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篆术导源于巫觋,始见于东汉_4460.htm。早期道教承袭此术,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就是以造作符书和以符水为人治病来吸引信徒创建组织的。唐末宋初,天师道和上清、灵宝派分别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活动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篆”。南宋金元之际,更在“三山符篆”基础上,分衍出神霄、清微等众多符篆派。可以说,宋元以前,符篆道法是道教的主流。金元之际,全真道内丹兴起,但擅长符篆之正一道仍在南方与之鼎足而立。直至明清,重符篆的正一道和主内丹的全真道一直分统着道教,史实与道教的历史相始终。作者在造作这些字时,或许曾赋予它们以某种意义,但现已难于知晓,难于认识,无非是让人产生神秘感而崇信其术而已。
云篆: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主要见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其卷五称“真文”,卷九称“天文”,卷十称“灵文”,每个云篆之下或旁皆注楷字。如卷五“东方真文”有:卷九“禹余天玉律天文一百六十一字”有:《道法会元》卷七十三至七十四所载之“天书雷篆”(数百字)亦属此类。《三洞神符记·太上敷落五篇》亦为云篆,但形体更为soudu.org复杂。
灵符、宝符: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构成的图形。这是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一种符篆。其中除屈曲笔画外,又常夹有一些汉字,如日、月、星、敕令等字样。
符图:由天神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篆。这类符篆也很多,在古墓葬发掘中,亦曾发现过这类符篆。
道教十分重视符篆的书写方法,认为:“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心诚。符者,阴阳符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二是运气书符。即要求书符者平时有内炼工夫,书符时发放精气于笔端,使符篆上附着气功家的精气。《云笈七籤》卷七《符字》说:“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宋元以后诸符篆派更加重视这原则,认为:“符朱墨耳,岂能自灵;其所以灵者,我之真气也。直认符篆只是形式,起作用的是附着其上的精气。
道教符篆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者:或丹书符篆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篆缄封,令病人佩带。有用于驱鬼镇邪者:或佩带身上,或贴于寝门上。有用于救灾止害者:或将符篆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更离不开符篆,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魂。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篆。
符篆术的思想基础是鬼神信仰,称其有召神劾鬼、镇魔降妖之功效者,自不可信,而用以治病偶尔称有“小验”者,也并非其驱逐了致病之“鬼”,可能别有原因。据推测,某些病本轻微的患者,因相信符篆,饮符水后,造成一种鬼已驱去、病已脱身的心理态势。这类似于医学上的心理疗法,起作用的不是符篆本身,而是符篆所引发的积极心理状态,促使人体调动防御机制克服了疾病。另一种可能是气功的作用。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