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最上号重巡洋舰原本并非重巡洋舰,最上号最初计划本来是轻巡洋舰,从舰名可以看出,舰名取自日本山形县 庄内平原的最上川(根据日本帝国海军命名规则,一等巡洋舰用山名来命名,二等巡洋舰用河川名来命名)。事实上,最上号最初是在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签定时,日本海军规划的8500吨级轻巡洋舰建造计划。最上号是最上级巡洋舰的一号舰。起初为了规避条约的限制,最上级安装5座三联装155mm口径主炮,按条约分类是轻巡洋舰,后来换装双联装203mm口径主炮变为重巡洋舰。在西方国家被称为“惊人的违约舰(Egregious Treaty Violation)”。
背景
1922年签定的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各海军强国主力舰建造。日本海军重点发展未加限制的其他舰艇,巡洋舰便是重点发展的舰种之一。日本建造了妙高级和高雄级共八艘巡洋舰。1930年英国、美国和日本签定的伦敦海军条约则限制了巡洋舰以下中小型舰的建造规模。在此条约的限制下(伦敦海军条约对于标准排水量万吨以下的巡洋舰按照主炮口径区分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两者差别在于搭载六点一吋(155毫米)以下口径主炮为轻巡洋舰,搭载八吋(203毫米)至六点一吋口径主炮为重巡洋舰,并对总吨位进行了限制),日本建造了四艘最上型轻巡洋舰。为了规避伦敦海军条约对重巡洋舰总吨位的限制,日本海军玩了个花招,最上号名义上是轻巡洋舰,对外宣称是“二等巡洋舰”,但设计时是按照可迅速升级为重巡洋舰的标准,实际上在设计中即考虑到换装8英寸口径主炮的需要,预留了空间。
建造
最上号巡洋舰1931年10月27日开工,建造于吴海军工厂,1934年3月14日下水,1935年7月28日完工。为了控制重量,大量采用了焊接技术,并在上层建筑大量使用轻制合金。由于焊接技术不成熟,导致强度不足的情况。在1935年3月试航后进行了舰体结构加强的改装,直到1935年7月才完工。完工服役时标准排水量达11192吨,超出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对排水量的限制。1935年9月参加演习中遭遇台风舰体受损,这次被称为“第四舰队事件”的事故之后,最上号重巡洋舰再次进行了加强结构的改造。
概况
最上舰最初是轻巡洋舰,舰体与万吨级条约型重巡洋舰不相上下,排水量与高雄级、妙高级同等。安装五座三联装十五点五厘米口径主炮炮塔,主炮总数多达十五门。以前三后二的方式布置,与高雄级、妙高级的炮塔布置形式有所不同,第一炮塔与第二炮塔在同一层甲板一样高,第三炮塔高于前两座炮塔,舰体后部的两座炮塔呈背负式布置。除了主炮之外,还配备了十二点七厘米高射炮八门,六十一厘米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拥有弹射器两具,水上侦察机三架,主机最大输出功率154,000马力,设计航速达到37节(经过加强结构的改装后航速36节)。
改装为重巡洋舰
最上号虽然按照条约分类是轻巡洋舰,实际上在设计中即考虑为换装8英寸口径主炮的需要预留了空间。日本海军的本意是可以迅速改装为重巡洋舰。1937年(昭和十二年)限制海军军备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以及伦敦海军条约失效之后。最上号巡洋舰就被换上八英吋口径主炮,变身为重巡洋舰。五座三联装六点一吋口径主炮倍换成五座双联装八吋口径主炮,炮塔布置方式没有改变。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最上号和三艘姊妹舰组成了第七战队,隶属于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的南遣舰队,参加了马来半岛攻略作战。1942年2月第7战队奉命掩护进攻爪哇岛的登陆部队,在巴达维亚海战,第七战队击沉了攻击日本登陆部队的美军休斯顿号重巡洋舰和澳大利亚海军的佩斯号轻巡洋舰。在这之后转向印度洋攻略,从事商船破交作战。获得了很大的战果。
1942年(昭和十七年)六月的中途岛海战中,第七战队被编入由近藤信竹海军中将率领的攻略部队中,在粟田健男少将的率领下担任登陆攻略部队的护卫。第七战队奉令炮击中途岛,中途炮击计划取消后,在撤退回航途中最上号与姐妹舰三隈号发生碰撞。当时正是凌晨时分,熊野号发现了美军潜艇,全战队随即紧急转向规避,结果最上号转向时判断失误与三隈号发生碰撞,损失了十二公尺的舰首,速度降到十二节。两艘驱逐舰留下和三隈号陪伴最上号,后来的美军空袭中三隈号被击沉,而最上号则被重创。最上号回到wWw.特鲁克岛进行应急修理,八月返回日本本土。
改装为航空巡洋舰
1942年9月最上号在佐世保海军工厂修理过程中进行了大改装,改装成一艘航空巡洋舰。撤去了舰上后部第四、第五炮塔,将位于后部桅杆和后部炮塔之间的水上飞机整备甲板延伸到舰尾,用立柱支撑,安装用于飞机搬运滑道,增设了转向点,能搭载十一架水上飞机。同属类似的改装还有伊势型航空战舰,但是最上号航空巡洋舰的目的并不是要形成一支空中打击力量,而是根据中途岛海战的教训——充当舰队耳目,加强侦察搜索能力。1943年4月完成改装再次服役。
结局
最上号的最后一战是莱特湾海战。最上号此时属于西村祥治中将指挥的舰队,西村舰队拥有战舰扶桑号、山城号,以及最上号WWW.soudu.org和四艘驱逐舰,力量薄弱。十月二十四日七时,西村命令最上号弹射水上侦察机起飞前往莱特湾侦察,侦察机回报发现战舰四艘、巡洋舰二艘、运输船八十艘,苏里高海峡发现驱逐舰四艘、鱼雷艇若干。这是日本海军在这场战役中获得唯一的,极为重要的莱特湾中美舰的情报(尽管并不准确)。栗田舰队的参谋长小柳富次曾说:“这是整个作战中栗田舰队收到的关于敌情的唯一一份情报”。
虽然知道局势不利,西村祥治中将选择了依原计划突入莱特湾。结果在苏里高海峡遭到美军大批军舰截击,美军在奥登多夫少将的率领下,拥有战舰六艘、重巡洋舰四艘、轻巡洋舰四艘、驱逐舰二十一艘。当最上号跟扶桑号冲进海峡出口时,遭到严阵以待的美军战舰攻击,而日舰只能以舰首炮反击。扶桑号战舰被鱼雷炸成两截,山城号倾覆沉没。而最上号中弹引发火灾在海上漂浮,速度降到八节,正副舰长均被击毙。
当落后的志摩清英中将指挥的舰队赶到苏里高海峡时,当时正是二十五日凌晨,四时三十分,发现了在前方八浬处有敌方舰队,又在右前方发现了正在燃烧的最上号。志摩下令舰队右转发射鱼雷,结果在发射完鱼雷以后,那智号巡洋舰撞上了最上号,最上号舰体右舷被撞出一个大洞,伤势更重。志摩舰队一边放着烟雾一边撤退,奥登多夫派出两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前往追击,遇到了在海上漂浮的最上号,发炮射击,使得刚刚控制好的火势又再度复发。最上号历经炮击,友舰冲撞,仍未沉没。
天亮后,美军飞机来袭,发现了掉队的最上号,命中一枚炸弹。彻底失去了航行能力的最上号由驱逐舰“曙”号发射鱼雷击沉。
数据
昭和六年十月七日 开工;昭和九年三月十四日 下水;昭和十年七月二十八日竣工
标准排水量 1,1200吨
全长 200.6m,宽 18.22m
航速 36.5节
续航力 14节/时8000浬
武备: 15.5cm/60倍径主炮十五门,12.7cm高射炮八门,25mm高射炮八门,13mm机枪四挺,鱼雷发射管十二门附次发装填系统
水侦三架,弹射器二台
换装主炮 昭和十五年四月十二日主炮换装
换装后标准排水量 12400吨
全长 200.6m,宽 20.51m
航速 35节,续航力 14节/时7463浬
武备: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12.7cm高射炮八门,25mm高射炮八门,13mm机枪四挺,鱼雷发射管十二门附次发装填装置
水侦三架,弹射器二台
改装航空巡洋舰 昭和十八年四月三十日航空巡洋舰改装完成
改装后标准排水量 12200吨
全长 200.6m,宽 20.51m
航速 35节,续航力 14节/时7700浬
武备: 20.3cm/50倍径主炮六门,12.7cm高射炮八门,25mm高射炮三十门,鱼雷发射管十二门附次发装填装置
水侦十一架,弹射器二台
战损: 1944年(昭和19年)12月13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