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道不同,不相谋(1)


本站公告

    刘备是怎么说自己的冒险行动呢?

    第一,承认自己的行为是冒险的,并非是万全之策,诸葛亮们的苦谏很有道理,自己就是在赌一把,赌孙权的防御重点在北方的曹操,不是自己,而自己又是他唯一得力的同盟;

    第二,这才是刘备想重点说明的问题,那就是,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十分冒险为什么还要去?

    “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

    刘备想说的就是这句话,不仅仅是要对庞统说,还是要告诉所有的下属,自己不是傻子,而诸葛亮就是第一听众。

    但是,很遗憾,诸葛亮还是在坚持自己的主见,那就是过于危险,最好还是不去,可以说诸葛亮不开窍,也可以说他过于忠心而胆敢说实话,总之,就是坚持自己的立场,虽说刘备还是去了。

    刘备的牢骚既是证明了诸葛亮的忠心,也说明了自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只会选择他所认同的政见,而不会因为那个人是不是最亲近的人,只要他认为对,那就可以排斥掉诸葛亮的政见,而采纳别人的,这个人可以是小小的殷观也可以是他庞统。

    而且,庞统通过这番话还感觉到诸葛亮与刘备之间并非是铁板一块,有点隔阂,按理来说聪明的诸葛亮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的,不过无所谓了,他怎么做是他的事情,至少这个破绽可以被自己拿来利用一下,只要自己的意见更多的被刘备认可,那么就可以顶掉诸葛亮,时间一长,地位和话语权自然可以转移到了自己手中,卧龙?哼哼,一边卧着去吧,接下来的表演时间是我凤雏的了!

    以上一段心理分析完全是我自己的猜测,结合一些史实自己做出的猜测,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既然有人敢大胆妄言刘备故意要借孙权的手干掉自己讨厌的关羽,那么我这里拿诸葛亮和庞统说事可就一点也不过分了。

    支撑我的假设论据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庞统发迹的诡异,前面已经说过了,为什么不是近水楼台的诸葛亮先写信而是千里之外的鲁肃?真要不知道的话为什么又要补上一封信?这更证明了诸葛亮对于庞统的崛起有一种危机感,就像当初关羽张飞不喜欢他和刘备走的太近一样,现在,轮到他身上了。

    其次,很多年以后,刘备败了,诸葛亮为此很伤感的说,如果法正还在的话一定会劝阻主公的,而即使劝阻不了也一定不会输得这么惨。

    问题来了,为什么诸葛亮假设的不是庞统而是法正?事实上刘备对这两位的早逝都是十分痛惜的,诸葛亮的比喻和假设没有都选择而是取舍掉了法正,个中的潜意识十分的耐人琢磨。

    以上两点似乎是把矛头对准了诸葛亮,在贬低这位后来的大神的嫉贤妒能,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诸葛亮在这段时间虽然没有帮助庞统什么,但是也没有使坏,他很好的克制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所能够释放的破坏力,庞统不管是低谷阶段还是青云直上的时候,诸葛亮的态度都只有一个――沉默。

    我们没有必要苛求古人,或者是把那些牛逼人士粉饰的神灵一般,诸葛亮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有自己的势力,有自己的派系,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点嫉妒心,看到别人的风光盖过自己都会有点不舒服的,这很正常,再说了,庞统不还是起来了嘛,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和庞统都是热血沸腾的年轻人,理解万岁。

    这是诸葛亮的问题,下面说庞统的,庞统的问题在于他太激进了,当他初步察觉到刘备对于诸葛亮并非他想象中的言听计从的那样之后他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所以,没有多久,庞统就开始对刘备的三大基本国策开刀了。

    刘备的三大基本国策是什么?第一个就是以德服人,甭管他是虚伪还是怎么的,反正刘备在这上面文章做的很足,哪怕是早期经受了那么多的挫折也不会改变,庞统对这一点下手勇气可嘉,因为即使是诸葛亮,也没有敢于在这上面找文章做。

    第二个基本国策就是诸葛亮为他谋划的三分天下大计,立足荆州,进而拿下巴蜀汉中,真正的可以和曹操孙权对抗,刘备对这一点是深信不疑的,庞统要在这上面做文章也是很有难度,可是庞统很聪明,微调了一下,就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版本,打上了庞统的“凤雏”烙印。

    第三个基本国策就是对soudu.org外关系方针,在关羽败亡之前,虽然孙刘联盟之间有着多次的摩擦和军事冲突,可是,基本上是按照诸葛亮的意思来的,那就是合作,求同存异,而庞统却悍然的鄙视诸葛亮和刘备制定的这一政策,也算是虎口拔牙了啊。

    由于对第一个基本国策的开刀正是从篡改隆中对以及修改外交政策作为切入点的,所以,就让我们从庞统版的“三分天下”开始欣赏这段卧龙凤雏之间的暗战大戏吧。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