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金州十八景民间传说之————招堤故事


本站公告

    招堤风景名胜包括:烟波浩淼的贵州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绿海,贵州高原独有的十里荷花;纪念辛亥革命先贤的王宪章将军紫微园,清康熙年间修筑的招堤,金星山涵虚阁建筑群;明十八先生墓,南明王朝行宫,清兴义府试院。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诸景点,面积约5平方千米。

    招堤得名于“招公筑堤”。安龙县城建于明洪武23年(1390年),明为安隆千户所治,清代为黔西南_38605.html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兴义府治,1652年南明永历朝廷播迁安龙,永历皇帝朱由榔在这里驻跸4年。《兴义府志》载:“府城西南踞平陆,可借陂塘绿海以为池”。陂塘海子包括今招堤景区大部上万亩水面。我在档案馆看到一幅1911年招堤的照片,陂塘海水波光鳞鳞,四面青山葱郁一堤横亘,风光潋滟气象万千,杭州西湖也就是这样子吧。

    俗话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每当夏日雨季来临,陂塘海子这位“西子姑娘”却不是那么温柔了。波翻浪涌拍打城厢冲垮民房,老百姓叫苦不迭。地方官冥思苦想,怎样锁住这条水龙。清康熙33年(1694年),安笼镇游击招国遴(广东番禺人)首捐俸银、地方士绅捐资,招国遴率工匠采石挖土,筑起长80余丈宽8尺的石堤。白居易在西湖修“白堤”,苏东坡在西湖修“苏堤”。安龙人“仿白堤”、“肖苏堤”,为纪念招国遴,取名“招堤”。

    清乾隆5年(1740年)南笼知府杨汇倡议在堤两侧遍植柳树,集资在堤西端金星山建三层亭阁一座,名"巍然紫府",招堤逐渐为郡人游览地方。清道光28年(1848年)兴义知府张锳,在金星山上筑屋三楹名“省耕亭”、又筑“半山亭”。半山亭竣工日,张锳大宴宾客,命其子张之洞作文以记之,张之洞时年11岁,即席作《半山亭记》,张之洞文思泉涌,将招堤四时风景淋漓尽致地浓缩在800余字中,文惊四座,被誉为神童。张之洞后参加清廷科举考试,高中第三名探花,后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商务大臣、军机大臣。张之洞把安龙当成第二故乡,清光绪30年(1904年),时任商务大臣的张之洞,派人不远万里肩挑马驮给兴义府高等小学送来几千册图书。三年后又捐资改修增建兴义府高等和初等小学堂,并捐赠书籍和教学仪器。他又致函知府陈呜年在安龙选拔10名青年赴武汉,入武汉两湖高等师范培养,所有经费均为张之洞捐助。张之洞的《半山亭记》刻石,至今还嵌于半山亭的石壁上。张锳又将招堤加高5尺,在堤侧开辟水池遍植荷花。每当春深夏至,垂柳夹岸芰荷香飘,水绿澄波虹桥倒影景致绝似西湖,当时诗人有诗描绘为证:“招公堤绕郡城东,点缀烟波一望中”,“雨后荷花香似麝,游人同醉半山亭”,“十里香风红粉聚,采莲歌动彩莲船”,可见当时十里荷塘胜景。

    招堤有她娇好的容颜也有一把辛酸泪。这位美丽的西子姑娘命运多舛;先是金星山上的楼台亭阁,被清咸同年间兵火焚毁。后是1953年,海子农场开挖10里水渠,引陂塘海子入绿海,造田数千亩。陂塘海水干涸了,从此人中 文首发比黄花瘦,“想眼中有多少泪水,从冬春流到夏”。更大的灾难在后面,文革10年浩劫过后,招堤剩下的是残垣断壁,看到的是满脸伤痕刀疤面目全非,“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遇实堪伤”。

    “夕阳一抹柳梢头,远浦回春返钓舟”,每逢盛世招堤必有欣喜在前头。清宣统三年(1911年),代理安义镇总兵刘显潜,兴义府代理知府聂树楷,与地方人士集资重修招堤及金星山诸亭阁,今天招堤基本保留了重修的面貌。1980年以来,安龙县政府数次拨款复修招堤,加高堤岸平整堤面,金星山亭阁修茸一新,亭柱楹联摩崖题咏恢复旧观。恢复荷花池约200亩,在荷池中建曲桥和5座赏荷亭,中间一座二层赞尖亭名“醉荷亭”,亭名由现代女书法家肖娴书写。堤与荷池连接处新修一座雕栏石拱桥,桥名“怀乡桥”。为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安龙籍布依族将军捐款修建。1998年8月,在第二个荷池半岛上,塑嘉庆二年南笼布依族起义首领女英雄王襄仙紫铜塑像,又在绿海湖畔建辛亥革命安龙籍苗族将军王宪章纪念园。

    2003年以来,安龙县政府拨款、筹资,恢复第三个荷花池到绿海约4千米的荷花塘,重现安龙历史10里荷花胜景。改造升级双龙酒店到绿海的游览公路,在新10里荷塘修建5座赏荷亭阁,维修兴义府试院,重修南明永历行宫,修筑水桶山天榜山上山游览石阶路等招堤续建子项目。安龙招堤今日面积逾5平方千米,一位知名作家感慨:一座县城内有这么宽的休闲游览风景名胜,在西南难找,在国内也少有。

    “携酒一壶到此畅谈风月,极目千里问几辈能挽河山”。一部招堤史折射出安龙的历史,国运昌隆招堤兴盛,“婀娜风前微步”,招堤今日分外娇。荷花竞艳时节到招堤赏荷,“一天星点忘归路,十里香风送出城”。“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前尽成春”。在荷花的馨香中,倾听招堤幽长的历史故事,这确实是神仙过的日子。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