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2


本站公告

    ('黄花塘是安徽、江苏交界地区的一个小村庄,当时属安徽省,因有一口常年干涸难得蓄水的池塘而得名。这一地区是新四军二师的中心地区,大部为丘陵,地形起伏多变,进可攻,退可守,加上这个地区距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基本作战区较远,磨擦较少,群众基础好,政治局面相对稳定,一直是二师师部的驻地。一九四三年一月十日,陈毅、饶漱石率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由江苏盐城迁到这里,二师师部则迁到来安县大刘郢,黄花塘成为新四军继云岭、盐城之后的指挥中心。

    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已拥有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鄂豫、浙东八个战略区的抗日###根据地,横跨五省,与华北八路军形成南北呼应的战略态势。

    新四军的七个主力师中,有一师、二师、六师和七师是原来的新四军发展起来的,黄克诚的三师、彭雪枫的四师是八路军四、五纵队发展起来的,李先念的五师比较特殊,他的部队既不是由原南方游击队组成,也不是由南下的八路军部队组成,而是师长李先念从延安带一部分干部过去自己发展起来的,名义上属新四军序列,实际上受中央直接领导。罗炳辉的二师、彭雪枫的四师、傅秋涛的七soudu.org师三个师,在淮南、淮北、皖中三地互为犄角,鼎立江淮,东逼南京的侵华日军大本营,北扼徐州日军华北派遣军,西瞰武汉京广交通线,南控长江水上运输大动脉。黄克诚的三师、粟裕统一指挥下的一师、六师则自北而南虎踞江苏。粟裕的两个师一北一南扼守长江口,直接威胁日伪统治中心南京和上海。

    粟裕此行是参加军部的整风会议和汇报工作。军部按中央指示对师长以上干部开展整风运动,陈毅、饶漱石发电要粟裕亲自到军部参加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共产党组织和成员的一种自我完善。

    到黄花塘后,粟裕在陈毅和饶漱石的带领视察司令部各科。陈毅资格老、能力强,威望高。饶漱石则大权在握。在新四军的历史上,客观上一直存在着军政主官不和的现实。先是叶挺与政委项英间的分歧与争议,尔后是代理华中局书记饶漱石与代理军长陈毅不和。此时饶、陈二人矛盾尚未公开,但两位首长之间关系微妙。但不管陈毅还是饶漱石对粟裕都十分重视。

    当粟裕在军部各科视察时,管理科长王重则在准备去扬州接楚青,严振衡、秦叔瑾和特务连则移往大通镇,后驻在李家楼。秦叔瑾得了疟疾,发寒发热,呕吐。

    七月三十日粟裕到第二师见罗炳辉和谭震林。二师是饶漱石亲自蹲点搞整风的部队,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很多,所以粟裕直到八月十号才回到军部。到扬州的王重已经将楚青接到黄花塘,粟裕与爱侣重逢,得悉儿子在扬州安好,满脸_4460.htm喜气。

    回到军部后,粟裕让秦叔瑾到黄花塘来绘制苏中四分区反清乡要图,随后向军部机关和直属队介绍了苏中反“清乡”斗争情况。

    时日寇新的部署已于七月下旬调防完毕。日寇第七十师团司令部设在扬州,第六十九旅司令部移驻东台,第七十旅司令部驻镇江,每个大队扩编为五个中队。第五十四、五十五大队开扬州整编,原防由岩切直属队及各大队抽机动部队接替,五十二大队仍驻如皋、海门及靖泰线。五十一、五十三大队至盐阜区接防。伪军方面,日寇为分散与国民党李明扬关系紧密的李长江部,在七月间调李长江二十四师颜秀五部去江都,二十五师秦庆霖部调泰州以东至姜堰线警备,令二十六师延伸至立发、柴湾、海安、丁所沿线。

    苏中军区的形势继续紧张。

    八月二十日,日伪北自阜宁,西自高宝、江都,南自如皋调集兵力,从东台、海安等地,突然向二分区台南、台北地区猛扑。此次“扫荡”日伪出动日寇四千多人,伪军三十五师、三十三师、二十八师、二十二师各一部约四千多人,总计出动八千多人。“扫荡”五天,扑空后分批退回,又转向三分区“扫荡”,也扑空。在敌情严重的四分区,日伪企图进一步强化南通,但所有清剿计划全部落空,敌“清乡”人员及特工在新四军的打击和争取下纷纷向新四军自首,各种迹象表明敌对四分区的“清乡”可能告一段落。

    粟裕发电报指示,如果通中、通西各据点之敌全部撤退,即可能是“清乡”暂告结束。四分区应抓住此次反“清乡”胜利,在群众中进行深入宣传教育,以提高斗争热情与信心;对各界人士应进行普遍慰问,以便更进一步团结他们,对蒙难民众应发动各阶层人士进行普遍救济;对伪军则应扩大我反“清乡”伟大胜利的宣传,以促其动摇。粟裕特别提醒他们:“必须防止轻敌与骄傲,以防止敌人反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