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例,先求下推荐票!呵呵)
霍光以帝已成年为理由,请求归政于刘贺。
重生将近一个月了,刘贺已经能简单的看懂汉代的文字,看着这道奏章,刘贺心中十分犹豫,刘贺放下书简,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看着殿中肃立的群臣。
按刘贺的意思,自己这个皇帝,就是当个撒手大掌柜的――只享乐、不管事。刘贺重生之时,就决意要做个荒淫有道的皇帝。
何谓荒淫有道?刘贺的理解,就是任用贤臣主政来治理百姓,自己这个皇帝嘛,只管享乐天下就可以了,所以刘贺当初对阎王提的要求,就有一个:要有纵是权倾天下,也不会篡位的贤臣辅佐。
霍光是不是符合刘贺要求的贤臣?刘贺不敢说。后臣之称贤臣,往往都说伊尹、周公、霍光,纵观霍光一生,可以肯定的说,正是符合刘贺要求的贤臣。
可霍光也正是最不符合刘贺要求的臣子:昌邑王立二十七天,霍光以昌邑王举止不端,请太后而废之。
把大权交给一个能随时行废立之事、将自己废为黎民的“贤臣”手中,任他是哪个皇帝,也是不能接受的。
可自己才登大位,霍光就上折还政,是要给自己个下马威,还是真心还政?亦或是试探一下自己?
所以刘贺犹豫了半天,为了保证自己能将皇位坐下去,沉声道:“朕初登大位,诸事不济,正是大将军费力之时,还请大将军再做些操劳,这还政之事,大将军以后再说。”
高台上的刘贺,没有能看到自己“以后再说”时,霍光本来僵硬的身体似乎舒了一下,也没有看到霍光脸上那一丝的如释重负。
刘贺本以为还政之事,就此坐罢,没到第二日,又一道折子,放到了自己案前:霍光再请归政。
刘贺犹豫了,毕竟刘贺心中并不想将政权交到霍光手上。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上的感觉,刘贺不喜欢,相信也没有人会喜欢。
但刘贺认为若是霍光假意还政,自己准了,岂不是一继位,就得罪了朝中最大的权臣?若霍光有他心,自己还能坐得稳皇位么?
犹豫中的刘贺,请来了右相安乐,安乐看出了刘贺心中的挣扎,说道:“皇上初继位,不宜心急,臣以为当不准。”
刘贺说道:“若是大将军真心还政,朕岂不是错失主政良机?”
安乐沉思片刻,说道:“古语云事不过三,若大将军超过三次上折还政,皇上可准。”
一连三次,霍光上折新君还政,一连三次,新君驳回。
本以为霍光再不上折还政的刘贺,第四次收到了霍光归政的折子。
早朝之上,刘贺终于说出了那两个字:“准了。”
一石惊起千层浪。
霍光的话才说出,刘贺便听到了殿中群臣的窃窃私语,看到交头接耳的群臣,刘贺感觉到自己的威严被这些大臣所轻视,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才坐上皇位宝座的新君。
刘贺决意,要建立起自己的权威,群臣之中,要有绝对忠于自己的官员,刘贺想起在昌邑之时,自己选拔了众多的官员,令其随自己一起前来长安,现在,是让这些人出力的时候了。
刘贺酝酿了一下情绪,用自以为很威严的声音道:“大将军辅政三十余年,四海升平,百姓富足,大将军居大功。夫褒有德,赏元功,自古皆为常礼,请诸位卿家奏议封赏。”
刘贺要群臣商议如何封赏霍光,似乎早在群臣意料之中。毕竟如今刘贺得立,若论拥护之功,怎么说,霍光都要是居首功的,没有霍光的同意,纵是有再多大臣的支持,恐怕刘贺也当不了皇帝的。
群臣议论片刻,宗正刘德启奏道:“皇上,大将军已是位极人臣,若要封赏,唯在增邑赏金。”
刘贺道:“阳城侯所言极是,拟旨:大将军大司马博陆侯光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秉谊,以安宗庙,益封光七千户。”这道封赏,乃是应有之事,刘贺初为帝,为昭帝典丧之空瑕,就曾问过右相安乐该如何封赏权倾天下的霍光,所以刘贺此时,很顺溜的就将这封赏说了出来。
此次益封霍光七千户,加上霍光原来的食邑,霍光的封邑,足达万户,十足十的万户侯。其实以刘贺最初的想法,只要霍光不把自己从皇位上揪下去,再多的封赏,刘贺也愿意出。
霍光于殿上推辞不受,刘贺力赏,如是再三,霍光这才受封。刘贺心中长叹,为什么每个大臣受赏,就要推辞几次,最后再接受呢?这是礼节?
刘贺想起记忆中汉末三国时期,明明是曹丕逼献帝让位,却还要装模做样的推辞数次才后接受禅让,这是虚伪,还是礼节?那刚才霍光所奏还政,自己毫无推辞的就受了,就是不明礼了?
刘贺无心去分辩这些了,霍光既然已经接受了封赏,接下来的,便是刘贺给自己人的封赏了:
原昌邑国右相安乐,性情谨慎,孝义笃明,官封司直,秩比两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
原昌邑国中尉王吉,清正严明,兼通五经,以为御史中丞,秩千石,举劾按章。
原昌邑国郎中令龚遂,忠厚刚毅,有大节,通经义,为司隶校尉,掌三辅、三河、弘农治安。按刘贺原来的想法,是要龚遂为光禄勋的,光禄勋掌宫掖门户,直系皇帝身边安全,但此时的光禄勋为车骑将军张安世所兼任,张安世为霍光手下第一号人物,刘贺已经收回了霍光手上主政的权力,不敢让张安世受到委屈了。
原昌邑国献食丞陈汤,年少知书,博达善文,知武略,通军事,为水衡都尉,掌上林苑,原水衡都尉赵充国迁为后将军。
刘贺任命的这四个人,不仅是忠于刘贺,除陈汤外,都是清名扬于海内之士,正是刘贺带来的官员之中,最为看重的四人,刘贺看来,任用这些清正之人,应当不会令朝中官员反对,只可惜,现在这些官员正在默想着刘贺这位新君:任人唯亲。
至于其它从昌邑选来的官员,如左相傅安等人,刘贺都将他们安排到了各个职位上去。
刘贺借着给霍光封赏之机,将封任自己人的诏书发下,就是为了减少阻力。没想到刘贺封赏诏出,竟无一大臣出言反对,亦无一人赞同。默认?还是默默的表示反对?
刘贺笑呵呵的看着这些大臣,又丢出一块石头:赐爵关中游侠之首剧洪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道赏赐,有人不乐意了。大司农田延年见刘贺大肆封赏昌邑国属官,心中早已不满,这时又见刘贺赏一个游侠为关内侯,再也按捺不住了,反对道:“皇上,游侠者,以武犯禁,多行不法之事,孝文、孝景、孝武三朝,多次诛剿,臣以为,皇上不该有违前例而封其爵。且关内侯素来都是赏给有功之士或勋贵亲属的,剧洪仅一游侠,何功而敢据关内侯爵?”
“何功?他女儿很漂亮,我很喜欢,这就是他的功劳。”刘贺心中说道。可这话,却不能在这早朝之上说出口来。
刘贺迟疑了一下,问道:“爱卿是?”
田延年听刘贺当廷问自己姓名,心中升起一阵羞怒,面上一片平静:“臣大司农田延年。”
听到田延年说出自己的名字,刘贺“咯噔”一下,心说坏了,难道自己对历史的进程,没有造成一丝的影响么?刘贺知道这个田延年,用恶毒的话来说,这厮整个就是霍光最忠实的走狗。
汉书有载,霍光心忧昌邑王荒淫,恐其断送大汉天下,正是这个田延年力主霍光废帝,并为霍光废帝找了个理论上的支持: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正是有了这个先例,才使得以忠臣自居的霍光,下定了决心废帝。
这样的人物,若要得罪,就要一下子将其治死,永世不得翻身,但此时,还是刘贺不能轻易得罪的人。
但封赏剧洪,乃是应有之事,一则刘贺要拉拢民间之势,壮大自己,第二个原因嘛,就是为了剧嫣,讨美人欢心。不要由此说刘贺是祸国殃民之君,毕竟封赏自己的丈人,乃是应有之议,虽说现在刘贺还没收剧嫣过门。
刘贺略一沉吟,将目光转向了霍光:“大将军。”
“臣在。”
“大将军可曾听说过大侠剧孟之事?”
“臣……略知一二。”
刘贺说道:“这个关中大侠剧洪,乃是剧孟之孙,所以大将军看……”
刘贺说完,便停住话,静静的看着霍光。霍光自诩大汉忠臣,自然就不能埋没功臣之后了。果然,霍光听说剧洪是剧孟的孙子之后,点头道:“即是功臣之后,可得封关内侯。”
刘贺的目的达到了。可以说刘贺计划中的、在朝中安插自己亲信,使自己坐稳皇位的第一步目标,实现了。可刘贺去忽略了一件事:以霍光当政三十年之经验,岂会不知道自己被刘贺当枪使了一把?
不只是霍光能感觉出来,纵是朝中文武,也都看出大将军被这登基的皇帝利用了一把。
霍光不在乎被刘贺当枪使。在乎的,是刘贺没有按自己的想法出牌。霍光并不想要那七千户的食益,霍光真正的想法,是刘贺收政之后,再次委政于霍光,就像昭帝时一样,先收政,再委政。
可远自昌邑国中 文首发而来的刘贺君臣,如何知道霍光的心思?
下朝之后,容刘贺退走之后,霍光一脸的平静的向殿外走去。早朝之上,对刘贺心中不满的几员大臣,沉默不语的跟在霍光身后。
回到府上,霍光依然是一言不发,终于,霍光之子、中郎将霍禹忍不住了,开口道:“父亲,昌邑王此举,分明有卸磨杀驴之嫌。这才刚刚继位,就夺父亲之政,他也不想想,若是没有父亲,他能坐上皇位么?”
“大胆!”霍光勃然怒道,“竟敢背后议论皇上,乃是死罪,来人,将这逆子绑了,送至朝廷治罪。”
霍禹乃霍光长子,依丈霍光之势,素来骄横,没想到此时刚发了句牢骚,就惹怒了霍光,吓得噤口不言,霍光见左右不动,怒道:“还不将此子绑了?”
其它诸人见霍光动怒,连忙劝尉,大鸿胪丙吉向霍禹连便眼色,霍禹才跪倒在霍光之前,求恳道:“父亲,是孩儿不小心失言,请父亲大家原谅。”霍光对家人一向护短,又听霍禹认错,霍光挥手令霍禹起来,说道:“为父蒙孝武皇帝重恩辅政,当尽忠报效,焉敢对天子心怀不满?如若再犯,决不轻饶。”霍禹唯唯而退。
田延年开口道:“大将军,剧孟有何功?竟得使其孙受封为关内侯?”
“七王之乱,剧孟于条侯周亚夫帐下听用,多次刺杀吴楚叛军将领,实有大功,只是剧孟天生侠义,平叛之后,坚辞不受赏,是以人多不知其功。”
田延年似斟酌了一下,说道:“大将军,下官只怕,皇上封赏剧孟,另有所图。”
霍光探询的看着田延年,田延年继续说道:“大将军当政三十余年,朝中威望甚高,皇上初继大统,纵是收回大将军之权,若无大将军应诺,依然会政令不通。所以下官担心,皇上此次封赏以刺杀而闻名的游侠豪客,有意在沛公之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