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教育体制的失败(4)


本站公告

    教材本身的主要内容前面已经讲过了soudu.org,就是以儒家的经典理论,什么仁义道德啊之类的作为范文,广为传颂。

    出发点也是很简单:这些都是好东西,让小孩子们从小就被填鸭式灌输有利于一个良好的健康的世界观的形成。

    可是,教材的健康内容和万恶的社会现象比起来就显得陈腐不堪了。

    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致命缺陷,他把一切都设定的很美好,想把每个人都往圣人的标准塑造。

    可惜,圣人是不存在,包括孔孟,都不是圣人,尘世中的都是俗人。

    而且,退一万步讲,怎样治理一个国家,儒家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不然的话,孔子也不会处处碰壁,孟子也不会黯然退隐。

    一本自相矛盾的教材和一个陈腐的教学方法,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

    东汉中后期以降那些斗志高昂的清流人士已经做出了良好的表态:慷慨激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党锢事件固然是勇气可嘉,我们要佩服这些骨头很硬的读书人,可是,从成败来讲,基本上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些自诩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在面对他们所鄙视的不学无术的外戚和宦官的时候可以说是鸡蛋碰石头,输得体无完肤,毫无还手之力。

    除了这些恶人掌握着无边的权力,而读书人只不过_4460.htm是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这一关键原因之外,清流们单纯的怀着一腔热血去简单粗暴的对抗王权的幼稚思路本身更应该值得反省。

    其实,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他们已经尽力了,课本上只是讲授了道德仁义以及舍生取义而已,怎么成功却丝毫没有涉及。

    这就是教育体制的最大弊端,一如今天,大学遍地开花,可是人才依旧紧缺,我们盛产考试精英和文凭骄子,唯独缺少实用型人才,因为这种人才要么被排除在门外,要么被扼杀掉了。

    东汉末年的三好学生们踏入社会面对的也是这个尴尬的现实。

    好在,太多的流血和牺牲之后,一部分开窍了,他们明白了真正阻挠成功的是什么了,就是他们要誓死保护的王权,因为他们要打倒的都是王权所产生的副产品。

    所以,聪明的知识分子们开始寻求和其中的相对干净的一部分权力媾和,然后打倒最大的恶势力――好比一个很肮脏的人,每一次出门都从一堆脏衣服里面找出相对干净的一件。

    清流们的选择是――外戚。

    要先打倒的就是宦官这个垃圾中的垃圾。

    这是改变自己作战方略,寻求胜利的底线,因为他们觉得其中一部分人还是可以改造好的。

    只是可惜,思路的转变倒是不错,技术却没有得到提升。

    以太傅陈藩为首的清流和外戚窦家的合作就是这方面的尝试,斗争过程依旧是直来直去,简单的长传冲吊。

    结果招来了更惨痛的失败。

    而这次基本上宣告了成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精英――三好学生们的努力完全失败了。

    要想拯救这个国家,必须换成另一个主导群体,三好生们还是做一些辅助性的幕后工作吧。

    于是,就轮到我们前面讲的这些差等生出场了。

    这些学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鄙视,但是,他们依旧顽强的生存着,曹操、袁绍靠着深厚的家底和权谋,孙坚靠着武士阶层,刘备,则是展示着自己江湖厚黑学敛聚人气。

    让这些差等生挑起大梁,本身就是对教育体制的最大否定。

    怎么做呢?其实也很好办,三好生们钻进了一个死胡同,而差等生们的逆向思维能力更强一些,这个政体已经没救了(当然了,面子上还是要遵守的,不然就是大逆不道了),与其强行挽救,还不如砸碎一切,推倒重来。

    只是,这一锤子不能由我们来完成,枪打出头鸟啊,我们要等待机会,这个脓包迟早会破裂的,不用我们挑,它也会破碎的。

    我们要做的只是积蓄力量,抓住机会而已。

    没有多久,机会就来了。

    这就是黄巾起义。

    等待了很久的差等生还有留级生们纷纷跳上了前台,一阵优胜劣汰,刘备等人浮出水面,那些曾经的优秀生则沦为了这个新生力量的附属品,为他们驱使。卖命。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乱世大佬的成才之道吧。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