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凡是姓公孙的就都和公孙瓒有一腿,偶们的公孙大侠是辽西令支人,在今天的河北迁安,而公孙康呢?是前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儿子,籍贯在辽东襄平,也许五百年前是一家吧,否则依照袁家和公孙家在公孙瓒的问题上结下了深仇大恨,袁尚就算是自断经脉也不会走这条路的啊。
这个公孙康也算是一个狠人了,别看在政府面前比较老实,循规蹈矩的,但是在屡次侵犯边境的高句丽从来是不手软的,打起仗来,一旦获胜,那就是屠杀屠杀再屠杀,简直就是三光政策。
不过狠人对于袁尚来说并不是好事,仔细看看吧,他一般是对比自己弱的少soudu.org数民族下狠手,理由很简单,根本就没有称霸中原的野心,只不过是要在辽东一带做自己的土皇帝。
所以,袁尚跑到这个地方来完全是把自己置身于险境之中,你没兵没粮,就是靠着祖上的一点余威而已,公孙康有理由为你驱使吗?有理由把苦心经营的部队拉出来给你卖命吗?
没有,所以,袁尚在这里的处境就是很尴尬的了,进,不能借兵打出去,退,一山不容二虎啊,袁尚可不是甘心当个寄生虫的主。
曹操看到了两人之间的这种裂痕,所以,一反常态的选择了停止进军,班师回朝。
手下的将领们感到很是奇怪,怎么之前一直粘着打,现在敌人就差一口气了反而放弃?
曹操神秘的一笑:有人帮我们解决袁尚。
一时间大家都有点发蒙。
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
曹操居然要等着公孙康杀掉袁尚他们,而且不采用任何军事威逼手段?众将士更加不明就里,不过,曹操不管这些,班师回京了。
果不其然,曹操回去没有多久,袁尚和袁熙的首级就被公孙康打包送了过来,以表示对朝廷的忠心。
为什么对之前敬畏的袁绍子孙痛下杀手?
公孙康给出的官方解释是袁尚二人很不老实,仗着自己有勇力(《典略》里面做的评论),不甘心屈居他人之下,居然要谋害自己篡夺兵权,来个反客为主,无奈之下只好不念袁绍大人的面子,违心的将二人处死,现在把人头送来,以表明_4460.htm自己对朝廷的忠心。
表面看是袁尚太得瑟了,其实不然,史书里面言之凿凿的东西未必就是历史事实,袁尚固然有点头大,但是还没有蠢到曹操前脚刚走,自己就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妄图扳倒主人,否则的话你还没有足够的威信和资历来控制这个区域,只能弄巧成拙,就算要弄也是等自己站稳脚跟再说。
但是公孙康是傻子吗?怎么会让袁尚安然坐在自己的家里培植力量,更加重要的是袁尚是曹操点名要的人,孰强孰弱一目了然,自己犯不着为了袁尚和曹操闹翻脸,乌丸人就是前车之鉴。
而曹操适时的撤退也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我不逼你,你自己看着办吧!
所以,并非傻子的公孙康处死手无缚鸡之力的袁尚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编造一个死无对证的谎言还不简单吗?
“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这就是曹操的解释。
而对待乌丸和公孙康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策略和态度也是因为二者的立场不同,乌丸的问题迟早要解决,否则对边境就是一个祸害,再加上和袁家关系密切,不打是不行的,公孙康则不然,和袁绍瓜葛不是很大,主要是有点忌惮,对中央的态度也是不错,没有什么进军中原的野心,要的只是一个管理辽东(还有今天的朝鲜以及韩国)的名义,这块领土我曹操没有太大的兴趣,只要你服从我就可以了,就像少数民族自治州一样,要有点权力嘛,无所谓。
于是,目标一致的曹操和公孙康很快就形成了心里默契,一拍即合,那么曹操自然没有必要千里迢迢的进攻辽东,逼的公孙一家狗急跳墙了,只需回家等信就可以了。
至此,曹操张弛有度的搞定了袁氏余孽,袁尚兄弟三人的消亡也宣告了曹操在北方主导了话语权,军事上的威胁已经基本清除,到了挥师南下,一统中国的的时候了。
不过这次曹操顺利征伐袁氏余孽的过程当中还是发生了一件十分不愉快的事情,就是重要的谋士之一――郭嘉在行军途中染病,不幸去世。
虽然,曹操手下的能人异士不少,郭嘉优秀,荀?叔侄也是不赖,不过这里之所以对郭奉孝大书特书还是有重要原因的,那就是在这之前,郭嘉出谋划策,曹操所向披靡,而在郭嘉死后,曹操南下乃至以后,都是步履维艰,是郭嘉真的不可替代?还是曹操的运势已到尽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