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悬棺惊魂(13)


本站公告

    番茄说,地质变迁法吊装悬棺很令人费解,难道为了吊装悬棺,古人还要制造人工地质运动?

    余旭东说,这一办法不是制造人工地质运动,而是利用自然界的地质变迁作用实现悬棺的效果。有人推测,古代的水位可能比现在高很多,今天看起来离地面或者江面几十米上百米的悬棺,当时可能很低,很容易架上悬崖,后来,地质沉降,悬棺就相对升高了。

    我不解地说,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地质变化有这么大吗?<>

    孙友元说,除非发生突然的地质升降或地震,可是如是真的出现地震之类的地质运动,怎么可能恰到好处地只沉降悬棺下那块地而将悬棺突起呢?而且悬棺的分布范围这么广,难道在每个地方的每具悬棺下,都产生相同的地质作用?显然,这一说法具有明显的逻辑漏洞。

    余旭东说,当然,这也是未经证实的假想,大家都可以进行论证。不过,在几个办法中,我最看好的是绞车法,就是先在山崖上安装一个定滑轮,再利用绞车,将棺木从下往上吊。

    孙友元说,据我所查的一些资料来看,悬棺所在的山崖,没有任何打桩或者人工钻凿的痕迹,换言之,目前并没有找到固定滑轮和绳索的地方,所以这个说法也无法证实。

    余旭东说,几年前,成都有二十多名中学生作了一项实验,采取滑辘下放的办法,利用木辘绞动绳索,成功实现悬棺,这应该是绞车法的一种验证。

    孙友元说,我也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次实验,但古代的工具和现在的无法相提并论,纵然古人用了今天的工具,以滑辘下放悬棺,也得有考古学证据来印证,我们考古也跟刑侦学一样,讲究证据链,目前,绞车法的证据链无法形成,各项原理性的验证产生的数据无法相互锁定。再说,即使以绞车法悬棺,在古代的航运条件下,也是很难把妥当操作的。因此,上述四种办法均无法自圆其说,悬棺依旧是个不解之谜!

    余旭东说,也许正是我们这些发烧友不经意的探险考察,最终可以破解这个千古之谜。说中 文首发不定,明天我们考察的深山之中的这具悬棺就会把这不解之谜破了,让大家一夜成名!

    孙友元陪他婆娘在远处找地方尿尿去了,余旭东也离开帐篷到处转悠,可能是在找天然男厕实施大型排泄工程。而我和番茄却早早地进帐篷就寝了。

    神农架多阴雨天,但今晚却是难得的好天气,北斗星清晰地挂在天上,月色如银。

    地为床,天为被,睡在天地之间,好惬意呀!

    “月色多美啊,引得我诗兴大发了,我们来对几句吧,挺好玩的!”我掀开帐篷的门帘,搂着番茄温热的身子,请她品月色。

    “我对不来诗嘛,倒是可以给你哼一支月光曲。”

    “挺简单的,同类事物相对应就可以了。好,我先开始了,听着,骏马啊四条腿,大海啊全是水!”

    “兔子呀三瓣嘴,森林呀满地树。”

    “月亮婆婆,你挺聪明的嘛!”

    “没办法,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之下,怎么也得沾点光辉!”

    “嘴皮够利害的,再来!鹅鹅鹅,曲颈向天歌。”

    “鸡鸡鸡,埋头向地撮。”

    我的嘴紧紧吸住她的嘴唇,手渐渐下滑,到了她的腰际,她边笑边说痒痒痒,拼命退缩,我抱住她不放,没几下,她就成了半躺姿势。

    随着她的后退,我的嘴慢慢下滑,从她细长的脖子上滑过,落在了她锁骨下方,又迅速滑到了两峰之间的山沟,向着更柔软更挺拔的山峰攀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