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130年-大兴城1


本站公告

    隋朝立国后,依旧延续了北周故都,以长安为京师。不过,既然是新朝代、新天子,自然该有一番新气象。杨坚及时将修建皇城和宫城提上了日程。那么,到底是要继续沿用旧皇城呢?还是完全另造新城?

    旧皇城即为汉长安故城。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在击败了劲敌项羽之后称帝,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高祖。汉朝立国之初,刘邦以汉朝比拟周室,建都于洛阳,而并非长安。

    当时有一批来自齐国(今山东省)的戍卒,被征调往陇西(今甘肃一带)戍边,正好路过洛阳。其中有个叫娄敬的戍卒,认为定都洛阳不妥,于是赶去拜见同乡虞将军,要求将自己引荐给皇帝,说要跟皇帝谈论国家大事。虞将军见娄敬穿着破旧的羊皮外套,十分寒酸,便想给他换一身光鲜的衣服。娄敬却说:“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大概的意思就是穿什么是什么,绝对不会换衣服。

    虞将军进宫把娄敬的请求报告给了刘邦。刘邦十分好奇,立即召娄敬进宫,问他要谈什么国家大事。娄敬于是开始大谈建都的问题:说洛阳虽处天下之中,然“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经济残破,民怨沸腾。且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定都于此,利小弊大;而关中是形胜之地,“搤天下之亢(同吭,咽喉的意思)而拊其背”,地势险要,地腴民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且被山带河,易守难攻,应该立即迁都关中。

    刘邦听了觉得十分有理,于是转问群臣。群臣大多是山东人,希望京师离家乡更近,均赞成定都洛阳。于是,在汉朝内部,开始了一场关于都城的大论战。娄敬认为:“汉得天下与周室不同,应该迁都关中,因为秦地背山带河,四周地形险要,固若金汤,天下一旦变乱,可以立刻组织起百万之众;而且土地膏腴,有天府之称。汉朝如定都关中,即使山东动乱,也可以固守秦地。”但群臣争言洛阳险固,认为:周室定都洛阳,统治长达数百年,而秦朝定都关中,却是二世而亡,可见关中的地利并无法真正守住政权。而且洛阳东有成皋之险,西有淆山、泥池之峻岭,北有黄河,东向伊水及治水,地利上也算足够了。

    刘邦犹豫不决之下,只好去偷偷去请教张良。张良两度入关中,熟悉关中情况,赞成娄敬的意见,认为:“洛阳非用武之地,虽也有地利,但其中心腹地不过百里,容易四面受敌;而关中沃野千里,阴三面而固守,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绝对是都城的上上之选。”

    张良为西汉建国立有大功,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张良的意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刘邦最终决定“多数服从少数”,迁都关中,并即日起驾入关。

    从这个时候开始,西汉的新都城长安正式开始营建。长安,西周时称“丰镐”。“丰镐”则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刘邦定都关中后,取当地长安乡之意,为新都成命名为“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汉朝第一任丞相萧何负责主持新都长安的营建工程。汉长安城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地形,因山势水势,南北城墙曲曲折折,完成后的城市呈不规则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所以又称为“斗城”。面积达三十六平方公里,相当于同时期欧洲大都城罗马的四倍。城内宫廷官署与民居杂处,有九条主街干线互为经纬,一百六十个巷里,九个市区。

    西汉皇宫则主要包括长乐宫和未央宫。长乐宫在秦朝兴乐宫基础上兴建,是西汉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周围十公里,面积几占汉长安城的四分之一,内有鸿台、临华殿、温室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永宁殿、钟室等建筑。未央宫则是在秦朝章台的基础上修建,瑰丽宏伟,较之章台更为弘广。

    汉朝初年,刘邦长期征战在外,等他回到长安时,未央宫已经建成。他发现宫阙极为壮丽,勃然大怒,责问萧何说:“天下纷扰,劳苦数岁,成败尚未可知,为何有此大兴土木的过分之举?”萧何回答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刘邦听了立即转怒为喜。

    未央宫建成后,成为西汉的主要宫殿建筑群。作为汉初的政治中心,刘邦一直在此听朝。汉武帝刘彻时期,又进行了扩建,修筑了桂宫、北宫、明光宫和建章宫等,并在城西开辟了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