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传说
高峰山是黔中有名的佛教圣地,早年曾名闻遐迩。明代平坝守备卢大济撰写的高峰山碑记称“高峰山者,平原之胜观也。”“虫声、鸟声、花香、草香应接不暇,不减武夷九曲之胜也”。置身高峰山,顿生“万山重叠,一峰萃然,独照云表”之感。高峰山古代的八大胜景,无不让游人称奇道美。除了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外,高峰还有很多人们耳熟能详、一代代相传的故事。
传说,高峰山早年众僧云集,香火旺盛,游人如织,但却不见僧人到外地去运盐,也不见小和尚耕田种地收割庄稼。早先人们觉得奇怪:“偌大一个山寺,一天几百上千人吃饭 ,米从哪 里来?盐自何方进?后来从一个话多的小和尚嘴里探听到了秘密。
原来,高峰山万华寺后茂密的树林中藏着蹊跷:那里有两口神奇的小岩穴,一口能漏盐,一口能漏米,每天寺里的僧人和上山朝拜的香客吃的盐和米,都是住持到那里去求来的。那里生有一棵千年古皂角树,枝繁叶茂,绿荫覆盖数十丈见方,周围寸草不生,十分幽静。古皂角树下有一堵 形如**的岩石,就在“**”底部,天然生有两口小岩穴,左边那口僧人们称“漏盐窝”, 右边那口称“漏米窝”。
那里守卫森严,几十个武僧持刀握棍日夜轮番值守,除了本寺住持一人外,无论僧人和香客决不许走近半步。对外却称是藏经书的地方,佛家重地,不得擅入,全不知藏的却是万华寺天大的秘密!
每日里,高峰山上来了多少香客,连同本寺的僧人,加上当日需在寺里吃斋饭的游客和闲杂人等,共计多少人,需多少盐、多少米,管帐的和尚清点计算后报呈住持。住持离开法座,淋浴熏香,让做饭的和尚拿着装盐、装米的袋子,跟着他来到古皂角树下的岩石前。住持在两口小岩穴前跪下,虔诚地作三个揖,磕三个头,口里说:告知吾神,今日本中 文首发计寺共有多少人吃饭,共需盐多少,米多少。然后让小和尚在漏盐窝、漏米窝下撑好袋子,两口小岩穴就会漏下盐和米。让人称奇的是那两口小岩实漏下来的盐和米,不多不少,仅够当日在寺里用斋的人吃,没有人吃不饱饭,也没有余剩,仿佛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一般。多少年来,高峰山万华寺就是靠漏盐窝、漏米窝应酬僧众和香客,无须到远处去运盐和耕田种地,享受着佛神的赏赐。
有一日,住持和尚受黔北云台寺法师之邀,前往云台寺讲经礼佛做法事,往返需七日。住持和尚临走时将管账和尚叫到法堂,将求盐、求米的事交付与他,一再嘱咐:“每天有多少人吃饭一定要认真清点计算,出家人一定要诚实坦荡,心底无私,切不可包藏贪欲,亡生邪念,惹恼神灵,酿成恶果。切记,切记!”
住持和尚离开了万华寺,管账和尚就负责起了求盐、求米的事。第一天和第二天,他还记得住持和尚的话,认真清点人数,据实求盐求米。到了第三日,他想:住持大和尚真不会当家理财,放着这两个宝贝漏盐窝和漏米窝不思生财这道,每天仅求适量的盐和米,为何不多求一些?当日吃不完就存放起来,余下的可以运到市场去卖。一天余上一斗,十天余一石,一百天余十石,一千天……这样就可以卖很多银子。那时我一天藏下一两银子,十天十两,一百天……二、三十年下来,那将是一毛多么可观的财富啊!想罢,管账和尚就多加了当日在寺里吃斋的人数。可是那漏盐窝、漏米窝漏下来的盐和米,也只是仅够吃斋的人吃上一天,一点没有剩余,一连三天都是这样。管账和尚非常气恼,他想:这或许是漏窝、漏米窝太小,一次不能漏下很多盐和米的缘故呢?他到山下一户石匠家里借来小锤和錾子,将漏盐和漏米的两口岩穴凿大、凿宽。他思量这下应该漏下很多盐和米了,虔诚地作揖磕头,向佛神祷告。过了半天没有动静,再等半天也没有什么漏下来。管账和尚从太阳升起等到太阳落山,始终见不到盐和米。他记起住持大和尚临出门时说的话,心想:莫不是自己贪心,凿坏了灵穴,佛神生气,什么都不赏赐了?住持大和尚回来,定要责罚、惩戒我,少不了皮肉之苦。他吓出了一身冷汗,寺庙也不敢回,偷偷溜下了高峰山,藏到远远的山里去了。
从此,高峰山的漏盐窝、漏米窝再也不漏盐、不漏米了,僧人们只得到远处去买盐运盐,在山下开垦田地种庄稼,辛劳出汗自然是少不了,僧人们无不埋怨那个贪心的管账和尚。
有人编了一首顺口溜:
天高不算高
人心比天高
足吃不满意
还求有余粮
动用锤和錾
把个灵穴敲
老天一生气
偿尔光窍窍
流传地区:高峰、马场一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