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没有市场的作品


本站公告

    几天之后,耿秋没有约吴田松去拿稿子,而是给他邮寄了过去,里面附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不长,主要是对他作品的一些评价,评价当然是已赞扬为主,只是在信的最后提出了一点希望,那就是希望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上增加一些悬念和推理的东西,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不愧是搞侦探的,三句话不离本行,而且那希望的潜台词,无疑是说小说的叙事的结构不够吸引人,这不得不让吴田松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

    一部作品往往在修改的时候难度最大,常常是改着改着就不知不觉地偏离了原来的初衷,弄到最后常常是_4460.htm无法再写下去了,甚至不得不放弃。吴田松就陷入了这种尴尬的境地,他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改出来的稿子自己还是觉得不理想,他有些气馁和烦躁,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躁情绪,吴田松决定把稿子先寄到出版社去,看一看那些编辑们会给出什么样的评价。

    稿子寄去了不到一个月,吴田松就接到了出版社徐编辑打来的电话。

    出版社的大楼坐落于城市的边缘新区,它的周围分布着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及其他文化设施,形成了集科学、艺术为一体的文化产业中心。这也是城市管理者历经十几年的规划重建,才使它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出版社的编辑室,吴田松还是第一次造访,从它的布局和格调上来看极具现代气息,时尚的暗花玻璃隔断错落有致,办公用灯巧妙地搭配在隔断直角的框架上,高雅中透着几分狡猾的实用主义。

    吴田松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格子间里找到了徐编辑,这是一个干瘦的中年人,皮肤白的让人看着不舒服,那算不上是一种健康的肤色,可能是长年不见太阳的缘故,在电话中他的声音听起来很中性,见了面倒是挺符合吴田松的想象。

    吴田松做了自我介绍后,徐编辑热情地走上前跟吴田松握了一下手:“兴会兴会,快请坐。”

    吴田松在徐编辑的办公桌对面坐了下来。

    徐编辑从办公桌的抽匣里拿出吴田松的手稿放在桌面上,一只手很郑重地压在上面拍了一下。

    徐编辑:“稿子我看过了,写的相当不错,很有真情实感,经社领导研究决定,同意给你出版,这是出版合同,你先看一下。”

    吴田松听完他说的话,心一下就热了起来,他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吴田松接过合同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他的心又凉了半截,合同中有一处条款,让他无法接受。

    吴田松瞟了徐编辑一眼,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这书的总印数只有三千册,让我个人就包销一千册,我怕是接受不了。”

    徐编辑谅解地笑了笑:“其实,现在的出版社也不景气,一年中出版的文艺类图书畅销的并不多。恕我直言像你这样的作品无论是从主题上,还是从内容和情节上都不具备畅销书的元素,但你的文笔很流畅,表达方式也很新颖,对这类作品,我们的原则是以推荐和自销为主,而且给于作者最大的折扣空间。”

    吴田松用心粗略地算了一下,即使按合同中的六折计算,他也需要拿出一万三千多元来买下这一千册书,何况他现在的也没有多少储蓄,而且销售是个最大的问题。

    吴田松深出了一口气:“这样吧,容我回去考虑考虑再说。”

    徐编辑有点遗憾地点了点头:“行,回去好好考虑一下,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吴田松收拾起他的稿子,离开了出版社。

    外面的天气由于正午的太阳光线增强,变的温暖而惬意,吴田松出来的时候让暖暖的阳光拥抱了一下,心情顿时开朗了许多,他把稿子装在一个档案袋里放在了自行车的前篼里,然后骑车上路。

    穿行在大大小小的街道上,吴田松突然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机动车道是越来越宽了,而自行车道却是越来越窄了,有的地方甚至取消了自行车道,这样不具备人性化的道路设计,应该说它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这样的思绪又搅的他心情不爽,偏偏在一个道口处又差一点与一辆轿车相撞,幸亏他及时把车刹住,不然的话他的自行车头,就会顶到人家的车门上,吴田松定神一看,自己的车在人行道上根本没违规,看来是那辆高级轿车有意堵了自己的去路,没等他看清车里的人,对方已经开门下了车。

    看清了来人,吴田松一时无话可说。

    杨克瞅了瞅吴田松放在车蔸里的档案袋:“这里是你的新作品吗?”

    吴田松还是没有说话,只是轻叹了一口气。

    杨克迟疑地:“可不可以让我拜读一下。”

    吴田松犹豫了片刻,还是推车走开了。

    望着吴田松的背影,杨克的脑子里突然浮出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让他看着吴田松一直消失在路的尽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