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龙王洞的传说


本站公告

    龙王洞的传说

    龙王洞及其周围风光壮观奇丽,位于县城东北樟江岸边悬崖绝壁的白岩山脚下。从荔波县城北樟江码头乘游船逆江水而上,经过布依族聚居的时来乡板莪村、白岩便到达龙王洞。这岩洞如开嘴的龙,上下额有牙齿并列至龙觜边,洞中有一条钟乳石似龙舌般,下额有石突出如龙下巴骨。不知从何时起,洞内设有龙王神位供奉至今,故人称龙王洞。又因洞位于高耸入云的白色大悬崖绝壁岩山下,亦称白岩洞。

    龙王洞在樟江岸边,洞高出樟江水面3米,洞顶最高6~8米,宽10~12米,深18~20米,洞内可容百多人。其右侧有一小深洞,清泉常年从深洞中流出,涓涓依涟,漾盈于樟江边,观之甚美。据测,洞中流水之源于今水尧乡打里村明溪伏流在此露出,因伏流山洞较长远,故泉水清凉,加上出水洞前临江后抵岩,仰望天空一线,日照甚短少,亦凉气袭人,甚为凉爽。前人有句诗“掬饮一捧清泉水,凉到那里自明白。”清泉与龙王洞相邻连,龙王洞因而也是凉气袭人,盛夏酷暑游龙王洞中,更觉分外凉爽,游人到此,暑热全消。又可供游人憩息静坐,仰观天色,俯瞰江景,为荔波古“八景”之一即“洞天消暑”。龙王洞洞壁,岩溶嵯峨,钟乳形状千姿百态,天然造境奇特,有钟乳如飞禽走兽,人态神姿,其精湛潇洒如出自鬼斧神工。洞外千丈悬岩倒挂,前倾成15度角,山影掩映江中,在粼粼波光晃动里,水下山光影景更加秀丽与离奇,引人入胜。

    龙王洞左右及后面均为悬崖绝壁,面临樟江中流地段,中 文首发江水深数米,人不能涉,非船筏不能入,两岸悬岩非猿猴不能攀行。自古为人迹罕至的绝境,故而每遇兵荒马乱之时,城乡居民多迁至龙王洞及其左右之绝壁境地避乱。仅如清咸同乱世及民国时之公元1944年日寇犯境,荔波县城内及时来乡的时来村、白岩村、板莪村等居民住户,多乘船出入避乱于龙王洞及洞左右河岸绝壁悬崖下,形成一时的“桃源”胜境,其间有日用及食品交易场,称买卖街,亦颇热闹一时,汇成一盛景。邑先正覃金锡(字二如)有诗作:“凿空盘古来开天,洞口临江合住仙。一叶扁舟辞热客,十分清气落吟肩。人惊赤帝行秋令,我与青山认旧缘。弹指避秦人散尽(丙寅年曾在此避乱),范范谁与话桑田。”

    龙王洞是今樟江风景名胜区的一个景点,原“洞天消暑(古荔波八景之一)”在县郊东北一公里处之樟江岸边。每年春夏秋时季,不少的城乡青年男女、中小学生雇船到洞中春游或举行夏令营活动及营火晚会等等,游客终年络绎不绝。

    龙王洞在樟江两岸居住的布依族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时,指派龙王承担修造江河的任务,龙王派小青龙随布依族后生来到南岭十万大山修造江河后,听说所造的河道全是弯弯扭扭的、质量很差、不如人意,就亲自出海径直奔南岭十万大山来视察,他从月亮山北麓顺打狗河(即布依语弯河之意,今樟江)走游下来,到(现今的龙王洞)途中时,天就黑定了,就暂时宿在白岩脚下的石洞中,还在江河中摆设九大碗(现河中的九大碗石桌可鉴)的隆重酒席宴请当地土地及各方神灵、虾兵蟹将来赴宴、议事等等,为的是使打狗河水永远长流,清澈不污,鱼虾繁衍,万代兴隆。席上饮用的是九仙酒(此酒为打狗河岸边居住的水族居民所酿造的九仙酒,布依语音译为汉字称九阡酒),美酒多杯,龙王竟也醉倒了,不巧又遇到鳌鱼翻身(传说是鳌鱼用角顶着地的四周,地才是平坦的,只要鳌鱼微微动身,地就晃动,以致崩塌),弄得打狗河一带山崩地裂,一座大山崩塌而来,龙王在醉梦之中,等感觉到时,已经晚了。龙王正欲腾飞起来,无奈说时迟那时快,刚抬头就被飞来的白岩山压住了身上,只剩头部的眼口鼻舌未压着,一会儿龙王全身就僵化为石头,永世留在白岩山下。所以现在人们看见的是龙头和张开得大大的龙嘴及嘴里牙齿、舌头和龙王当时痛苦地张牙裂齿的样子,龙身全部被压在白岩山下,不见形影的缘故。老龙王因巡察江河以身殉职后,群龙无首,龙子龙孙就奔赴各地山川河潭各行其事繁衍子孙,形成龙的世世代代传宗接代在人间。龙的图腾形象,也同奔腾的江河、奋勇的人群般共同在世间,它还象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奔飞在亚洲的东方。

    距龙王洞不远的樟江水底有一巨大方形桌子式的石礅,其面上有九个碗状的石凹,布依族民间传说是当年龙王设筵席所摆的九大碗酒席的遗物。至现今布依族人婚娶就沿席龙王摆的九大碗酒席宴请宾客,谓之“龙席”,算是最高档次酒席,由来于此。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