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就是这次事件中高顺的冷静态度,吕布惊慌失措的问是谁造反的时候,高顺很冷静的说:是郝萌。
按理来讲这体现了高顺的临危不乱和过硬的统帅素质,但是在那种环境之下,根本利益受到严重威胁的人是无法用理智来思考问题的,何况吕布本身就不是一个理智型主管,难免会想: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是不是早就知道不告诉我还是你也是一份子?
第二件事则是加速了吕布对这一想法的印证,在郝萌已经被曹性砍伤的情况下,高顺还是没有留个活口,直接处于极刑。怎么soudu.org,杀人灭口啊。
而吕布之所以有可能产生这种想法,在于高顺平日里经常让吕布不爽,这是他的第三件错事,也是最为严重的一件。
“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这是高顺平日里最喜欢跟吕布嘀咕的话: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没有忠臣(比如你就有我这样的牛人),而是因为不用他(你应该提拔我,让我大展拳脚),你做事很欠深思熟虑,犯了很多错误(早晚有一天会挂掉的)。
你想想,哪个老大听了这番话心里可以好受一些?可以不产生括号里面的种种潜台词想法?也许高顺真的是出自好心,但是太不讲究技巧来,如果你不会表达的话,那还不如张辽那样猫起来不吱声啊。把平日里的这番牢骚(忠言逆耳,通常会被解释为对待遇不满的牢骚满腹)和郝萌事件中的表现联系起来很容易得到下面的结论:
平日里对无法施展才华感到郁闷,经常提意见不被采纳就心怀不满了,这次郝萌叛乱是响应袁术的命令,估计是有利可图,觉得在袁术手下更有发挥空间才跟着反叛的吧?事见不成就杀人灭口。
当然了,这也就是一时之气,高顺的忠诚吕布还是明白的,但是坏就坏在平日里的印象分不高,结果连带着和陈宫一起在郝萌事件中倒霉了。
总之,郝萌事件对于吕布集团的人事配置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涉案的三个人员命运有了很大的变化,高顺的兵权被变相剥夺以及陈宫的计划不再列入日程都是由之引起的,即使他们被排除了参与叛乱的嫌疑,也不会得到重用,因为吕布从这一事件中得到的教训是:外人不足信。
所以,“布_4460.htm从郝萌反后,更疏顺”,就是怕重兵在握的高顺有一天会走上郝萌的道路,而且这个人过于正直,和自己几乎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办法拉拢过来,所以,对高顺的处理办法就是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扔在一边,因为魏续和自己“有外?之亲”,就把高顺的兵权都给拿过来给了魏续,等到打仗的时候在让高顺统领魏续的兵马“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难得受着这份窝囊气,高顺也没有什么怨言。陈宫的处置和高顺差不多,都是不相信外人的缘故。
这一事件中唯一走运的就是曹性了,吕布很欣赏他的忠诚和坦率(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证陈宫),而且还会说话,说吕布是什么神人,不可击败之类的马匹语言,所以不降反升,统领了郝萌的旧部(毕竟也是从这支部队里面出来的,这样做也有安抚人心的意思)。
举亲避贤,不信任一切外人,成了郝萌事件之后吕布的用人方针,于情是情有可原,于理则是很不明智,更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自己被曹操俘虏,背叛自己的恰恰有那位“外?之亲”的魏续,而致死不渝的则是两个被自己鄙视的外人――高顺和陈宫。可见他的眼神多么有问题了。
不过用人不淑顶多就是争不了天下,导致他的速亡则是因为对外方针的多变、紊乱和不明智上。树敌太多,没有诚信,让吕布很快就陷入了四面楚歌之地,被曹操轻松搞定。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