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自断经脉的妙招(1)


本站公告

    do张角虽然死了,不过精神依旧存在:不得不佩服张天师的威力,我们可以说他的军队多么缺乏战术素养,可以说他多么缺乏政治长远目标,但是,有一点要承认,那就是他一手承办的太平道已经成为不灭的符号,依旧在那些食不果腹的民众中流传。

    这是一条纽带,联系着看似一盘散沙的乱民,这是一个信仰,哪怕后面的真实目标其实就是填饱肚子。

    所以,当汉灵帝和他的中央政府不能在短期内解决一系列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话,人们又会按耐不住心中的寂寞感和肚中的饥饿感,起来造皇帝的反。

    “自黄巾贼后”,又有黑山贼、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平汉、大计、司隶、雷公、浮云、飞燕、于毒、五鹿、李大目等等(还有好几个,不一一列举了),纷纷起来造反,“不可胜数”,名字都很土气,不像张角那样绞尽脑汁的引经据典,比如“雷公”,只是因为首领乃是“大声者”_4460.htm,骑白马所以是“张白骑”,速度快,身法矫捷,所以叫“飞燕”,“李大目”就是因为首领外号叫李大眼(不是李承鹏哈),总之,一看就是乌合之众。

    不过,虽然是乌合之众,也架不住人多啊,不是说有这么一句话嘛,好狼架不住赖狗多,多的有20000到30000人,少的也有7000之众,这么几十股一起起来造反,即便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可是也够受的了。

    斗争是可以锻炼人的,随着战争的延续,一些有素质的造反者就逐渐的发展起来,形成了不可小觑的力量,不再只是为了一口饭和抢钱杀贪官,开始追求政治权益,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张燕。

    张燕,常山真定人,本姓褚,早在黄巾起义期间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家伙,人家大部分是跟着张角屁股后面闹事,一小撮,像刘备这样的跟在政府后面捍卫地主阶级合法权益,而张燕,则是保留了独立意识,没有被政府同化,又由于张角太过吸引目光,因此,他的10000多人一直发展不错。

    这一回,大家又都不约而同的起来造反了,张燕和另一支义军张牛角联合作战,一次战斗中,张牛角中箭身亡,临死的时候把部队托付给了张燕,这样一来,张燕的势力就扩张了一倍以上。

    因为张燕本人行动十分矫捷,因而他的外号是飞燕。

    混到后来,张燕的活动范围已经波及到了常山(这是核心地带,老家嘛)、赵郡、中山、上党、河内,河北诸郡县深受其害,这也形成了滚雪球的效应,一些小规模的部队如孙轻所部,王当所部,因为生存空间比较狭小,经营困难,索性主动申请破产被兼并,这样一来,张燕的部队号称达到了百万以上,黑山的大旗就此拉了起来。

    百万之众有点夸张,应该是把随军户口啊,曾经侵略过,占据时间较长的地区都给圈了进去,正所谓沾边就赖。

    不过不管怎么样,20万也罢,百万也罢,总之汉灵帝是摆不平了,正当政府一筹莫展的时候,张燕突然派人进京请降,要求被招安,不过前提是保证自己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军队不能被收编,相对的,自己的承诺是不背叛大汉政府。

    这就是宋江的思路了,当强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他比宋江诡诈的地方在于还没有蠢到为国家,这个###的国家把部队拼光的地步。

    这是他的资本,以后向强者投诚的资本。

    汉灵帝知道张燕的想法,但是他没有其他的选择,烂摊子实在是太多了,于是顺水推舟,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领河北诸山谷事”,而后不久,居然被举为孝廉。

    放在和平年代,这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乱世,给了张燕机会。

    以后的日子就过得更滋润了,董卓之乱,张燕坐山观虎斗,既没有祸害苍生,也没有挥师诛逆,后来在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争中投机失败,不过也没有伤筋动骨。

    再往后,张燕同学吸取教训,眼光放的长远一些,等到曹操拿下了冀州这才出山,率众投诚,被封为平北将军,安国亭侯,子孙世代享受王侯的待遇。

    这是农民起义中的成功典型,或者说是最好的归宿之一,纵览中国历史,真的做到终极目标的不过是朱元璋一人而已,有个这样的善终也是相当牛逼的了。

    张燕的成功真正的意义还是进一步揭穿了所谓的大汉朝的伤疤,黄巾起义不是试金石,不是在检验大汉朝的成色,而是抛砖引玉,让更多人起来造反,赌一局,失败了,大不了是个张牛角,是个张角三兄弟,成了,那就是张燕。

    汉灵帝懵了,于是出了一系列的昏招,当然了,其中一些昏招也是无奈之举,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最为致命的一招就是放权让地方自治。

    人家练武都是想打通任督二脉,汉灵帝追求最高境界不成反而自断经脉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