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5:大捷,水淹七军(5)


本站公告

    朱灵,生卒年不详,但是,可以确定的大致死亡时间是魏文帝在位初年。

    朱灵同志的第一页档案上写着:字文博,清河人。

    从履历来看也是半道出家:早先是袁绍的所下打工,由于一开始成立的是袁绍―曹操vs公孙瓒―袁术―陶谦两大敌对联盟,所以,袁绍曾经友情赞助了三营人马前去帮着曹操打仗,而统帅这三营人马的就是朱灵。

    朱灵是一个很忠心的人,当初清河人季雍背叛了袁绍改投公孙瓒,而公孙瓒派人加强清河的防御,于是,袁绍就让清河人的朱灵前去攻打,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公孙瓒很不地道的把朱灵的家人绑上了城头进行威胁,朱灵含泪攻打,最终拿下了清河,生擒了季雍,而自己的家人全部罹难。

    按理来说,朱灵应该是死硬的袁绍党羽了,可是,在跟随曹操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这个人不简单,于是,就果断对部下的说道:我看的主子多了,但是,像曹公这样厉害的还没有见过,真是明主啊。

    于是,他老人家就不回去了,连带着,不少手下士兵也都跟着不走,义无反顾的归顺了曹操。

    这一事件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朱灵很有本事很有人缘,不然的话,也不会拉走了这么多兄弟;

    其次,很有政治的前瞻性,这个时侯还是袁绍占有绝对优势的,他可以做出荀?式的判断,哪怕是蒙的,有胆去做也是不简单的;

    再次,朱灵在袁绍那里不得志,至少也是袁绍没有发掘出朱灵的全部潜力,人家连自己的家人都舍弃了,袁绍却一点表示都没有,而公然的背叛之后,也没有立刻导致两家恶化,都说明朱灵在袁绍那里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和重要性,如果是颜良干这种事情,那就是政治地震了。

    朱灵投奔曹操之后,曹操对他还是不错的平定冀州之后,给了朱灵5000步兵,1000骑兵的管理权就是证据,从征马超、韩遂、张鲁和孙权的时候,也都是屡立功勋,尤其是在建安十六年的时候,与徐晃率领4000马步军一举击溃西凉铁骑,梁兴的5000精锐堪称壮举,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被世人认作是仅次于徐晃等人的名将。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将军,却是被曹操讨厌的人物,而且不是一般的讨厌。

    至于为什么讨厌就不得而知了,我绞尽脑汁也没有找到原因,如果不是太被埋没的话,那么他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段历史悬案了。

    朱灵最犯忌讳的一件事就是辜负了曹操的期望,没有起到监视刘备的作用,让其潜龙升天,再也没有落入过曹操的手心,曹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甚至要杀掉朱灵,这待遇也算是少见了,好在荀?苦劝这才作罢。

    难道是因为这件事吗?似乎也不是,因为这件事发生的比较早,后来又让朱灵当前锋,又让他管理一支6000人的军队,都是在这之后的事情,真要彻底废黜朱灵的话也不会给他这么多机会。

    而且,在于禁的传记中,是如此说的,“常恨朱灵”,这就很蹊跷了,一边可劲的用,一边又常恨,曹操的性格真是难以捉摸啊,也许是朱灵介入到了萌芽状态中的###之争?似乎有这个可能,因为官拜后将军,在功勋、名誉和地位上真正做到“名亚徐晃”都是曹丕给予的,是在曹操死后才获得,因为曹丕难得宽容的问朱灵:你想封侯在什么地方啊?尽管说,而在朱灵挑了高唐之后,曹丕真的封他为高唐侯,而且还下诏褒奖:“将军佐命先帝,典兵历年,威过方、邵,功逾绛、灌。图籍所美,何以加焉?朕受天命,帝有海内,元功之将,社稷之臣,皆朕所与同福共庆,传之无穷者也。今封?侯。富贵不归故乡,如夜行衣绣。若平常所志,原勿难言。”简直就是奇迹啊――按照曹丕的个性,很少有这么发善心的时候,倒是有不少睚眦必报的时候,比如对待抠门的曹洪和差点害死自己的弟弟曹植。

    当然了,这只是猜测,顺便哀叹一下这位老实的名将,回到当时的状态下,朱灵之于于禁的真正意义在于,曹操讨厌朱灵之后,就想收编他的人马,而选择前去收编的就是将领就是于禁。

    选择于禁的理由是于禁为人持重,大家都怕他,而实际上也是,当于禁率领着区区数十名骑兵前往朱灵营中收编的时候,从朱灵到手下士兵,都没有人发表不同意见,于是,“夺其军”。

    这件事,讨论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是朱灵以大局为重(或者胆小怕事)还是于禁的不怒自威起的作用更大一些,也不在于哀叹朱灵命运的不公,而是在于,兼并了朱灵所部之后,于禁的实力进一步扩张,曹操旋即顺水推舟,拜于禁为左将军,假节,分邑五百户。

    然后,就有了南下对决关羽,就因为于禁和徐晃相比,什么都不缺,履历丰满,战功卓著,经验丰富,还多了不少精锐士卒以及上万的兵额。

    尤其是后者,对比于徐晃的“所将多新卒”,更是优势空前。

    所以说,正是朱灵的被于禁收编,促成了在这次先登竞选中,险胜了徐晃――当然了,事后诸葛一下,也促成了于禁这一次滑铁卢。

    举世闻名的滑铁卢,终结了拿破仑的政治生涯,日后的东山再起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于禁遭遇的“滑铁卢”――水淹七军,则是终结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又由于某些阴差阳错的选择,于禁又有了一个尴尬、落寞的结局,对于武人来说,那才是最残酷的。

    下面,终于要进入水淹七军的正题了,其实,除了结局的尴尬和落寞之外,整个战役的过程对于于禁来说也是及其的窝囊和郁闷。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