回了窝。大燕忙把食来喂,喂了这个喂那个,喂了那个喂这个,喂了这个喂那个……”。
老三气极败坏地打断老四说:“好了!这锅饺子就喂你一个吧! ”
老四又笑嘻嘻地接着说:
喂我一个不能说,
弟兄四人都很饿。
你一个来我一个,
和!
老四把桌子上的饺子平分给兄弟四人,锅里还剩一个,想了想,老四就把它舀给了气嘟嘟的老三了。兄弟四人都笑了。
第二天,兄弟四人一起去应考,老四一举夺魁,金榜题名,留在贵阳做了官。从此,这“三句半”就在天龙一带流传开来。
流传地区:天龙屯堡一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