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5:献帝的最后努力(3)


本站公告

    荀?不会不知道曹操会来问这个问题,毕竟,董昭的动静闹得实在是太大了,满朝皆知。

    这小子,和自己一样,也在袁绍手下打过工,但是,很快就转投到了曹操的帐下,那次迎驾汉献帝,自己只不过是宏观调控,董昭则是在细节上出力不少,因而得到曹操的重用。

    对于曹操的忠诚度,董昭那也是没的说,不然的话,也不会赤裸裸的提出了这个计划。

    但是,深思熟虑之后,荀?决定了,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不同意曹操越雷池一步。

    之前,怎么监控汉献帝,怎么意淫自己的军衔和官衔,荀?都没有说过多余的话,因为他知道,曹操还是在本分的做着大汉朝的臣子,现在逼着汉献帝立自己为魏公,就是在挑战权威了――即便是权威已经是所剩无几。

    因此,荀?对曹操说到:您多年来兴举义兵,就是为了“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

    言外之意,就是让曹操安分守己,做一个大汉朝的忠义之士,像自己那样,平静的走完一生。

    曹操很意外,也很生气,意外的是,荀?居然会拒绝这个看似十分合理的提案,生气的是,荀?居然和自己不是一条心。

    封赏自己为魏公,那是势在必行的事情,曹操感到一丝不安的是,汉献帝,看上起有些懦弱,而且已经被自己完全压制,但是,他居然能赢得荀?这样的重臣的拥戴,可见,天子的威仪还是有一些的,虽然不多,但是,必须重视起来,让他一点反扑的机会都没有。

    对不起了,首先要铲除的就是荀?――其实汉献帝什么都没有做,由于工作的性质,荀?是曹操一党中和汉献帝接触最多的人,加上他本来就根深蒂固的大汉不可颠覆的思想,慢慢的转化为一个固执己见的保皇党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毕竟,一个被禁锢起来的有些聪敏的天子,很容易引起荀?这样的持重的老臣的同情,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水到渠成,也许,当荀?苦口婆心的劝说曹操迎驾汉献帝的时候曹操就应该有所察觉了。

    除掉荀?,才是曹操成为魏公的最关键一步,也许,这很残酷,但是,荀?不是那种肯轻易认输的人,曹操也不会就这么让步,那是他的梦想,眼看就要成功了啊,所以,必然有一个人落败,而权力的归属决定了汉献帝和荀?都将成为这场较量的失败者,汉献帝因为那个金字招牌还可以继续苟延残喘下去,但是,站错了路线的荀?必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所不同的是,曹操最后还是为荀?选择了一个比较体面的方式。

    一方面,荀?和自己有着多年深厚的战斗友谊,曹操有了今天的成就,里面有着荀?的汗水,而且他也对自己足够忠心,要他像后来朱元璋收拾李善长那样干净利索,多少有些不忍。

    另一方面,荀?这么多年来兢兢业业的为曹操工作的同时,自然也得到了不少的奖励,其中一点就是做到了和曹操联姻,他的儿子娶得就是曹操的女儿,怎么说也是亲家了,再加上荀攸的重要性等等,荀氏家族都在朝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势力,就这么粗暴的剪除了他_4460.htm们的领军人物,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曹操,必须要服众。

    第三点,荀?的人缘很好,为官多年基本上没有仇家,即便是司马懿这样的人,也都公开声明文若大人是自己的学习典范和偶像,能力出众,为人正直,表里如一,就这么给人道毁灭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杀人,是需要一个理由的,曹操的确嗜杀,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铲除一个异己分子的时候,他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或者说是借口,比如曾经的边让和孔融,还有曾经的铁杆支持者小崔同学,这些政见不合者之所以死于非命,就是因为他们公开抵触政府的红头文件,而且人身攻击伟大领袖,简直就是在找死,而荀?,摆明了是一个好好先生,他根本就没有给曹操这个借口,一句脏soudu.org口都没有,显得文质彬彬,曹操总不能因为荀?说了一些自己听的不爽的不同言论就痛下杀手吧?那以后估计就没有人说真话了啊,还是要慎重。

    以上四点,就是曹操想杀荀?,可是又投鼠忌器的重要原因,但是,荀?终于还是死了,因为他成了曹操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又不肯修正自己的思想作检讨,所以,他必须死――当曹操于建安十七年发动濡须口战争的时候,荀?被留在了后方,这倒没有什么蹊跷,早在官渡之战之后,荀?就一直在从事着类似的工作。

    但是,奇怪在后面,曹操出征没有多久,一向身体健康的荀?突然就死亡了,赶在曹操心急火燎的回师之前挂掉了,而曹操回师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顺应民意”,当上了魏公。

    曹操征求意见荀?进位魏公―荀?断然拒绝―曹操发兵濡须口,与此同时镇守后方的荀?暴病而亡―曹操回师,如愿以偿。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吗?

    不光我们不信,就连当时的一些史学家们都不相信,三国志的正史部分虽然一笔带过,但是,裴松之在做注的时候却把相关的资料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发掘出来,列在后面。

    陈寿一切从简的身后,也许掩盖了历史的真相。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