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晋商史(下)


本站公告

    由于赵圣对晋商发家史的描述,使楚倩对商人有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当然这些好印象是和曹家、范家没有关系的。楚倩之所以痛恨商人,是因为商人是害死他母亲的帮凶,之所以对曹家和范家没有好印象,是因为这两家和东北清庭有这密切的关系。

    从这些商家的发展史看,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和东北有联系的,所以楚倩已经家对整个商人的仇恨转换到对只对曹家和范家的仇视了。这也是为什么秦国大军(当时已经是中华军)在攻占了山西太谷后,楚倩纵兵抢曹俯的一个原因。

    看在坐人的脸色一个个从吃惊中转变出来,赵圣接着说:“我刚已经把各大字号的发家有了一个大概的描述,但是我问的并不是这个问题。我要问的是,晋商这个商帮的出现,与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请问各位,你们知道这个关键的人是谁吗?”

    “禀太子,小民听祖背的人说过一些关于山西的老祖宗去经商的故事。小民听到的故事里好象有那么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使晋商得以很大的发展。”阎维藩说完这些话,他抬眼看了看赵圣,那意思好象是说,你老人家看我说还是不说呢?

    赵圣刚夸下口,说有人回答出这问题,他就下去给人下跪,这时候这个阎维藩就跑出来接了赵圣的话,可把楚倩吓的不轻。可是作为赵圣,他的脸上依旧是那么的平静。这样的表情是因为对自己的问题有信心?还是因为他一会要耍赖?

    “哦!阎掌柜听说过?那说来听听,看你我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小民听老一背的人说,使我晋商正式形成为一个商帮是因为一个大臣。”说了阎掌柜又抬起眼看了看赵圣,看样子阎掌柜也不知道到底该说还是不该说。

    赵圣这时已经开始有些不耐烦了,我抬抬下巴适宜阎维藩继续说下去。赵圣心理说,让你说个事怎么就这么难呢?都喘了两次气了,还没把那人的名字说出来。

    阎掌柜看赵圣用了一个不礼貌的举动让自己继续说,心理也有点不舒服,他决定让这个太子给自己下跪,一出心理的这口气。“这个大臣是张居正。”

    当听到张居正这个名字,赵圣一愣,想了一会后,脸上露出了了解的表情。

    赵圣笑着对阎掌柜说:“张居正张大人,算是一位在晋商的发展中有这突出贡献的人。但是他的出现并不是将晋商推崇到‘儒商’的人物,所以阎掌柜这个答案是错的。”

    错的?恐怕你是想赖皮吧。不是我说出了张居正,你脸上干吗露出吃惊的表情,当你想到对策后,你的脸色才变好了。

    阎维藩正在心理想着,就听赵圣说:“张居正大人,只是将晋商的贡献更加的推进了一步。张大人用通商的方法使汉蒙的民族矛盾得到了缓解,用商业手段达到了明政府的政治目的。晋商虽然在这次通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这一角色的扮演,只是在晋商的儒商之路上更上一层楼而已。”

    听了赵圣这样的解释,使这些商人们很疑惑。在商业发展中,除了张居正,还有谁有这么大的力量,使晋商成为儒商。要知道,张居正可是解放商业的重要人物,在他的提倡下,晋商才最终走出家门,走向了蒙古,又是因为蒙古的生意,才是晋商能够和俄罗斯人有了商业的联系。

    严芳这个时候更是不了解了,她是一个连张居正有怎样贡献都不知道的人,怎么还可能知道那个藏在深处,不被他人知道的高人呢。

    “大家不要再乱猜了。我说的这个人也是山西人。他叫杨宪。”

    “杨宪?”在坐的商人有的还不知道杨宪是谁,知道杨宪是谁的人也不会想到杨宪能在赵圣的眼里有这么大的作用,能给晋商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晋商怎么能不记得呢?

    “看来打家都不知道杨宪杨大人给晋商做了什么事。不过我可以豪不夸张的告诉大家,如果没有杨大人,晋商就不可能出现。”虽然赵圣这么说,但是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有没杨宪就会有张宪李宪出来,使明初的商帮得以形成,使明朝的政局得以稳固。

    “小民愚笨。不知道太子所说的杨宪大人到底给晋商做了什么事。”说话的是亢家的萧掌柜。他已经知道赵圣有二龙戏珠本事,自然比其他人对赵圣能多那么一点点的信心。

    “既然你们没人知道,那么我就给你说一段历史好了。……

    “在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由于当时战争刚刚结束,使得中原的人口大大减少。可是作为一个相对安全的山西,他的人口已经达到了这一个地区所不能承受的数量。所以一些活不下去的人就走出了家门,出来做一些小买卖。这是晋商出现的历史原因。……

    “由于明朝是刚刚建立的,被明军打跑的蒙古军又回到了蒙古草原,明太祖手下的一些大将如徐达等人,认为应该继续追杀元军。可是朱元璋认为朝廷刚刚成立,不应该再发动大的战争,应该让人民得到修养。所以为了防范元军的进攻,朱元璋在长城地区设立的九大重镇。九大重镇有多少人,估计最少有上百万吧。那上百万的人住在那里,就在长城地区出现了一个有上百万人的粮食和日常用品的市场。这是晋商能够出现的市场因素。……

    “做买卖,有市场和动机并不能说商业就可以形成。因为你做买卖是需要有本钱的,可当时的山西土地养活这里的人已经很困难了,怎么能再提供给人们做买卖的粮食呢?没有粮食怎么能发家呢?……

    “这九大重镇的日常消耗问题,也在困扰着朱元璋。因为国家刚成立,这时国家的什么事都需要钱,已经没有任何钱供养边防的九大重镇了,可这九大重镇又不能撤。当时朱元璋就向他的大臣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时候为晋商建立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杨宪大人就向朱元璋提出了一个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他说这些日常消耗由商人来承担。可是大家都知道,国家现在是没钱了,如果要商人解决,不给钱哪个商人能持续经营百天以上呢?……

    “这时杨宪大人做为山西人,他为山西人出了一个谋求财富的手段。他当时建议,朝廷不给这些商人现钱。而是给他们一种特殊的东西――盐引。有盐引者可以以个人的方式自由出售食盐。……

    “杨大人指出。首先朝廷允许商人向九大重镇出售粮食和其他日常商品,边防在得到了商品后,向商人开一张与商品价值相应的盐引,商人拿到盐引可以到指定的盐池领取响应的食盐,这时这些商人可以随意出售手中的食盐。……

    “杨大人的这个建议马上得到了皇帝的赞同。为什么我说杨大人是给山西人做了件好事呢?第一,大家都是山西人,在我记忆中山西南部的盐池好象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吧?第二,山西有他的地理优势,山西虽然没有余粮,但是山西的邻省山东和河南可都是产粮大省啊。第三,杨大人指出的是盐引。我们都知道盐、铁是国家转营的,如果杨大人当时不说盐引,而说铁引,那么还有你们晋商什么事么?……

    “虽然有的人为了生存,会做这样的买卖。但是哪有一出门就买粮,回来就换盐的地理条件好呢?我看如果不是盐引,晋商的发展最少也要推迟五十年左右。”

    其实在当时来说,国家没有钱,又要养军队,还要养贫民。这一个主意绝对是一个几方获利的主意。当时杨宪发明的盐引,就是等同现在经济中的国债。所不同的是前一种的债是实物,后一种的债是现金而已。

    不过盐引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趋势。一是当时的经济学里还没有国家向国民借钱的经济常识。二是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国民手里也没有多少现金。三是最主要的,当时的统治者根本在国民面前没有任何的信誉基础,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政府只能以抵押实物的形式出售国债。

    “没有想到,太子居然对晋商的发展有这样深远的了解,真是令我等小民佩服不以啊!”在赵圣演讲完后,阎维藩第一拍了赵圣的马屁。

    在又一次的震惊过后,阎维藩以他灵敏的商业嗅觉知道,和这个太子搞好关系,乔家的复字号最少可以少奋斗五十年。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是久经商场的人精们,也早已看出这个太子的厉害。不过随后表示敬佩的只有大盛魁一家。其他的只是说些是啊是啊的简单词句,根本没有更深的评论。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赵圣在外人看来只是一个空架子太子而已。并且晋商虽然是一个商帮,可是他们都有自己经营的重点,比如曹家和范家,就是以清庭有这密切的关系。而侯家和亢家主要经营的是票号,他们和赵圣不远不近的关系是不想得罪其他国家,这样他们的票号才可以不被其他国家的当权者排挤。渠家是做各国杂货生意的,所以他们也不想和赵圣有太明显的亲近关系,他们是想在私下里和赵圣联系。而最无奈的就是罗掌柜了,他是得了东家的命令的,他做为一个分身股的人,在经营的大方向根本是说了不算的。

    最不一样的就是乔家和大盛魁。这两家的生意多于蒙古有关,他们都想以秦国为基础,发展自己的经济。说实话,秦国的地理位置并没有顺国好,可是顺国根本没和蒙古相连的土地,他们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这里要重点说下乔家,虽然乔家在乔致庸的治理下已经杀入了晋商大家之中,但乔家现在是最小的字号。在赵圣生活的时空,乔家是通过投资西逃慈禧才成为晋商之首的。在慈禧逃跑到山西后,乔家赞助了她一笔非常丰厚的旅游费。当时慈禧就授权乔家商号暂存西行时各地上觐的贡品。在慈禧回到北京后,又将全国税收的运送权交于乔家,这时的乔家才有了晋商大哥级的地位。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