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孙权想,你不就是8000人吗?你还有什么牛的吗?打了这么多天,想必也没有力量了吧?现在我走人你的目的也就达成了,还不赶快去摆庆功宴?真要出来骚扰我吗?
其次,你以为孙权是傻子啊?就不会有所防备啊?
既然老大押后了,那就更要做好安全措施了,于是,伴随他的还有数千名精锐的禁卫军,以及甘宁、凌统、吕蒙、蒋钦数员虎将。
这么多保险措施,再加上一番对张辽等人的“心理分析”,你说,孙权有什么不敢冒险的呢?
放在别的人身上,孙权的如意算盘也许会成功。
但是,站在他眼前的是张辽,一个从来不循规蹈矩,按规矩出牌的家伙,被孙权按在城里半个月了,难道就这么容易的放过他吗?
当然不会了。
于是,当哨所侦测到孙权大部队后退以后,张辽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断,那就是主动出击!
当孙权的部队晃悠到了逍遥津北的时候,张辽的这支奇兵猛然间杀了出来(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不会少于150_4460.htm0人,根据后面可以对孙权军形成合围之势来看),结果,我们的孙仲谋再次被杀个措手不及,陷入了包围之中。
老大有难,自然要有小弟前来搭救,陈武挂掉了,潘璋不在,这一回站出来的是凌统。
凌统是东吴烈士凌操的后代,凌操早年跟着孙策出来打天下,因为过于勇猛,结果运气不好,在攻击黄祖的战斗中壮烈了。
这一年,凌统才15岁,孙权怜惜凌操,就拜他为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统领凌操所部,立了不少功劳,这一次见老大有难,自然站了出来,率领自己的三百凌家军杀进重围,拼死护驾,大将甘宁亲自指挥弓箭方阵稳下军心,一时间,弓弩齐发暂时阻止了张辽军的攻势,吕蒙和蒋钦也分批冲了进去,一阵奋勇杀敌,这才把惊慌失措的孙权给捞了回来――这么大一个肉票要是落在了张辽的手中,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
凌统救出孙权之后,张辽并没有停止攻势,虽然不知道哪个是孙权,但是,直觉告诉他,敌人忽然这么拼命,肯定是因为里面有一条大鱼。
而这条大鱼一定是孙权!
之前张辽也许只是想趁火打劫一把,但是,根据眼下的敌情判断,一定是孙权在里面,所以,兴奋的他加紧了攻势(不排除增加援军,反正这个时候守城已经是多余之举了),凌统等人只好掩护着孙权且战且退。
但是,到了逍遥津桥之后,孙权才发现,桥已经被敌军破坏了,正常是跳不过去的,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下,好在身边还有一个叫做谷利的贴身侍卫,发挥了想象力,让孙权操纵赛车(不好意思,是宝马),来了一个三级跳,这才勉强的冲了过去――后来这件事被东吴媒体大肆渲染和报道,以彰显主子是多么的伟大,有上天庇护,这和刘备那一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看看老大脱险了,凌统这才松下一口气来,这个时候,他的三百勇士基本上拼光了,自己斩杀数十名敌军之后,“披甲潜行”,侥幸逃过一劫。
本着穷寇莫追的原理,再说了,那面负责接应的贺齐率领三千人马杀将上来,张辽也就见好就收了――不过回城之后,盘问了一下抓住的几个俘虏:我看到一个长的不太像人类的家伙,眼珠子和胡子有点变异的那一位是谁啊?
就是孙权啊,俘虏们回答。
一听这话,张辽等人估计肠子都要悔青了,就差一点点啊,如果人马再多一点就好了!纷纷扼腕不已。
张辽三人在那边一边大摆庆功宴,一边得便宜卖乖,叹息最后时刻没有抓到孙权,这一边,孙大老板却是连连侥幸自己大难不死,拿定了主意,以后打死也不上前线了,然后就是收整部队,开总结大会。
仗虽然打输了,但是,输人不输阵,还是要重点表扬几个人物的,陈武死了,一定要风光大葬,潘璋表现不错,提出嘉奖,凌统最后时刻护主有功,他本人身受重伤,自然要多加慰藉――事实上,凌统伤势十分严重,如果不是跑回来的及时,抢救跟上,而且用了名牌产品“卓氏”良药,这才没有挂掉,还有一个就是脑筋转的比较快的谷利,一下子被升为了都亭侯。
至于收获,也许就是在最后时刻的精诚合作,让甘宁和凌统的关系有所缓和了――当年凌操就是死在了和甘宁的战斗中,因此,凌统一见到甘宁就恨得牙根痒痒,总想干掉他,而甘宁(人家是甘宁字兴霸,某位有才的大导演找一个日本人演甘宁就算了,普通话不标准可以谅解,可是为什么要把人家的名字和字号合二为一,叫什么甘兴将军呢?历史顾问都是吃干饭的吗?那还不如掉个个,直接叫性感好了,嗯,甘兴将军,这个名字,错误的很性感)也是自知理亏,谁让你干掉了人家的老爸,所以投降之后,一直是多加防范,能不见面就不见面,而这一次合作,算是让两人有点冰释前嫌了吧。
合肥大战,围绕着曹操和孙权两家之间展开的第二次战役告一段落了,但是,以后还会打的,只不过那已经是15年以后的事情了,物是人非,所以,以后再讲,而眼下,孙权的攻势偃旗息鼓了,曹操又冒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濡须口战役,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水战。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