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官制略考20


本站公告

    清朝(1616-1911)官制

    清朝(1636年―1912年,1644年~1911年统治中国),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满姓爱新觉罗。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都城为赫图阿拉(又名兴京、赫图阿喇、黑秃阿喇、黑图阿拉,满语“横岗”之意。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西永陵镇老城)。1636年(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皇帝,总结历史上各朝代的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

    内阁:明朝时为了进一步集权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利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清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掌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称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

    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

    军事系统: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由侍卫处(领侍卫府)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权位尤重。其他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各设统领管辖;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由于都是特种兵,设掌印总统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辖;虎枪营专任扈从、围猎等,设总统管辖;善扑营则专门练习摔角。

    驻防八旗驻扎于全国各重要之地,视情况不同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疆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将军是满官的称号,战时则任命亲王为大将军。

    绿营即汉兵,驻扎京师的称巡捕营,归步军统领管辖。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级,标又分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等,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八旗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统率。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提督实为一省的最高武官,总兵略低于提督。总兵以下,副将所属为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为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为汛。

    行宪机构:

    清朝沿袭明代设监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监察院长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则为总督、巡抚的加衔。

    地方行政: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布政、按察两使为督、抚的属官。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长官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从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员出身可为宣德郎,地位与正六品等,正从九品同称登佐郎。

    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文官官衔:荣禄大夫

    武官官衔:建威将军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文官官衔:

    武官官衔:振威将军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文官官衔:通议大夫

    武官官衔:武显将军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文官官衔:通奉大夫

    武官官衔:武功将军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文官官衔:通议大夫

    武官官衔:武义都尉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文官官衔:中议大夫

    武官官衔:武寅都尉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文官官衔:中宪大夫

    武官官衔:昭武都尉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文官官衔:朝议大夫

    武官官衔:宣武都尉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文官官衔:奉正大夫

    武官官衔:武德骑尉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文官官衔:奉直大夫

    武官官衔:武德佐骑尉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文官官衔:承德郎

    武官官衔:武略骑尉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文官官衔:儒林郎

    武官官衔:武略佐骑尉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文官官衔:文林郎

    武官官衔:武络骑尉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文官官衔:征仕郎

    武官官衔:武络佐骑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文官官衔:修职郎

    武官官衔:奋武校尉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文官官衔:修职佐郎

    武官官衔:奋武佐校尉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文官官衔:登佐郎

    武官官衔:修武校尉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  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文官官衔:登佐郎

    武官官衔:修武佐校尉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封号赐名:

    清代初封亲王、郡王时都要请旨加给封号,称为赐号。(亲王、郡王班位次序有规定) 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怡亲王。

    郡王班位次序为: 克勤郡王、顺承郡王、端郡王、定郡王。

    清代对封公、侯、伯爵者另赐嘉名,谓之赐名。

    公爵嘉名:

    褒绩公、忠达公、奉义公、超武公、雄勇公、果毅公、信勇公、建烈公、勇勤公、英诚公。

    侯爵嘉名:

    奉义侯、恭诚侯、顺勤侯、顺义侯、昭武侯、延恩侯、

    伯爵嘉名:

    敦惠伯、翼烈伯、宣义伯、襄宁伯、昭毅伯、威靖伯、襄勤伯、诚毅伯、昭信伯、懋烈伯、威靖伯、诚武伯、勤宣伯。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