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本站公告

    三十一

    我们照旧是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的感情也是越来越好。

    荔枝成熟了,端午节也来了。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们东莞人过端午节的传统过节的是包粽子和赛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这一天已婚妇女均回娘家探节,粽子是必备礼品。水乡在节日前后,举行龙舟竞soudu.org渡,俗称“扒龙船”。

    东莞从地理环境上,可分为水乡片和山乡片。所谓水乡片主要包括万江、中堂、麻涌、洪梅、沙田、虎门、厚街、道?、望牛墩、石碣、石龙、石排等乡镇,而山乡片则包括老莞城、寮步、大岭山、清溪、樟木头、企石、桥头、大朗、塘厦、风岗、谢岗等乡镇。

    水乡和山乡的无论从建筑风格、风土人情、还是饮食特色、节日庆典等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故而会在以后的经历中领略不同的老莞城人的不同的风情。比如端午节,水乡多为则各村镇都有固定的日期和龙船景。

    万江区历来就有赛龙舟的传统,尤其是值得一提的万江龙舟景。民俗曰:“初一景,万江租;初二景,西塘尾;初三初四大汾流涌尾”。这句民谚是说,每个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期间龙舟水涌动,万江特有的赛龙舟之盛事。

    端午节这日,我们去万江观看了赛龙舟。

    我的同桌何泽是万江新村人,新村是一个地方。豆浆、腐竹是那里的特产,非常有特色。豆浆出锅后,总会凝固出一层薄薄的皮,皮下才是香喷喷的豆浆。这种豆浆是最原汁原味的豆浆。其实,进入农历五月,莞邑大地龙舟锣鼓之声早已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因为此时各地都为举办龙舟赛而勤奋地训练。

    而农历五月一日这天一直到三日,万江镇就开始“扒龙船”了。并非是大家想象的端午这日,因为万江镇有许多地方也要举办龙舟赛事,所以自初一始,就不断有龙舟赛事。而除万江之外,东莞的许多乡镇都会有龙舟赛事。

    这日,万江两岸万众欢腾,万人空巷,任何的文化娱乐活动的规模在它的面前都显得逊色了。不论男女老少,本地外地,倾巢而出,一睹赛龙舟的盛况,连学校也调整课时,让孩子们有时间到现场观看。欢乐的儿童唱着“扒龙舟,跳龙头,买斤猪肉煲莲藕,大只麻虾点油”的儿歌,街头巷尾,一片欢腾。

    万江“扒龙舟”的地方在金螯洲。金螯洲的得名大约是来自万江边的金螯塔,金螯塔坐落于东莞市万江区金泰村的东江河边,与莞城隔水相望。据史料载: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清乾隆(1737年)重修,是一座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首层直径10.9米,壁厚3.56米,外观九层,内设暗层八层,高50.96米,门35个。梯级为穿心绕平座式,可盘旋而登顶层。各层均以菱角牙砖叠砌出檐挑出平座,平座设护栏,顶层八角悬挂铁钟,塔刹端置金属葫芦。金螯塔目前已成为东莞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建筑,后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金螯塔还有点来历的。据民间传说,南海有一只大螯历经千载,能呼风唤雨,却为害四方,祸及百姓。被天帝获知,特派天兵前去降伏。为惩戒其恶行,斫其四肢,弃之大海。此螯历经千年修行,终于得道,被观音收伏为弟子,随其左右,某日前往东莞巡视,金螯看其河网密布,鱼肥稻香,遂动长居之心。观音知其意,就点化金螯留守万江洲头。现在万江江畔有四条分支,却分散在两岸,传说这是金螯的四支腿,观音为了不让金螯再为害百姓,特把其四肢分在两岸,分在两岸则不能复活。所以至今这只大金螯就安份守已地呆来这个洲头。而金螯塔,是因为当地居民担心这只大金螯再次复活,故建塔以镇之。

    呵呵,这只能表示大家的一个美好的心愿而已吧。不过除此版本外,尚有一说法,因为东莞老县的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且县城是三面环山背岭,独西北面为低洼的沼泽,一些好事者便认为这一方向上有泄财气之说,后造塔已补其气。

    不过,作为东莞人,我宁愿相信第一个版本。

    到万江看“扒龙舟”是要赶早的,否则没有好位置可看。那日我和何泽还有几个同学,此外还邀请了张浩然一同前往观看。

    我们早早地来到江边等候。因为还没有开始,两岸已经聚集了不少的前来观赏龙舟赛的人们。我们几个有说有笑的,站在万江边上看着滔滔地江水,不停在嘻笑着。

    万江的何泽同学十分兴奋神秘地告诉我们:“新龙船下水这天,最为热闹。凌晨天未亮,村里的青壮年就划着龙船,燃响鞭炮,敲起锣鼓,去庙头南海神庙拜神去,祈求太平盛世,风调雨顺,老少平安。”

    “这日,全村人都去聚餐。这就是据说的‘龙船饭’。我们会在村前的地头里,架起炉灶,生起柴火,大家自动出人出力,忙这忙那,?鸡杀鸭,拔毛洗菜,大鱼大肉搞出丰盛的九碗头。大家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热闹非凡。任何一个民间节日,都没有这个排场。规模之大,涉及人数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也可以吃吧!”我试探性地问他。

    “当然可以啦!”何泽郑重其事地说,“我们万江人最好客啦。不光请龙头时管吃饭,就是今天‘扒龙舟’我们也有龙船饭吃的。”

    “真的啊?!”我们已经兴奋地不得了。

    “呵呵,当然真的。”何泽笑眯眯地说,“扒完龙舟,我领大家一块去吃。”

    “新龙船下水,还有烧猪分,凡是有捐款的人的都可以分到。因为造龙船和赛龙赛的经费者是平时大家捐得钱,所以在这日总会表示一下。“何泽饶有趣味地继续向我们介绍着。

    “烧猪肉,我也爱吃。”我插了一句嘴。

    “是啊,烧猪肉虽然平凡,虽然每天都可以买得到。但这种烧猪有着特殊的意义,神圣无比,手捧烧猪肉,无比自豪高兴,皆大欢喜。”何泽脸上顿时涂满了得意的色彩。

    忽然一通震耳的鼓声传来。只见由下游江滨大桥处飞来几艘龙舟,为首龙舟犹如一条飞龙,凌波而舞,踏浪而来。其余龙舟亦紧追不舍。只见万江两畔,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响成一片,只见万头攒动,竟相怒吼。也有许多人跟着龙舟奔跑,一边高呼一边不时地摇旗,人们都使足了劲,把压抑在心中一年的气,都吼出来,把肚里的火气全都转换成新鲜的清新空气。大家那个乐啊笑啊!尽情地吵啊闹啊!无论怎么表示,都不会过分,都不会有人说你什么。这一切似乎都是应该的。

    龙舟驶近。详观龙舟,龙舟长约20―30米,舟上有水手10对,皆“打背肋赤”(东莞方言,即光着膀子,赤膊意)胳膊上肌肉有节律地跳动着,给人以跃跃欲试的活力,下着短裤。龙首位置有一位鼓手,头扎红布条,赤膊上阵,两手紧握鼓槌,紧张而有节奏地打出威风凛然的鼓点,令水手们血脉贲张,斗志昂扬,全身有用不完的劲。龙舟尾有一打锣者,嘴叨口哨,手拿两面小红旗,龙舟上的水手一律听其调度,只见哨声响处,水手们一起左划右划,奋勇当先。尚有舵手一人持竹篙掌握龙舟方向及转弯,这个人必定少不了的,且架船技术一定要最好的,因为船速太快,闹不好是要翻船的。一艘龙舟的造价不菲,大约十几万的样子,仅一个龙骨就要3万多元。

    我们几个人也一齐呐喊,一齐奔跑,尽情地释放自我的情绪。终于冲到终点了,龙舟一过那一线漂标。锣鼓齐鸣,鞭炮震天。一年一度的的“扒龙舟”大赛暂告一段落。

    得胜者,一般指前三名,集体到主席台上领取奖品――一个杀好洗净的白白净净的整猪,自然奖品的多寡不同而已。

    我们几人便跟着何泽一块到村里吃龙_4460.htm船饭。

    村里人早已烧好了一大锅“龙船饭”,等待人们前来食用,以广结“龙缘”,遍得“龙福”。

    龙船饭一般由米饭、腊味、猪肉丁、虾米等混合的炒饭,饭很爽口,香而不腻,是我们当地人最爱吃的饭一种。原来只能在“扒龙舟”时可以吃得到。呵呵,当然现在的商家如花园粥城平时也有供应。如果你有时间可以一吃为快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