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县的兴仁镇,早先不叫这个名字,在民国以前,它叫龙王庙,听说起这个龙王庙的名字,还是根有据的哪!那是个开荒占草那阵,开头只有几户人家,从远处来到这疙瘩,开荒落下脚,后来,一来二去人家多了,屯子也大了,头几年,赶上风调雨顺;连年得到好收成。家家日子都过得挺好。
有这么一年,夏季大旱。从小苗出土以后,到铲二遍地,一直没下透雨,地都旱冒烟了,到晌午头,庄稼苗都打绺儿啦,那地方还是岗地;特别不禁旱。旱地裂子都有一寸来宽,真是旱出叫儿来了。把人们愁的,萌弄地都没心思了!
有这么一天,从南面六屯那边过来一个游僧。到一家去化斋找饭吃。一听说人们正为旱灾发愁,和尚就说向神佛求雨。听他这么一说,大伙就和他商量起来:“师傅若真能求下雨来,我们就替你修座庙。你就在这儿扎根 ,不用当游僧了。若是求不下雨来,咱就算两来无事。”和尚立时就答应帮助求雨。第二天,就按照和尚说的张罗上啦;又扎神龛,又做牌位,又办香供,又买锣鼓。四天头上,开始求雨。全屯的成年男人,都头带柳圈儿,光着脚丫儿,挽起裤腿儿,手拿小盆儿排成队伍。前边抬着天地爷、龙王爷的神龛,后跟水车,敲锣打鼓的;人们一边走一边向天空撩水一边向天祷告:“天爷,下雨吃饽饽!龙王爷,下雨吃饽饽!”求雨队伍就这样走遍全屯和田地的条条道路。当求雨队伍,经过谁家门口时,就出来人向求雨队伍的上中 文首发方泼水。一连求了三天,说起来也真凑巧,果然象大家期望的那样:求三天,等三天;到了第四天就下起雨来。那雨下得是也不大,点点入地,一点都没浪费,一连下了两小天儿,下了个响透,雨下好了,天也晴了,那年以得到了好收成。
事后屯中的几个头行人,就按照求雨许愿时说的话,操办起盖大庙的事来。当年备料,转年开工。经过一整年的工夫,在屯子里西半截道北,修起一座龙王庙。不长时间,这庙香火就旺盛起来了。
后来,人们就很自然地把这个屯,叫做龙王庙屯了。到了民国年间,就改为几保几甲几井。伪满国时,又改为兴仁村。解放后又改为第三区,兴仁镇。不管几次改为_38605.html什么名,龙王庙这个老屯名,还是深深地留在人们心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