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不决的不是楚王,而是将领们。令尹孙叔敖主和,大夫伍参主战。
孙叔敖是个贤人,执相位,却穿布衣,他勤俭,谦逊,说话很有分量。他说:我们出师一年多,先胜陈,后胜郑。现在带着胜利回家,不是很好吗?
大夫伍参是楚王身边的红人,属于后起之秀,他很清楚楚王的心思。他更知道楚王不回国的原因。他说:晋国的正卿不能约束部下,部下不听从命令,三军各行其是,这样军队就没有了指挥。没有指挥的军队又如何获胜呢?更何况晋国来的是卿,我方来的却是国君,如果我们退却,就是君避臣,似乎说不过去。
这句话说得很有水平wWw.,因为出师有名很重要,话中有一个楚王无法拒绝的理由,君避臣,不合礼仪。礼仪就是面子,此话一出,众人无语。
楚王当众下令,应战。
周天子虽然不掌权了,但是人还在,人在,规矩在。不管什么样的战争,战争的开始总是以非常文明的方式进行的。楚王也不例外,表现得很友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来使者,议和。
使者传达了楚王的意思,话说得很客气,也有些冠冕堂皇:我们楚国出兵,只是为了教育郑国,同晋国无关。各位出来旅游,千万不要忘记回国啊。
士会善于外交辞令,用了更客气的词语回答道:天子教导我们,晋国和郑国都是天子之臣,王臣必须遵从天子的命令。现在郑国抗命,晋君命我们wWw.来教郑国该怎么做,至于迎送方面的礼仪就不敢劳烦楚国了。
使者会意,意思带到,当即告辞回营。刚出了晋军大营,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晋军中的赵括追了出来,拉住使者说:刚才说话的人,不是我们的代表,国君给我们的命令是,楚军必须退出郑国,我们不怕一战。
使者听了觉得好笑,但还是忍住笑,回去了。
赵括说的话,是先克想出来的,原话传达。先克觉得士会的语气太软,不像军人说的,怕楚人听不懂,所以有此修改。既然出了营,再用这样的直语,绝对不会让中军的自己人产生紧张,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听到。这样做了,先克很得意,认为自己很聪明。
楚王很有耐心,是大家公认的,在很严肃的战争中,他也不乏幽默感。
没过多久,楚王派来了使者说,他同意晋方的条件,郑国的事,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
荀林父本来就没有取胜的把握,听了使者的话,很高兴,当即表示同意,并热情款待使者。
于是双方商定,三日后,双方在晋中军大营举行结盟仪式。
不用打仗了,各将佐没事,各自回归本军。
上军的驻地距离其它两军较远,士会意识到大战在即,他的心中只有两个字,备战。他当即下令,分出七支部队在山中险要地段埋伏。
下军将赵朔也不相信和平,刚回到营中就下令,扎联营,部队进入防卫态势,部队配置前少后多。处于戒备状态。下军大夫退守于黄河,集结船只,确保退路通畅。
中军那边很热闹,因为将佐不合,先家的部队同荀家的部队在中军大营内,分成左右两部。互不听指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