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历史是政治的玩物


本站公告

    来到大帐,却见汪应辰正坐在案边奋笔疾书,赵瑷给他和姚冲相互做了介绍。汪应辰见过了礼,把桌上的邸报递给赵瑷,道:“朝廷下旨大臣议太上皇帝的谥号和庙号,应辰正为节使起草札子,稍后请节使过目。”

    赵瑷接过邸报看了一下,到桌边看汪应辰起草的札子,沉默了好长时间,抬起头道:“这道札子我亲自写吧,明日再与圣锡商讨。”

    汪应辰怔了一下,才应诺,不知自己哪里做差了。

    赵瑷也不说破。汪应辰的文章自然是好的,但政治性上就差了。说到底,若把这次议庙号视为一次政治活动,这道札子就不能假手他人,必须自己动笔。因为很多事情不是外人知道的,别人也不知道赵瑷心里想得是什么。

    赵瑷吩咐人上了早饭吃了,便与姚冲交谈,越谈越是感到惊喜。赵瑷的五百人虽然也是骑兵,但由于所有的人都没有骑兵战斗的经验,所以除了依靠马张弩的强大威力可以以骑射横行外,其他方面就弱了。而这姚冲则是自小在马背上长大,又带了骑兵打了十几年仗,比自己这半吊子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因为军中现在缺马,骑兵的事一直还没提上议事日程,而姚冲的到来,使赵瑷想到骑兵应开始准备了,有现成的骑兵指挥人才,不利用真是太浪费了。赵瑷军中的指挥官都是在平时的实战练习中升上来的,姚冲也要遵守这个规矩。赵瑷让集中二百名从杭州带过来的骑兵,把李寻、姜戎和冯路叫来,让姚冲和三人各带五十人,去准备两个时辰,进行对决。

    赵瑷和汪应辰在帐中讨论军中的事务,四人领兵出去准备。

    两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教练场上聚集了很多人,基本上大部分军官都到了,来看这精采的骑兵对战。这种场面赵瑷的老部下是见得多了,汪应辰和李椿却是第一次见,早早就和赵瑷来到场边,占了个好位子。

    第一个出场的是李寻。赵瑷知道三个老部下是商量过了,要试姚冲的本事。因为三人中,李寻带的骑兵是最弱的,他更善长带步兵;冯路则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是中不溜;姜戎则无论步兵还是骑兵都是最强;不在的陈岳则步兵与李寻差不多,骑兵稍差于冯路。至于蔡出,则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是最弱,不过他有一项本事,就是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开始大家都吃够了他这一招的苦头,除了姜戎,经常被他一招击杀。不过后来习惯了,蔡出就成了常败将军。

    第一阵的结果连赵瑷都吓了一跳。双方只进行了三个回合,李寻的手下只有一二十人了,几乎完败。第二阵的冯路稍好,坚持了五个回合,损失了一半人马,败下阵来。还好姜戎撑住了场面,坚持到了十个回合,双方损失差不多。因为每次只进行十个回合,姜戎算与姚冲打了平手。

    李寻不服气,嚷道:“若是带上了弩箭,我看这厮也不经打。还好七弟争气,不然我们兄弟今日岂不全军覆没,如何向节使交待。”

    姜戎笑道:“姚太尉久经战阵,岂是你我能比。今日所带的兵是我们几年带惯了,姚太尉却只练了两个时辰,这个结果可不就是全军覆没。如此猛将入得军中,你我可早晚学习,此是好事,大哥何必烦恼。”

    李寻犹自嘟嘟囔囔,赵瑷走向姚冲道:“姚太尉果然名不虚传。自今日起,君侯便是军中的马军都统制,只是现在没马,君侯可先拣选人员,凡是应征入伍的,只要君侯看中,就是君侯属下。我自派人去广南、四川市马。”

    姚冲忙道:“冲何德何能得节使如此看重?万万不敢。”

    “难回何必太谦。wWw.”赵瑷又命人摆宴,为姚冲接风。

    因为姚冲的到来,赵瑷一整天也没功夫去规划自己的小世界,只有等到第二天再说了。晚上,赵瑷在自己的帐里点了焟烛写审状。

    望着摇曳的烛火,赵瑷摊开了纸开始沉思。他之所以要自己写这份文件,是因为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个改善与赵构和其他大臣的关系的机会。当时之所以急匆匆地离开杭州,是因为自己五百人待在杭州太危险了。要知杨沂中可是还有数万大军在杭州附近,一旦放松了对赵构的看管,就会有灭顶之灾。而由于自己特殊的身份,再加上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为了不过份刺激赵构,赵瑷临走之前与朝中大臣都没有打招呼。甚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救出来的岳飞,赵瑷一句话都没有与他讲。就是这样,赵构还是猜忌的厉害。秦桧事件结束之后,很多人都受了封赏,而最大的功臣赵瑷却只是加了一个制置大使的差遣,没有得到赏赐。如果不设法改善与赵构的关系,以后的日子会非常难过。提心吊胆的日子可不好过。一直折腾到凌晨,赵瑷才把札子写好,一晚上只是在桌子上打了个盹。

    天刚亮,赵瑷来到大帐,见汪应辰已开始办公了。赵瑷把申状交给汪应辰润色,自己在一边喝茶。

    汪应辰把札子先浏览了一遍,就知道为什么赵瑷要自己写了。

    至于建议什么谥号和庙号是次要的,反正赵瑷在后世就知道了太上皇帝庙号是徽宗。重要的是赵瑷把谥号和庙号的历史回顾了一遍。大略为谥号本来是盖棺定论的,是对一个人的评价,所以古人很看重谥号。如楚成王死时商臣给他上谥号“灵”,死不瞑目,改谥成“成”才闭上眼睛。而庙号则是始于汉,为以后朝代所沿袭。庙号讲祖有功而宗有德。所以刚开始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汉与士族共治天下,而本朝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都是讲礼制的。而唐朝虽然强盛,却礼制崩坏。首先是谥号,自唐开始,皇帝的谥号开始越来越长,与对生前的评价越来越没有关系。以致使皇帝的谥号完全失去意义。唐之前,皇帝都被称某帝,唐之后,却只能称某祖某宗,因为用谥号称皇帝已不wWw.可能了。而庙号到了唐朝也开始变味。“祖有功而宗有德”,而功莫大于开国,所以只有开国皇帝被称为太祖(追封的不算),以后各有次序。如汉开国的高皇帝为汉太祖,本朝更是如此。只有唐朝,追李虎为太祖,而开国的皇帝李渊却定庙号为高祖,礼制紊乱。而这一切的始作佣者,却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不是因为他得位不正才这样做呢?所以李世民虽文治武功皆为名君,但败坏礼制,其罪也不小的。

    赵瑷写这道札子的目的,一是向文臣表明自己支持礼制的态度,二是向赵构表态,借批李世民向赵构表明自己无意与他作对,缓和自己与他的关系。至于历史如何那是次要的,这时,历史就是政治的玩物,要服从于政治需要。

    汪应辰仔细把札子看了几遍,最后一语不发,封了起来。在这个时候,赵瑷和赵构的恩怨,他是不宜介入的。

    赵瑷把自己暂代的蔡出的位子让姚冲代理,便兴冲冲的去经营自己的小窝了。

    带着亲兵,赵瑷把池塘边的杂草清理掉,搞出一块空地。又去搞了一批干竹竿,围成四面墙壁,也不用夯土,在竹竿的夹壁中用泥巴填起来,乘天气好先晒着。又带了亲兵用竹竿打造桌椅扳凳,忙得不亦乐乎。

    汪应辰因有事来找过赵瑷几次,见了赵瑷这个样子直摇头。本来看了赵瑷写的议庙号的札子,还以为赵瑷成熟了,不是以前想象的孟浪少年,谁知又在这里摆起了家家酒。赵瑷不管他,还在旁边给汪应辰建了一栋房子。

    第二气晴朗,万里无云。庆丰年换了东家之后,经过重新装修,于今日开业。赵瑷带了汪应辰、李椿及几个指挥长史来捧场,也算是给大家放个假。

    赵瑷自到这个世界就长在深宫里,大场面也见过不少了。但因为前世的人们在吃上都习惯性的犯贱,要吃野味,要吃原生态,要吃特色,赵瑷也染上了这个毛病,对丰盛的宫廷大餐不怎么感兴趣,更喜欢吃外面市井的东西。而各指挥长史大部分是苦孩子,跟了赵瑷也没享什么福,能到庆丰年这样的馆子吃饭已是做梦一样了。于是大家打扮整齐,兴高采烈地来到城里。

    庆丰年在城西商业区的大街上,因为是明州首屈一指的大酒店,又有雄厚的背景,庆祝场面搞得相当宏大,未到巳时,大街已快堵上了。

    赵瑷带人到了楼上,找一个靠街的阁子坐了。记得前世的电影电视上,大侠都是坐在这样靠窗的位子上,那是相当地拉风。

    曹伯元听到赵瑷到了,忙领了女儿过来见礼。他如今就是这家酒店的掌柜。因为腿脚不便,实在不适宜上阵。而据郑由讲,这曹伯元简直就是天生做生意的,别看他不吭不哈,老实巴交的样子,对于商业上的事却比谁都精明,于是让他来管这庆丰年的产业。如果经营得好,不妨就升为赵瑷军中的回易官,把这六州的产业好好经营一下,就不怕坐吃山空了。

    南宋由于财政困难,军费不足,一般都允许军队经商,而且有种种优惠,如免收或少收税等。所以军队经商是一种普遍现象。清廉如岳飞者,军中也有大量产业。

    曹伯元的女儿只有十三岁,却已长得有万种风情。不说前世社会时见过的花花绿绿,赵瑷来到这个世界也是长在皇宫里,女人见得多了,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天生丽质的。美女都长得有太多的共同点,白白的皮肤,妖娆的身材,亮丽的五官,但却有各种各样的风情。曹伯元的这个女儿给人的感觉,就是象春天一场迷濛小雨之后,从花骨朵里刚刚钻出的小花,使人一眼见了,就感到春天来了。想来曹伯元的老婆也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美人,想不到曹伯元这个腐子,还有这种福气。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