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荒野密码(上)(7)


本站公告

    蛇也会复仇呀?听得专注的番茄突然问。

    我说,蛇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谁伤了它,或伤了它的同类,同群的蛇往往可以根据记忆往事,寻找凶手复仇,甚至,不同群的蛇也会来助战。前些年,报纸上报道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姓李的农民在夏天的一个晚上,打死了一条毒蛇,当他走出30多米远时,发现有七八条同样的蛇追来,他又打死了3条。不料,蛇越来越多,同村子的人便赶来帮他,一共打死了69条蛇,才逃脱。3年后,这个农民带着妻子和刚满7岁的儿子到地里种庄稼,中午,妻子回家做饭了。不料妻子一走,一群毒蛇窜了出来向这个农民发起攻击。他挥舞锄头左打右打,虽然,又打死了15条毒蛇,但是他自己也被蛇咬伤10余处,倒地而亡。而在那个农民身边玩耍的儿子,虽被吓得呆若木鸡,却毫发未损,因为毒蛇对其中 文首发视而不见。

    番茄不解地问,3年后,蛇是凭什么来找到那个农民复仇的?

    孙友元推测说,也许,那个农民身上的某种气味之类的信息被蛇记住了,并且传播了。因为他那没有伤害过蛇的儿子却安然无恙,这说明蛇是记住了人的,是有目的性的进攻。至于蛇是用什么方式联络的,又是如何组织群体攻击的,现在还是个谜。

    我说,令人费解的还在后面呢!那个被群蛇咬死的农民在村里的土地上下://wWw.494.html葬后,坟上多年来不长一草一树,光秃秃的像座新坟,每年春夏,蛇群都要到这座坟上开几次聚会,在坟上缠绕翻转,像在开庆功宴。村子里的人说,这是蛇在向村里的人宣告,蛇类不可欺。

    番茄说,是啊,万物皆为命,万物皆有灵,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全自己,这也算是自然规律吧。任何违背自然法则的人,最终必将自取灭亡!

    孙友元说,对于蛇的记忆能力和报复特点,他也知道一些,当时就是很担心蛇群来报复,就赶快跳进河沟里冲洗了身上的气味,迅速逃离了现场。

    我说,传说中,那个著名的蛇坡,你没遇上哇?那可不是对付一两条蛇了,那是对付成百上千条蛇。

    孙友元说,怎么没遇上,过那蛇坡时,打着高高的绑腿,手上还提着一根削好的树棒来持刀清道,好在可能是天气帮了大忙,那天特别冷,蛇没有出洞。

    蛇从10月份就条眠了?我表示疑惑,因为在我的印象中,10月还是秋季。

    孙友元说,气温降到7-8℃时,蛇就会开始选择较高而干燥的洞穴、树洞,或岩石缝隙冬眠,而且往往有几十条或成百条同种或不同种的蛇群集在一起。由于各地气温不同,蛇冬眠时间也就不同,比如,我们这里蛇冬眠时,澳大利亚的蛇正活跃呢!

    蛇干嘛要几十条上百条地睡在一起冬眠呀?番茄又冒出来这么个有点专业的问题。

    我不能作答,以为孙友元也答不上来。不料,孙友元说,他和老婆平时在家一有空就看动物世界,对蛇的习性相当了解,冬眠期间,蛇不吃不动,仅依靠消耗体内储备的脂肪来维持生命。而在冬季的严寒中,散居冬眠的蛇类死亡率高达1/3以上,而群聚冬眠,可使其冬眠的洞穴的温度上升1-2℃,还能保持体内的水分,从而大大地降低能量消耗,减少死亡率。

    现在想来,我那天能顺利通过蛇坡,也应该是当天气温低,蛇没有出洞,只有这个原因能解释得通。要说,那么大一片蛇坡,我绕行一下就能过去,那是挺幼稚的,要知道,蛇滑行起来好快呀,就算隔了二三十米,一眨眼就到你面前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