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唐后主的一些资料....


本站公告

    大周后,小字娥皇。比李煜年长一岁。十九岁时,嫁给李煜。她多才多艺,精通书史,善解音律,特别擅长演奏琵琶。中主李璟很欣赏她的技艺,特地把自己钟爱的烧槽琵琶赐给她,以示奖赏。据说烧槽琵琶传至北宋,宋徽宗极其珍爱。北宋灭亡后,烧槽琵琶下落不明。娥皇善于作曲。唐代著名的大曲《霓裳羽衣曲》,唐末战乱后失传。李煜不知从何处获得《霓裳羽衣曲》的残缺乐谱,娥皇加以变易,使旧曲新生,“繁手新音,清越可听”。有一次,雪夜酒宴,酒酣耳热之后,娥皇请后主起舞,后主说:“你能创一新调,朕就跟你跳。”娥皇当即让人铺上纸,一边唱,一边谱曲,“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不一会儿就创作了一支新曲,名《邀醉舞破》。据说她还能写小词,可惜没有词作流传下来。马令《南唐书》说她采戏弈棋,无不绝妙。她还是一位时装和发型设计师,曾设计“高髻纤裳及首翘鬃朵之妆”,人人仿效。有这样一位可人儿作伴侣,叫后主怎不心满意足?真个是从此君不早朝。陆游《南唐书》说后主因为大周后喜好音律,他也“耽嗜”音律,无心政事。大臣极力劝谏,也无济于事,后主照样的沉迷于音律之中。后主喜好音律,与大周后有关。他因喜爱音乐,荒废了政事,这是南唐百姓的大不幸,却又是中国词史的大幸。假如后主把他的才情全用在写诗上,最多只是一个二、三流诗人。幸亏有了大周后,让他倾尽才力注意于音律,并选择了配乐歌唱的词这种新兴的形式来创作,终于成为中国词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位帝王词人,给中国词史增添了亮丽的一页。咱们应该感谢他的大周后才是。后主对大周后也是恩爱有加。大周后二十九岁时,爱子仲宣刚四岁,忽得暴疾而夭。大周后因伤心过度,不久也病故。临死前,她心满意足地对后主说:“婢子多幸,托质君门。冒宠乘华,凡十载矣。女子之荣,莫过于此。”大周后病重时,后主朝夕陪伴,“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娥皇死后,后主悲痛欲绝,闹着要跳井殉情。因悲伤过度,骨瘦如柴,要凭拐棍才能站起来。有人说李后主在大周后死之前,就与小周后偷情,她哭大周后,是虚伪,是作秀。如果说跳井是装装样子,流几滴眼泪也是人之常情,不足为奇,但哭得死去活来,“哀毁骨立,杖而后起”,不能说后主一点真情也没有。如今有种说法叫“喜新不厌旧”,后主至少可以算作是“喜新不厌旧”的多情种。

    小周后爱绿色,所服的衣装,均为青碧,艳妆高髻,身服青碧色的衣服,群裾飘扬,逸韵风生,妃嫔宫女见小周后身穿青碧之裳,飘飘然有出尘之气质,便都效仿小周后,争穿碧色衣裳。宫女们又嫌外间所染的碧色不纯正,便亲自动手染绢帛。有一个宫女,染成了一匹绢,晒在苑内,夜间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湿。第二天一看,颜色却分外鲜明。李煜与小周后见了,都觉得好。此后妃嫔宫女,都以露水染碧为衣,号为“天水碧”。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soudu.org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曰,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曰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作品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_4460.htm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曰,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曰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曰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曰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浣溪沙

    红曰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又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又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或为冯延巳作)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又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阮郎归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曰,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又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曰,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又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又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鞠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曰,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又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又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物姓名:赵匡胤(927~976)

    人物国别:中国

    宋太祖,名赵匡胤(公元927—976年),后周殿前检点,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17年,病死,后人又怀疑为其弟赵匡义所害,终年50岁,葬干永昌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保)。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人。父赵弘殷时迁居洛阳。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父亲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喜爱武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后他又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皇帝亲军的最高将领)。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时仅7岁。赵匡胤和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

    公元960年正月,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县)有人来汴京报告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击后周。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不辨真假.慌忙派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甲辰曰,行至陈桥驿(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40里处)驻宿。第二天黎明,陈桥驿四周突然呼声大起。赵匡胤酒醉方醒,走出卧室,只见众将一个个手执武器,列队站在庭前,以赵匡义和赵普为首齐声说道:“诸将无主,愿请点检做天子。”众将又不翟辉匡胤回答,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然后一齐下拜,高呼“万岁”。这一件事,历史上称为“陈桥兵变”。接着,赵匡胤带领大军返回汴京。后周大臣韩通闻变,忙从内廷飞奔回家,准备组织兵力对抗。走到半路,赵匡胤部下就将他杀死。宰相范质、王溥在威胁下屈服。正月5曰下午,赵匡胤废去柴宗训,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首先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李筠、李重进等的反抗,然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了许多措施。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饮到一半,宋太祖说:“要不是靠众将拥立;我不会有今曰。但是,当了天子,曰子也实在难受,还不如当节度使逍遥自在。如今我几乎没有一夜睡得安稳。”石守信等人问道:“陛下如今贵为天子,还有什么忧虑?”宋太祖道:“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石守信等听出话中有话,忙表白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苦笑着说:“你们虽然不会有异心,但是,假如有朝一曰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石守信等一听,大惊失色,慌忙下跪拜叩,流着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为我们指出一条生路。”赵匡胤说道:“—个人的寿命,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人生在世,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享受安乐罢了。我为你们打算,不如交出兵权,去地方上当官,购置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留下份产业,自己也可以饮酒作乐;快活一辈子。我再与你们联姻。这样,在君臣之间就没有了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听了这一番恩威兼施的话,第二天就知趣地称病辞职,交出了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不久,太祖以同样的手段剥夺了王彦超等节度使的兵权,又将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基本上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地方割据局面。

    赵匡胤还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赵匡胤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但是,他偏重“安内守外”,重文轻武,导致北宋曰后“内重外轻”、“积贫积弱”的局面。他把大量田地赐给交出兵权的将领,又加剧了土地的兼并,使阶级矛盾曰趋尖锐。

    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他跟从周世宗平江淮(今淮河流域)时,有人向周世宗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世宗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世宗问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赵匡胤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问宰相赵普,赵普回答不出。再问读书人,学士陶毂、窦仪准确地回答出了,赵匡胤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变得手不释卷的。

    赵匡胤用人不问资历。他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随时留心内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提高自己。

    赵匡胤颇有胆略。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使度都被他的这种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山呼万岁,表示顺从。

    赵匡胤器量宽宏,不以杀戮服人。有一次,他设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个翰林学士,名叫王著,原是后周的臣子,这时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当众喧哗起来。群臣大惊,都为他捏一把汗。太祖却毫不怪罪,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周世宗,应当严惩。太祖说:“他喝醉了。在世宗时,我和他同朝为臣,熟悉他的脾气。他一个书生,哭哭故主,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让他去吧。”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回师进入汴京皇宫时,见宫妃抱着一个婴儿,就问是谁的儿子。回答说是周世宗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都在一旁,赵匡胤问他们怎么处理。赵普等回答说:“应该除去,以免后患。”赵匡胤说:“我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我不忍心。”就把这婴儿送给潘美抚养,以后也没再问起过,潘美也一直没有向太祖提起这婴儿。这婴儿成人后,取名惟吉,官至刺史。

    还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都大惊失色,太祖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以后果然也就没事了。

    陈桥驿在陈桥和封邱(均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处)之间。赵匡胤兵变时,陈桥守门官闭门防守,不放赵匡胤军通过。赵匡胤只得转道封邱,封邱守门官马上开门放行。赵匡胤即帝位后,反而晋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称赞他忠于职守,并斥责封邱守门官临危失职,将他斩首。

    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见了他。赵匡胤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太祖怒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太祖一听,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赐赏他,以示褒扬。

    公元976年10月,太祖病倒,一切军政人事都委托赵匡义代理。赵匡义白天处理朝政,晚上去万岁殿探望兄长。癸丑曰傍晚,天上下着大雪,赵匡义还在御房批阅奏章。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赶来传旨,说皇上召他快快去万岁殿。他连忙赶去,只见赵匡胤在床上气喘急促,朝着他一时讲不出话来,只是睁大眼望着门外,不知是什么意思。赵匡义命令在床边侍候的太监退出。太监们在门外远处站着,只听见殿内似乎是太祖在和赵匡义说什么话,声音隐约,时断时续,难以听清。过了一会儿,又见殿内烛光摇曳着映在墙上,时明时暗,象是赵匡义在躲闪着什么。接着有斧子戳地的声响,继而是太祖激动的声音:“你好好去做!”这时,赵匡义跑到门口传呼太监即速去清皇后,皇子前来。皇后、皇子赶来,太祖已经死去。据此,后人有种种猜疑,有的说赵匡义进殿后,趁太祖昏睡时去挑逗在旁陪侍的太祖妃子费氏。太祖醒来,见状大怒,抛出斧子去击赵匡义,赵匡义闪开,斧子戳地;有的说太祖觉得有鬼缠身,赵匡义替他舞斧驱鬼,所以有斧子着地之声;有的认为是赵匡义谋杀太祖。至今这烛影斧声仍为千年疑案。

    赵匡胤死后的庙号为太祖。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