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逸青重新坐到办公桌前,看到电脑上那翻来倒去地写着的“逸青”两个字,他的脑海中突然蹦出他要写的题目:《让民间法学研究与中国法制同步》。题目是定下来了,文章也顺理成章地如泉水般汩汩流了出来。
……迄今为止,民间法学研究还不是显性地存在,与国家法学研究的程度、规模、层次和力量相比,它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虽然如此,但它毕竟是起步了,《判例之苑》就是其倡导者。回首走过的道路,它已有了十年的生命历程,这是成功的十年,能让人值得怀念的十年。要知道,民间法学研究,它既不同于个人基于对法律的纯粹兴趣而展开的著书立说,又有别于国家法学研究机构的各种形式(诸如政法院校、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由国家设定的专门的法学研究机构、各种类型的媒体机构)。民间法学研究以其独特的视角,默默地耕耘在法学研究之中。《判例之苑》十年的生命历程表明了民间法学研究在法学整体研究中的重要性,且达到了预期目的。创?soudu.org之初,《判例之苑》就有意识地倡导了其宗旨相关的三个主题:一是判例与司法体制改革的问题,重点挖掘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我们可以看到:裁判文书讲理了,法院也就讲理了。二是判例与法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让活生生的判例或案例做教材,引入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法,能矫正长期以来以演绎法教授学生的偏食现象。三是判例与法理学的问题,作为一门科学应当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连,同时亦应维护学科自身的独立性。判例法理学的诞生我认为已成气候,我们应该为判例法理学的诞生而欢呼,判例法理学的诞生将有助于法学在捍卫自主性方面多了一份自信,添了一份成熟。如果《判例之苑》为判例法理学的诞生助了一臂之力,那么,我们的目的便达到了。作为个人之见,无论是国家性质的法学研究,还是民间性质的法学研究,其目的都是促进和完善法学研究事业,作为一名律师,一名民间法学研究的鼓吹者――《判例之苑》的主编,我可以骄傲地向世人说声:《判例之苑》将在中国法学研究界立于不败之地。
……
写完文章,汪逸青长舒了一口气,他端起茶杯,正准备喝茶时,手机响了。
“您好,是伍总啊!这么晚了打电话来,有什么事吗?那行,你住在什么地方,噢,湘沅大酒店?我晓得的,不用了,我自己开车过来,您稍等,二十分钟吧。”接完电话,汪逸青走进卧室,朝正躺在床上看书的妻子打了声招呼,便独自下了楼。
“伍总,辛苦了!”汪逸青握着伍国庆的手说道。
“汪主任,真不好意思,这么_4460.htm晚了还打搅您。”伍国庆将汪逸青让进房间,嘴里不停地解释着,“火车晚点了,刚住下来,明天一早我就要到法院去,想同您商量一下,您喝茶吧,刚泡好的。”
“法院通知你明天上午干什么?”
“他们没说,只说承办法官、庭长、主管院长问我有关情况,我也不知道他们干什么,电话中我说了,我已经特别授权汪主任了,但他们非要我过来一趟,汪主任,您说,他们让我过来干什么?是不是想让我送礼啊!”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