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谷医仙胡青牛


本站公告

    关于明教人物的一点浅见——“蝶谷医仙”胡青牛

    关于明教,怎么说呢,这个组织并不是《倚》书中表现的重点,金庸在后记里面(该后记甚至差点成为俺恶意抄袭的铁证)根本没提到“明教”这两个字,唯一出现的教中人物是鹰王,而他的出现也是因为和张教主有着等同于张真人。不过职能输入法倒是证实了明教这一教派的存在过,因为该输入法的词汇全部出自《辞海》,《辞海》里面没有“鸡蛋”这个词结果输入法里面也没有,由此可知其绝对忠实于该工具书的心理,也可以推断出,《辞海》里面也有“明教”一词,而该书中牵涉到的词汇要么是真实的名词,要么是非常常用的“词语”,“明教”这个词绝对不会是因为金庸才在这里出现的,而是本来就要这个组织,因为连“金庸”的名字都没资格跻身于其中。所以可以推断出该教派的现实存在。嘿!各位别见笑,俺的推理方法就是这样简单而有效,例如上次就从“大灰狼”同志的毕业院校的名字推断出其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是东北人,他是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的嘛,呵呵。不过该推断也不是很有必要,因为金庸在别的文章里早就肯定了明教的存在了。

    明教是存在了,可是张教主手下的人不一定是真的,五散人里面除了周颠和彭莹玉的名字在在明史里面有一席之地外,别人也都是籍籍无名,况且这两个人的真实身份也不一定明教的。周子旺、韩山童、韩林儿以及朱元璋都是真的,可也不一定是张教主的卒子,徐达与常遇春汤和邓愈等大将确有其人,谁知道他们是吃肉还是吃素呢?显见得是作者虚构的成分,拿真实的历史来敷衍成武侠小说。

    这次接到子翼兄的题目,细想一下觉得范围还是太大,这些人物广泛的分布在该书四卷之间,有的在不同场合数次出现,有的露一露脸就再没踪影,时间紧迫下,没奈何想起了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那就是蝶谷医仙胡青牛。此人占据篇幅不多,第十一章上场,第十四章是结局,具体表现的地方,还在第十二、第十三章。在下再次阅读了以上篇幅,对胡青牛此人的印象依次大致如下:

    一、刚出场的时候,满身邪气。

    尽管常大哥在没到蝴蝶谷的时候便说过,包括张三丰也知道此人“脾气怪僻无比”,不过一见面,仍是教人吃惊,直斥常遇春“你倒慷慨,会作人情。哼,张三丰救的是你,又不是救我。你见我几时破过例来。”须知大家常见的江湖人物,无不以本门利益为重(当然是正面人物),人家救了你的门人,你救了人家也才符合道义,此人却毫不买帐,直到常大哥自己走出门外,要以命易命,他仍道:你说一个换一个,我几时答应了?两人都不救。”到了这里,人家总算看到了“见死不救”的真正含义,果然不尽人情,性格乖僻已极。因为直到他愿意救张教主,心里也仍是想着:“我先将他治好,然后将他弄死。”哈!怪异至此,不愧“满身邪气”之称。

    二、他是个敬业的人。

    这个观点仍是源于“我先将他治好,然后将他弄死。”的胡大夫内心独白。书中说“其实他毕生真正自负之事,还不在‘医术’之精,而是于‘医学’大有发明创见,道前贤之所未道。”所以,终于见到一个古怪的病例,怎么舍得放弃,于是便是狠心将张教主治好再杀掉,也不愿意让他走了。不过他的敬业,敬的是学者的业,而非医生的业。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他的天职,而作为学者,就须具有一些别的内涵,张教主给常遇春治病的时候,他眼看明明是错的也不说,只是一概的冷笑,还道:“你要问如何医治常遇春吗?嘿嘿,别的可说,这一节却不说了。”眼见常遇春处身泥潭积水,仍是毫不理会。张教主无奈就自己试试,然而医生在旁却只是冷眼旁观,张小子看出夺命的药方,他最多也就是“冷笑三声”,说道:“你照煎便是,他服下倘若不死,世上便没有死人了。”到后来学生以为大功告成,病人前来告别,他才点点头道:“那算不了什么。你伤势已愈,所减者也不过四十年的寿算而已。”看!一个医生,不会如此的冷漠吧,何况常遇春是明教的人,还不在他“见死不救”的范围之内,唉!

    三、原来他也是个“人”。

    这么乖僻的性格,竟然因为张小子的勤学好问,使他“初时打算将张无忌治愈之后,便即下手将他杀死,但这时觉得这少年一死谷中便少了唯一可以谈得来的良伴,倒不想他就此早愈早死。”想来胡大师虽然性子颇怪,不过终于脱不了人的本性,习惯了相对就难免产生感情,对自己的“实验品”也如是,毕竟人是父母生的嘛,有人教他学说话就有人教他一些道理,虽然后来性格变了,可是本质也是人,也应该离不开人的框框,否则他就不是“医仙”而是“神仙”了。后来张小子越学越精他竟然也感叹:“以你的聪明才智,又得我这个百世难逢的明师,不到二十岁,该当便能和华佗、扁鹊比肩,只是……唉,可惜,可惜!”不过张无忌的愿望仅仅是在活着的时候医好常遇春和俞岱岩,其他的倒并不在意。

    四、他原来还有个妹妹!!!

    据他自述,“自幼父母见背,兄妹俩相依为命……”,可见兄妹关系也是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可是后来被华山派的掌门人鲜于通欺骗了一场,不但害的心如死灰,更失去了此生唯一的亲人。当年鲜于通身中金蚕蛊毒,状态凄凉,胡医生耗尽心血治好了他,和他义结金兰,并把妹子许配给他,后来却不知为什么被鲜于通害死。这无疑是他痛恨名门大派的一个最重要原因soudu.org,认为这些人都是人面兽心,说一套做一套的家伙。然而因为明教内部争斗相当激烈,无人能帮他报仇,自己也觉得这辈子是再也报复不成了,于是,我没本事报复,难道连不救你们的本事也没有吗?心理变态由此产生。故当日提及张三丰的时候,谚语之中也是十分的不客气。

    五、愈诡异愈诡异,他竟然还有妻子!!!!!!!

    张小子睡过了头的那日,便是王难姑回来找胡大夫的日子。从那日起,十五名江湖人物,来到了蝴蝶谷,其中包括峨眉派的纪女侠和她的女儿杨不悔。此母女俩的事情,不在今次讨论之列,故略过不提。然而王难姑的来到,却使胡大夫揭开了最后一块面纱,原来他对正派人士见死不救,还源于自己与妻子的比拼。王难姑也是一号人物,为了让自己丈夫输的心服,无时无刻不在找着比试的机会,结果看来胡大夫毕竟技高一筹,往往不经意的解了她下的毒,结果气得她赌气不和胡大夫见面,不过借着金花婆婆(紫衫龙王)的到来,还是见缝插针的再比试一次,这次被张小子看破了,才暴露了原形。不过这样的夫妻,却也教人心服口服。

    六、他对妻子爱的深沉,关心的盲目。

    王难姑在江湖上,虽不说名列多少高手之一,却也只要她害人,没有人害她的,可是胡大夫却说:“像难姑这般的女子,肯委身下嫁,不知是我几生修下来的福份,我却不会服侍她、爱惜她,常常惹她生气,终于逼得她离家出走,浪迹天涯,受那风霜之苦。何况江湖上人心险诈,阴毒之辈,在所多有,她孤身一个弱女子,怎叫我放心得下?”可见这关心的盲目性。而惹了金花婆婆,也是为了免于和妻子怄气而立下的誓言,连本门护法长老的帐都不买,并说:“我知道为了不肯替人疗毒治伤,已结下了不少梁子,惹下了无数对头。但我夫妻情深,终不能为了不相干的外人而损我伉俪之情,你们说是不是啊?”甚至他妻子命在旦夕,还在念着:“这一次我如用心将她治好,那还是表明我的本事胜过了她,她势必一生郁郁不乐。倘若治她不好,她可是一命归西了。唉!只盼金花婆婆早日驾临,将我一拐杖打死,也免得难姑烦恼了。”又可见他对妻子确实爱到了极至,不顾_4460.htm一切。

    七、最终,他死了。

    金庸笔下的离别,总是如此的感人,张小子和胡大夫夫妇的离别是这样的:

    ——胡青牛取出一部手写医书,说道:“无忌,我毕生所学,都写在这部医书之中,以往我一直自秘,没给你看,现下送了给你。你身中玄冥神掌,阴毒难除,我极是过意不去,只盼你参研我这部医书,能想出驱毒的法子。那么咱们日后尚有相见之时。”张无忌谢过了收下。王难姑道:“你救我夫妻性命,又令我二人和好。我原该也将一生功夫传你。但我生平钻研的是下毒伤人之法,你学了也无用处。只望你早日痊可,将来我再图补报了。”——《倚天屠龙记》第十三章

    其实胡青牛到了现在,早已视张无忌为自己的弟子加朋友,只看称呼从“小兄弟”到“无忌”便知,王难姑也深感“下毒伤人之法”不合天理,本来是很圆满的结局,可是……

    张小子和不悔妹妹离开蝴蝶谷的时候,意外的发现胡青牛夫妻的尸身,“两人脸颊上金光灿然,各自嵌上一朵小小的金花”,终没逃过金花婆婆的毒手,张无忌也是无奈将两人的尸体草草埋了,拿着王难姑的《毒经》,携不悔妹妹再上路。至此,胡青牛经历完结。这一次生离,一次死别,都写的平平淡淡,却叩动人心。金庸的笔下,是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让人感动的机会的,像生死这样的事情,不必修饰过多,却已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怎么说呢?无话可说!

    小弟对“蝶谷医仙”胡青牛的印象止于此,匆匆做就,未免贻笑大方,请各位大侠不必理会,继续讨论罢,呵呵。

    [完]二○○二年为北武评论同盟所写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