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罗斯福


本站公告

    简介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30—1945.4.12),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期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他是身残志坚的代表人,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wWw.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罗斯福家族

    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当然,众所周知的有来自该家族的2位美国总统,包括第二十六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和第三十二 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以及现任美国国会的中国委员会总法务长苏珊·罗斯福(Susan Roosevelt)也是罗斯福家族的成员。

    除了在政治上获得成功以外,罗斯福家族在商业领域同样声名显赫。在纽约建立之初,从美国的曼哈顿第22大街到第46大街,从第 5大道到哈德逊河的地产大部分都 是罗斯福家族的物业。在美国众多大都市均见以罗斯福家族命名的道路、高速公路 和大厦,其中还包括在美国海军有名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自在19世纪,罗斯福家 族在金融和投资方面开始发展并获得了重大的成就。罗斯福家族除了管理自己家族 的资产以外,同时也管理来自他人委托的资金。设立已经超过 100年的罗斯福信托有着受人尊敬的声誉和丰富的经验,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投资。罗斯福中国投资 基金是由罗斯福信托成立的,致力于投资中国的国际投资公司。

    生平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的海德公园。其父詹姆斯·罗斯福是外交界和商业界的活跃人物,其母萨拉·德拉诺是出身上层社会且受过国外教育的漂亮女性。詹姆斯比萨拉大26岁。经过母亲实施的启蒙教育之后,罗斯福随家庭教师学习拉丁语、法语、德语、书法、算术和欧洲历史。 罗斯福5岁时跟随父亲去见当时的总统克利夫兰,总统曾给他一个奇怪的祝愿:“祈求上帝永远不要让你当美国总统。”可是他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也是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1896年,罗斯福被送入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格罗顿学校,开始适应新的环境。 他读书多,见识广,文质彬彬,酷爱体育,擅长网球、高尔夫球,爱好骑马和驾驶帆船。当时,格罗顿公学橄揽球盛行,他就主动组织了拉拉队,当管理员。 他擅长辩论,是“辩论学会”会员,在格罗顿公学他的成绩优良,给人的印象是用讨好人的办法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以至于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认为在格罗顿处理困难问题的作法,成了他在后来的类似情况中言行举止的模式。”

    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这年,他72岁的父亲去世,留下12万美元的存款,其母从外祖父处继承了130万美元的遗产,大学时代的罗斯福热衷于社会活动,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数次去欧洲旅行,喜欢球类活动。在哈佛他当了校刊《绯红报》的出色助理。他巧妙的利用了堂叔老罗斯福的影响,他要求当时担任纽约州长的堂叔到哈佛来讲演,于是报刊就吸收他为助理人员,恰此时老罗斯福作为麦金利的伙伴与民主党的布赖恩竞选总统。他便主动提出访问校长,埃利奥特校长接见了这个一年级的新生。罗斯福进攻性的对校长说:“如果你的投票代表你的信仰,你就应该乐意把你的影响放在天平上。”埃利奥特回答了他的问题。不但在《绯红报》刊登了富兰克林的独家消息,美国的其它大报也纷纷作了转载。以至于当罗斯福快毕业时,升为该报的主编。为了保持声誉,他又在哈佛读了一年的研究生。

    1904年,罗斯福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05年3月,与埃莉诺(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侄女)结婚。 埃利诺是当时现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总统亲自参加了结婚仪式,使得结婚非常隆重,但富兰克林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因总统而来,由此激发了他从政的决心。1907年,罗斯福从法学院毕业,进入律师事务所任律师。

    1910年,罗斯福以民主党人的身份开始涉足政界。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身为共和党人的总统叔叔时,对方怒而骂道:“你这个卑鄙的兔崽子!你这个叛徒……”但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没有改变前进方向。他乘着一辆红色的汽车,每天进行十多次演说,最终当选纽约市参议员。1913年,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海军助理部长,他在任七年,表现杰出,主张建设"强大而有作战能力的海军"。1919年,罗斯福为威尔逊的国际聪明计划奔走游说,结果导致1920年竞选副总统失败。虽然此次竞选失败了,但他的作为政治新星的光芒却未曾削减。此后,罗斯福出任马里兰信用与储蓄公司的副董事长,同时又重操律师业。此外,罗斯福还从事各种商业冒险活动。

    智慧、干练、胸怀宽广、身负众望,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挡这个39岁的男人迈上政治峰巅的脚步。但是,无情的灾难就在这时降临。1921年8月,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在康复期间,罗斯福大量阅读书籍,其中有不少传记和历史著作,却几乎没有经济学或哲学著作。

    罗斯福的外交思想源于他最钦佩的两位总统。他的远房堂叔西奥多·罗斯福教给他如何捍卫民族利益,达到权力制衡。伍德罗·威尔逊教给他:国际秩序是建立在共同维护和平的基础上的。1928年,在罗斯福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下,罗斯福重返政界,参加州长竞选而险胜,于192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1930年再次当选州长)。纽约可以说是罗斯福培养进行政治活动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的实验场所。1932年总统竞选是在严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主张实行"新政"。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

    在罗斯福首次履任总统的1933年初,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的时候,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在1933年3月4日那个阴冷的下午,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提出了旨在实现国家复兴和对外睦邻友好的施政方针。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将一批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律师、专家与学者组成智囊团,征询方针政策问题;通过"炉边谈话"方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与反对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坚决的斗争并成功地改组最高法院。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罗斯福先后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国会则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1933-1934年的新政着重"复兴",主要措施有: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对外贸易;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限制农业生产以维持农产品价格,避免农场主破产;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制止企业倒闭1935-1939年的新政则着重"救济"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为有力地运用行政干预,实行缓慢的通货膨胀,广泛开展公共工程建设和紧急救济,实施社会保险,以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社会购买力;进行税制改革,根据纳税能力纳税,分级征收公司所得税和过分利得税等。罗斯福新政,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强化了联邦政府机构。并由此使美国的工业、农业逐渐全面恢复。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因此,罗斯福在1936年再次当选总统,也就不足为怪了。

    1933年,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并与这建立外交关系。1934年,美国国会废除干涉古巴主权的普拉特修正案,美军撤出海地和尼加拉瓜,美国允许菲律宾独立。当然,罗斯福在推行睦邻政策的同时,对拉丁美洲国家也有过粗暴的干涉。

    30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在欧洲和亚洲成两个战争策源地。然而,此时的美国盛行孤立主义。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旨在使美国保持中立的皮特曼决议案。该决议案规定:战争时期禁止美国输出武器装备和信贷,而有效期为两年的"现购自运"条款则授权总统要求在美国购买非军事物资的交战国付现金并用本国船只装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孤立主义和中立法无异于对侵略扩张的默许和纵容。为了引导美国及其公众作好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加强美国防务力量,罗斯福与孤立主义展开了坚决而富有艺术性的斗争。

    1937年10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参加新建大桥的落成典礼时发表演说,指出:"当某种传染性疾病开始蔓延的时候,为了保护居民的健康,防止病疫流行,社会许可并且共同对患者实行隔离","战争都会蔓延。战争可以席卷远离原来战场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决心置身于战争之外,然而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不受战争灾难的影响和避免卷入战争的危机;。"隔离演说"遭到猛烈抨击。乃至罗斯福事后不无后怕地说:"你想领个头,但回头一看,身后一个人也没有,这种情况多么可怕啊!"但是,"隔离演说"毕竟向美国公众指出了战争恐怖的存在。

    1938年1月,罗斯福在特别咨文中敦促立即增加20%的海军建设费。国会经过激烈辩论而于5月通过文森扩充海军法,准许以10亿美元发展海军。这一事实表明,大多数认真思考问题的美国人,已经看到战争的威胁并因而同意加强防务。1938年12月,在罗斯福的倡议下,泛美会议通过《利马宣言》,反映出美洲国家反法西斯的决心。1938年3月,德军进入布拉格之后,美国副国务卿代表总统谴责德国"肆无忌惮的不法行为"和"横行霸道"。

    1939年9月,德波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不得不发表正式中立声明并实施中立法。在9月21日国会召开的特别会议上,罗斯福企图用禁运政策曾给美国带来的灾难--1814年国会大厦部分被焚来说服国会废除禁运条款,同时声称"当然,向诸位回顾这上点只不过是复述历史罢了"。经过国会内外的激烈辩论,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取消禁运条款,实行现购自运原则(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罗斯福随即予以签署。

    1940年5 月,英法联军经德军打击而溃败。罗斯福要求国会追加国防拨款,加强战备。为了获得共和党人的支持,罗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为陆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为海军部长。大战期间,美国历任陆军部长为哈里·伍德林(1937年至1940年6月)、亨利·史汀生(1940年6月到1945年9月)。历任海军部长为克劳德·斯旺森(任至1939年)、查尔斯·爱迪生(1940年)、弗兰克·诺克斯(1940年6月至1944年)、詹姆斯·福雷斯特尔(1944年继任)。在英国面临危亡的时刻,罗斯福开始向英国提供武器装备。

    1940年总统竞选初期,罗斯福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扩军备战方面,在罗斯福的影响下,国会批准陆海军的扩充,伯克一沃兹沃思选征兵役法得到通过。9月2日,罗斯福与英国签署协定,将50艘驱逐舰转让给英国,英国则将部分海军基地租借给美国。此项协定意味着正式中立的结束,标志着美国有限参战的开始。1940年7月,当民主党人在芝加哥举行总统提名会议时,代表们仍不清楚罗斯福是否会寻求 从华盛顿总统以来就没有先例的第三个任期。对此,罗斯福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他通过参议员艾尔 本·巴克利向提名会议发表声明,宣布他没有再任下一届总统的愿望和目的,并敦促代表们选举他们 中意的无论什么人,然而又通过参议员利斯特·希尔把自己的名字列到提名名单上。然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却大肆发难:"选举罗斯福就意味着把他们的儿子、兄弟和情人送进坟墓。"大会开始酝酿投票。当写有罗斯福作为候选人的名单提交给大会的时候,整个会场乱作 一团,代表们以嘘声和喝倒彩声表示强烈反对。罗斯福被迫改变策略,向选民保证他是主张和平的,甚至不惜许下诺言:"你们的孩子不会被送去参加任何外国的战争……我们防御的目的就是防御。罗斯福夫人立时从纽约飞往芝加哥,在会内会外发表 讲话,从而很快改变了会场气氛。她说:“现在不是通常时期,而是战争迫近的非常时期,除了我们 可以为整个国家利益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之外,我们不应为其他任何问题而进行争吵。”罗斯福夫人 的话打动了代表们的心。当晚的报纸上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罗斯福夫人的讲话,选民们的情绪也一下 子倒向了罗斯福。

    当时由于世界战争频繁,为保证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致性,美国人特别是孤立主义者不赞成领导人中途易人,所以55%的选民还是选择了罗斯福。因此罗斯福终于打破了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总统确立的传统,第三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1940年12 月,正在加勒比海地区巡视的罗福收到英国首相邱吉尔的特急信件,内称为对付德国军事力量,英国需要大量武器装备,但英国财政不能为美国武器装备交付现金之日即将来临。于是,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不提由美国贷款给英国或给英国军用物资的建议,却谈及平常的比方--"我"把花园浇水管借给家宅起火的邻居,以帮助邻居扑灭火灾,而灭火之后邻居是归还水管还是赔偿水管,都好商量;继而在炉边谈话中宣称:"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我要求我们的人民绝对相信我们的共同事业将取得巨大成功"。美国公众对此持赞成态度。

    1941年1月,罗斯福提请国会"授权并拨给充分的款项,去制造更多的军火和多种军用物资,以供移交现在同侵略国家进行实际战斗的国家"。1941年3月,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总统有权将武器装备租借给与美国安全有关的国家)经总统签署而生效。(60%供给英国,32%供给苏联)。租借法案的通过,使美国处于非交战状态,是美国积极干预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里程碑。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谴责德国的侵略,宣布美国将援助苏联。8月,罗斯福和邱吉尔在纽芬兰举行会谈并发表"大西洋宪章"。该宪章宣称美国和英国不追求领土扩张,也不愿有违背有关民族意愿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则向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珍珠港事件负有责任的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沃尔特·肖特中将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海军上将于12月17日被解除职务。次年2月和3月,肖特和金梅尔分别以少将和海军少将军衔退役。

    为了赢得战争,罗斯福下令实施战争动员和改组军队指挥机构。战争结束前,美国武装部队员额达到1514万余人,其中陆军1042万人,陆军航空队230万人(飞机7万余架),海军388万余人(舰船4500艘),海军陆战队59万余人,海岸警备队24万余人。1941年6月成立的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主管国防科技研究,主要成就有:雷达和电子设备的发展,实战用火箭、炸弹、导弹等的无线电引信,原子弹等。生产管理局于1941年春夏使美国逐渐完成向战时经济的转变。此后,供应品优先分配委员会、战时生产委员会、经济稳定委员会、战时动员委员会(机构职能或交叉,或承继)负责战争物资的生产与分配,保证了美国及其盟国的战争需要。新闻检查局和战时新闻局则负责美国的新闻与宣传工作。自1939年起,罗斯福就对年迈体弱的将军实行强制退役,提拔富有作战指挥能力的人员进入最高指挥阶层。1942年,罗斯福下令在原陆海军联合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参谋长联席会议(由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及总统参谋长威廉·李海组成),对武装部队实施统一指挥。

    罗斯福在20世纪四十年代唤醒了美国对外干涉主义,同时他决定在二战后建立一个维持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为了共同研究军事形势和制定联合作战计划,罗斯福和邱吉尔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1941年12月),达成的主要协议有:1942年和1943年美国的生产目标;成立"军需品分配委员会",统筹分配军需品,成立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协调盟军的联合作战;太平洋地区成立美英荷澳盟军司令部;组建中国战区(同时组建中缅印战区美军怀念部);重申盟国战略为"欧洲第一"即首先战胜纳粹德国;拟定《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的倡导下,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2年上半年,北非英军屡遭失败,盟国面临的军事形势极为不利。为了摆脱军事困境和作为盟军不能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补偿,罗斯福不顾马歇尔的反对,和邱吉尔一道决定盟军实施北非登陆计划。北非作战消灭了该区的德意军队。

    1943年初,罗斯福和邱吉尔率领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赴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军事会议。会议决定:1943年进攻西西里,进攻法国的作战延至1944年。在会议结束后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宣称: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从1943年起,同盟国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为了协调盟国的作战行动和探讨盟国的战后政策,罗斯福先后与盟国首脑举行一系列重要会议。

    1943年3月,罗斯福即与艾登谈及战后成立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问题。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同意美国参加此种国际组织。

    5月,罗斯福、邱吉尔及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在华盛顿举行"三叉戟"会议,决定:夺取亚速尔群岛以提供新的海空军事基础;加强对德国的空袭;训令艾森豪威尔在占领西西里之后即着手准备进攻意大利本土;次年5月1日为实施"霸王"计划的日期;制定详细计划,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打新的攻势。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政府垮台之后,罗斯福和邱吉尔于8月魁北克召开"象限"会议,决定与新政府谈判停战。但是,盟军仍在为争夺意大利而与德军作战。

    11月,罗斯福与邱吉尔、蒋介石在埃及举行开罗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国和缅甸的军事形势并决定实施"安纳吉姆"计划,签署了三国"开罗宣言"。宣言规定,三国旨在剥夺日本自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地区所提的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使朝鲜获得自由与独立。

    开罗会议之后,罗斯福、邱吉尔一行即前往伊朗与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意大利地区的军事行动和太平洋的进攻作战、德国投降后苏联的对日作战、波兰边界、战后德国的处置以及建立战后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等问题。会议重申盟军将于1944年5月实施"霸王"计划。罗斯福为了让马歇尔留在华盛顿,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为实施"霸王"计划的盟军最高司令。

    1944年6月5日(因气候原因而由5月1日延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实施"霸王"作战计划,欧洲第二战场形成。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美国的总统大选也同时迫近。美国舆论普遍认 为,关键时刻行政首脑不宜更替。美国民主党政府警告选民:“行到河中最好别换船。”

    罗斯福选中哈里·S·杜鲁门为自己竞选的伙伴。开始,杜鲁门感到突然,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进 行过这种竞选活动,担心对罗斯福的前途无补。经罗斯福劝解,他才最后答应。为了赢得竞选,罗斯 福驳斥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托马斯·E·杜威的“疲惫不堪的老人”的抨击,公开了他的医生罗斯· 麦金太尔海军中将向人出示的一份健康证明书的情景,并示威性地在恶劣的天气中进行竞选活动。

    1944年11月17日,罗斯福再次以53%的得票率第四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在这一任期里 ,罗斯福只担任了73天职务就在佐治亚州与世长辞了。这样,富兰克林·罗斯福一连任了四届,1 2年又39天的总统,是第一位任期超过两届、打破华盛顿先例的总统。由于1951年通过的宪法 修正案第二十二条的限制,他将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任期达四届的总统。 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除了战争因素,究竟有无成功的秘诀呢?答案是肯定的。罗斯福的权威传记作家詹姆斯·伯恩斯,经过大量研究而得出以下结论:抓住公众舆论;善于选择时机;关心政治细节;注意内部的派别之争;个人的魅力和政治上的技巧。罗斯福连任4届总统,对于美国政治制度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是极为重要的。

    1945年2月,罗斯福和邱吉尔、斯大林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雅尔塔会议。会议主要讨论战后德国的处置、波兰与东欧政府、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重申纳粹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

    1944年他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在财政、贸易、食品和农业等领域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总之,他看住了美国,他是唯一能够阻止美国重犯孤立主义错误的人。

    繁重的政治与战争事务,损害了罗斯福的健康。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在乔治亚洲的温泉因突发脑溢血去世。著有《向前看》、《论我们的道路》等。其遗体安葬在海德公园。按照罗斯福的遗愿,美国设立罗斯福图书馆保存罗斯福的公私文件,供后人研究。罗斯福总统于1934年批准成立国家档案馆的法令后,决心使自己的文件最终能够归属于国家档案馆,而不落入国会图书馆手中。他的文件也比以往的总统多得多。例如,其前任总统胡佛每天收到信函平均400件,罗斯福则每天收到信函平均4000件。1938年,罗斯福利用28000多名捐献者的捐款,在纽约海德公园自己的一块地产上建造了一个图书馆,存放他的文件。1943年,他把这个图书馆连同地产一起捐赠给了美国人民。他1939年向联邦政府进行了捐赠,并批准成立国家总统图书馆系统,管理这些资料。罗斯福自己的图书馆(FDR Library)1941年完工并奉献给了美国人民,他在纽约的海德公园庆典上说道:“奉献图书馆对我来讲是一次基于信念的行为。把过去的资料收集起来保存在建筑物里是为了将来的人们使用,一个国家必须相信三件事:它必须相信过去,它必须相信未来,它必须相信它自己的人民有能力学习过去,在创造自己的未来时获得判断,而这一点是最重要的。”罗斯福总统图书馆是美国建成的第一个总统图书馆,由民间捐款修建在纽约市哈德逊河畔海德公园内。1939年,国会通过一项议案,决定接受罗斯福总统把该图书馆赠送给国家的请求,并划归国家档案馆管理。1955年,国会才正式决定以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的形式为每一位离任总统修造一个总统图书馆,但规定建造费用应来自民间的自愿捐款,不由政府投资。建成后所有权归联邦政府。由国家档案文件管理局管理。1978年11月,卡特总统签署了“总统文件法”,规定自1981年1月20日起,所有美国总统文件都成为国家财产,“合众国将保留并持有总统文件的所有,拥有及管理权”,还规定:“当总统任期届满,或在任期届满时,国家档案文件局局长即履行保管、管理、保存和请点总统文件的职责”。该法案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政府在集中保管公务文件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美国联邦政府的全部公务档案因而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为了履行这一职责,国家档案文件局在白宫派驻了一个工作联络小组,负责执行总统文件的管理安排并促进总统档案文件移交给国家档案文件局。他手中自然累积了大量文件材料。他十分重视和珍爱自己的书信和文件,不但积累了几百万件手稿,还收集了150份世界著名领导人的讲话录音,以及200卷关于这些领导人活动的纪录影片。罗斯福总统图书馆在补充、编目和利用档案文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收集起来的全部手稿和印刷文件都进行了系统整理,共分为18类,并且编制了分类目录。馆内也藏有总统家庭成员和同事大的一些文件材料。馆藏量为16227立方英尺(1992年资料),这个图书馆于1946年开放。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 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和最令人憎恨的美国总统。他受人爱戴的是因为,虽然他出身贵族,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受人爱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他足可以为身后的一切欣慰: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件投降,3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那个伴随他一生并与之顽强斗争的脊髓灰质炎症,也在他去世整整十年后——1955年4月12日被最终攻克。

    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一致认为,罗斯福、华盛顿和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补充一下,在1941年6月,罗斯福任曾经发表的一个演说,在演说中提及过“四大自由”……

    第一是言论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在世界每一个地方。

    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拜上帝的自由──在世界每一个地方。

    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球的角度说,意味着保证使每个国家的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共识──在世界每一个地方。

    第四是免受恐惧的自由──从全球的角度说,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它是如此全面彻底,以致任何国家都无法对他国发动武装侵略──在世界每一个地方。

    这并不是对遥远将来的幻想。它是我们自己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就能实现的一个世界的确切基础。这一世界恰恰是专制主义所谓“新秩序”的对立面,独裁者们企图用炸弹的威力来创造那种秩序。

    与那种“新秩序”针锋相对,我们提出一更大的概念──精神秩序。一个良好的社会能够面对世界职权的阴谋或外国革命而无所畏惧。

    自英国有史以来,我们一直在从事变革,即不间断的和平革命,这场革命平静稳步地发展,不断适应变化中的情况而无须使用集中营或万人家。我们拜求的世界秩序是自由国家的合作,在一个友好文明的社会中一同工作。

    这个国家把它的命运托付给千百万自由的男女公民的双手、头脑和心灵,把它的信念建立在上帝所引导的自由上。自由意味着任何地方人权至上。我们支持为争取和捍卫人权而斗争的人们。我们的力量在于我们目标一致。

    这一崇高观念除胜利无其它结局。

    罗斯福语录

    我们所不得不畏惧的唯一东西,就是畏惧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麻痹人的意志,使人们不去进行必要的努力,从而将退却变成前进。

    幸福并不仅仅取决于拥有多少钱财,而在于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活动所带来的心灵震颤。

    单纯坐而论道是完全于事无补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而且必须迅速行动起来。

    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并不在于我们为那些家境富裕的人增添了多少财富,而要看我们是否为那些穷困贫寒的人提供了充足的生活保障。

    在每一片土地上,时刻都有使人分道扬镳和使人走到一起的种种力量在发挥作用,在为各遂其志而奋斗的时候,我们乃是个人主义者;但在作为一个国家而寻求经济和政治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就成了一个整体,不是全体向上,就是一起坠入深渊。

    任何地方和平遭到破坏都会危及世界各国的和平.

    罗斯福集邮

    罗斯福每晚临睡前都会用半小时来集邮,他整理过的邮票有八十万枚。他还关心美国邮票的印制,不管是从内容到设计,他都要亲自过问,他亲手过问过的邮票有200多套。第二次美国大战期间,美国开展了捐邮票慰问伤员的活动,罗斯福积极参加,不断地把自己重复的邮票捐献出去。

    [编辑本段]罗斯福首次演讲

    英文原文:

    President Hoover, Mr. Chief e, my friends:

    This is a day of national ration. And I am certain that on this day my fellow ans t that on my tion into the y, I will address them with a candor and a ision 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people impels.

    This is preeminently the time to speak 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frankly and boldly. Nor need we shrink from honestly ing conditions in our country today. This great Nation will endure, as it has endured, will revive and will prosper.

    So, first of all, let me assert my firm belief tha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 nameless, unreasoning, unjustified terror h paralyzes needed efforts to convert retreat into e. In every dark hour of our national life, a leadership of frankness and of vigor has met with that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of the people themselves h is essential to tory. And I am ed that you will again give that support to leadership in these al days.

    In h a spirit on my part and on yours we e our mon ulties. They ern, thank God, only material things. Values have shrunk to  levels? taxes have risen? our ability to pay has fallen? government of all kinds is ed by serious curtailment of e? the means of hange are frozen in the currents of trade? the withered leave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lie on every side? farmers find no markets for their e? and the savings of many years in thousands of families are gone. More important, a host of unemployed citizens e the grim problem of e, and an equally great number toil with little return. Only a foolish optimist can deny the dark realities of the moment.

    And yet our distress es from no failure of e. We are ken by no plague of usts. Compared with the perils h our forefathers conquered, ause they believed and were not afraid, we have still h to be thankful for. Nature still offers her bounty and human efforts have multiplied it. Plenty is at our doorstep, but a generous use of it languishes in the very sight of the supply.

    Primarily, this is ause the rulers of the hange of mankind\'s goods have failed, through their own stubbornness and their own e, have admitted their failure, and have ated. es of the rupulous money changers stand ted in the court of  opinion, ted by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men. True, they have tried. But their efforts have been cast in the pattern of an outworn tradition. ed by failure of credit, they have proposed only the lending of more monWWW.soudu.orgey. Stripped of the lure of profit by h to e our people to follow their false leadership, they have resorted to exhortations, pleading tearfully for restored e. They only know the rules of a generation of self-seekers. They have no vision, and when there is no vision the people perish.

    Yes, the money changers have fled from their high seats in the temple of our civilization. We may now restore that temple to the ient truths. The measure of that restoration lies in the extent to h we apply ial values more noble than mere monetary profit.

    Happiness lies not in the mere possession of money? it lies in the joy of achievement, in the thrill of creative effort. The joy, the moral stimulation of work no longer must be forgotten in the mad chase of ent profits. These dark days, my friends, will be worth all they cost us if they h us that our true destiny is not to be ministered unto but to minister to ourselves, to our fellow men.

    gnition of that falsity of material wealth as the standard of ess goes hand in hand with the abandonment of the false belief that  e and high al position are to be valued only by the standards of pride of e and personal profit? and there must be an end to a t in banking and in business h too often has given to a red trust the likeness of callous and selfish wrongdoing. Small wonder that e languishes, for it thrives only on honesty, on honor, on the redness of obligations, on faithful tion, and on unselfish e? without them it cannot live.

    Restoration calls, however, not for changes in s alone. This Nation is asking for action, and action now.

    Our greatest primary task is to put people to work. This is no unsolvable problem if we e it wisely and courageously. It can be plished in part by t ruiting by the Government itself, treating the task as we would treat the y of a war, but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is employment, plishing great -- greatly needed ts to stimulate and reorganize the use of our great natural es.

    Hand in hand with that we must frankly gnize the e of population in our industrial centers and, by engaging on a national scale in a redistribution, endeavor to provide a better use of the land for those best fitted for the land.

    Yes, the task can be helped by definite efforts to raise the values of ultural ts, and with this the power to hase the output of our cities. It can be helped by preventing ally the tragedy of the growing loss through losure of our **all homes and our farms. It can be helped by e that the Federal, the State, and the al governments act forthwith on the demand that their cost be ally ed. It can be helped by the unifying of relief activities h today are often scattered, al, unequal. It can be helped by national planning for and supervision of all forms of transportation and of ations and other utilities that have a definitely  ter. There are many ways in h it can be helped, but it can never be helped by merely talking about it.

    We must act. We must act kly.

    And finally, in our progress towards a resumption of work, we require two safeguards against a return of the evils of the old order. There must be a t supervision of all banking and credits and investments. There must be an end to ulation with other people\'s money. And there must be provision for an adequate but sound y.

    These, my friends, are the lines of k. I shall presently urge upon a new Congress in ial session detailed measures for their fulfillment, and I shall seek the immediate e of the 48 States.

    Through this program of action we address ourselves to putting our own national house in order and making e e outgo. Our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ions, though vastly important, are in point of time, and essity, dar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national economy. I favor, as a al y, the putting of first things first. I shall spare no effort to restore world trade by international  readjustment? but the y at home cannot wait on that plishment.

    The  thought that guides these  means of national very is not nationally -- narrowly . It is the e, as a first consideration, upon the e of the various elements in and part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 -- a gnition of the old and permanently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an spirit of the pioneer. It is the way to very. It is the immediate way. It is the strongest e that very will endure.

    In the field of world y, I would ate this Nation to the y of the good neighbor: the neighbor who resolutely ts himself and, ause he does so, ts the rights of others? the neighbor who ts his obligations and ts the tity of his agreements in and with a world of neighbors.

    If I read the temper of our people tly, we now realize, as we have never realized before, our e on h other? that we can not merely take, but we must give as well? that if we are to go forward, we must move as a trained and loyal army willing to e for the good of a mon ipline, ause without h ipline no progress can be made, no leadership es tive.

    We are, I know, ready and willing to submit our lives and our property to h ipline, ause it makes possible a leadership h aims at the larger good. This, I propose to offer, pledging that the larger purposes will bind upon us, bind upon us all as a red obligation with a unity of duty hitherto evoked only in times of armed strife.

    With this pledge taken, I assume unhesitatingly the leadership of this great army of our people ated to a iplined k upon our mon problems.

    Action in this image, action to this end is feasible under the form of government h we have inherited from our estors. Our Constitution is so simple, so al that it is possible always to meet extraordinary needs by changes in emphasis and arrangement without loss of essential form. That is why our constitutional system has proved itself the most superbly enduring al hani** the modern world has ever seen.

    It has met every stress of vast expansion of territory, of foreign wars, of bitter internal strife, of world relations. And it is to be hoped that the normal e of utive and legislative authority may be wholly equal, wholly adequate to meet the edented task before us. But it may be that an edented demand and need for undelayed action may call for temporary departure from that normal e of  edure.

    I am prepared under my constitutional duty to end the measures that a ken nation in the midst of a ken world may require. These measures, or h other measures as the Congress may build out of its e and wisdom, I shall seek, within my constitutional authority, to bring to speedy adoption.

    But, in the event that the Congress shall fail to take one of these two courses, in the event that the national y is still al, I shall not evade the clear course of duty that will then confront me. I shall ask the Congress for the one remaining instrument to meet the crisis -- broad utive power to wage a war against the y, as great as the power that would be given to me if we were in t invaded by a foreign foe.

    For the trust reposed in me, I will return the courage and the devotion that befit the time. I can do no less.

    We e the arduous days that lie before us in the warm courage of national unity? with the clear iousness of seeking old and ious moral values? with the clean tion that es from the stern e of duty by old and young alike. We aim at the e of a rounded, a permanent national life.

    We do not distrust the -- the future of essential y.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have not failed. In their need they have registered a mandate that they want t, vigorous action. They have asked for ipline and tion under leadership. They have made me the present instrument of their wishes. In the spirit of the gift I take it.

    In this ation -- In this ation of a Nation, we humbly ask the blessing of God.

    May He t h and every one of us?

    May He guide me in the days to e?

    中文译文:

    胡佛总统,首席法官先生,朋友们:

    今天,对我们的国家来说,是一个神圣的日子。我肯定,同胞们都期待我在就任总统时,会像我国目前形势所要求的那样,坦率而果断地向他们讲话。现在正是坦白、勇敢地说出实话,说出全部实话的最好时刻。我们不必畏首畏尾,不老老实实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这个伟大的国家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它会复兴和繁荣起来。因此,让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一种莫名其妙、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凡在我国生活阴云密布的时刻,坦率而有活力的领导都得到过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胜利准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我相信,在目前危急时刻,大家会再次给予同样的支持。

    我和你们都要以这种精神,来面对我们共同的困难。感谢上帝,这些困难只是物质方面的。价值难以想象地贬缩了;课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下降了;各级政府面临着严重的收入短缺;交换手段在贸易过程中遭到了冻结;工业企业枯萎的落叶到处可见;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销路;千家万户多年的积蓄付之东流。

    更重要的是,大批失业公民正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还有大批公民正以艰辛的劳动换取微薄的报酬。只有愚蠢的乐天派会否认当前这些阴暗的现实。

    但是,我们的苦恼决不是因为缺乏物资。我们没有遭到什么蝗虫的灾害。我们的先辈曾以信念和无畏一次次转危为安,比起他们经历过的险阻,我们仍大可感到欣慰。大自然仍在给予我们恩惠,人类的努力已使之倍增。富足的情景近在咫尺,但就在我们见到这种 情景的时候,宽裕的生活却悄然离去。这主要是因为主宰人类物资交换的统治者们失败了,他们固执己见而又无能为力,因而已经认定失败了,并撒手不管了。贪得无厌的货币兑换商的种种行径。将受到舆论法庭的起诉,将受到人类心灵理智的唾弃。

    是的,他们是努力过,然而他们用的是一种完全过时的方法。面对信贷的失败,他们只是提议借出更多的钱。没有了当诱饵引诱 人民追随他们的错误领导的金钱,他们只得求助于讲道,含泪祈求人民重新给予他们信心。他们只知自我追求者们的处世规则。他们没有眼光,而没有眼光的人是要灭亡的。

    如今,货币兑换商已从我们文明庙宇的高处落荒而逃。我们要以千古不变的真理来重建这座庙宇。衡量这重建的尺度是我们体现比金钱利益更高尚的社会价值的程度。

    幸福并不在于单纯地占有金钱;幸福还在于取得成就后的喜悦,在于创造努力时的激情。务必不能再忘记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激励,而去疯狂地追逐那转瞬即逝的利润。如果这些暗淡的时日能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真正的天命不是要别人侍奉,而是为自己和同胞们服务,那么,我们付出的代价就完全是值得的。

    认识到把物质财富当作成功的标准是错误的,我们就会抛弃以地位尊严和个人收益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公职和高级政治地位的错误信念;我们必须制止银行界和企业界的一种行为,它常常使神圣的委托混同于无情和自私的不正当行为。难怪信心在减弱,信心,只有靠诚实、信誉、忠心维护和无私履行职责。而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信心。

    但是,复兴不仅仅只要改变伦理观念。这个国家要求行动起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只要我信行之以智慧和勇气,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这可以部分由政府直接征募完成,就象对待临战的紧要关头一样,但同时,在有了人手的情况下,我们还急需能刺激并重组巨大自然资源的工程。

    我们齐心协力,但必须坦白地承认工业中心的人口失衡,我们必须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分配,使土地在最适合的人手中发表挥更大作用。

    明确地为提高农产品价值并以此购买城市产品所做的努力,会有助于任务的完成。避免许多小家庭业、农场业被取消赎取抵押品的权利的悲剧也有助于任务的完成。联邦、州、各地政府立即行动回应要求降价的呼声,有助于任务的完成。将现在常常是分散不经济、不平等的救济活动统一起来有助于任务的完成。对所有公共交通运输,通讯及其他涉及公众生活的设施作全国性的计划及监督有助于任务的完成。许多事情都有助于任务完成,但这些决不包括空谈。我们必须行动,立即行动。

    最后,为了重新开始工作,我们需要两手防御,来抗御旧秩序恶魔卷土从来;一定要有严格监督银行业、信贷及投资的机制:一定要杜绝投机;一定要有充足而健康的货币供应。

    以上这些,朋友们,就是施政方针。我要在特别会议上敦促新国会给予详细实施方案,并且,我要向18个州请求立即的援助。

    通过行动,我们将予以我们自己一个有秩序的国家大厦,使收入大于支出。我们的国际贸易,虽然很重要,但现在在时间和必要性上,次于对本国健康经济的建立。我建议,作为可行的策略、首要事务先行。虽然我将不遗余力通过国际经济重新协调所来恢复国际贸易,但我认为国内的紧急情况无法等待这重新协调的完成。

    指导这一特别的全国性复苏的基本思想并非狭隘的国家主义。我首先考虑的是坚持美国这一整体中各部分的相互依赖性--这是对美国式的开拓精神的古老而永恒的证明的体现。这才是复苏之路,是即时之路,是保证复苏功效持久之路。

    在国际政策方面,我将使美国采取睦邻友好的政策。做一个决心自重,因此而尊重邻国的国家。做一个履行义务,尊重与他国协约的国家。

    如果我对人民的心情的了解正确的话,我想我们已认识到了我们从未认识的问题,我们是互相依存的,我们不可以只索取,我们还必须奉献。我们前进时,必须象一支训练有素的忠诚的军队,愿意为共同的原则而献身,因为,没有这些原则,就无法取得进步,领导就不可能得力。我们都已做好准备,并愿意为此原则献出生命和财产,因为这将使志在建设更美好社会的领导成为可能。我倡议,为了更伟大的目标,我们所有的人,以一致的职责紧紧团结起来。这是神圣的义务,非战乱,不停止。

    有了这样的誓言,我将毫不犹豫地承担领导伟大人民大军的任务,致力于对我们普遍问题的强攻。这样的行动,这样的目标,在我们从祖先手中接过的政府中是可行的。我们的宪法如此简单,实在。它随时可以应付特殊情况,只需对重点和安排加以修改而不丧失中心思想,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宪法体制已自证为是最有适应性的政治体制。它已应付过巨大的国土扩张、外战、内乱及国际关系所带来的压力。

    而我们还希望行使法律的人士做到充分的平等,能充分地担负前所未有的任务。但现在前所未有的对紧急行动的需要要求国民暂时丢弃平常生活节奏,紧迫起来。

    让我们正视面前的严峻岁月,怀着举国一致给我们带来的热情和勇气,怀着寻求传统的、珍贵的道德观念的明确意识,怀着老老少少都能通过克尽职守而得到的问心无愧的满足。我们的目标是要保证国民生活的圆满和长治久安。

    我们并不怀疑基本民主制度的未来。合众国人民并没有失败。他们在困难中表达了自己的委托,即要求采取直接而有力的行动。他们要求有领导的纪律和方向。他们现在选择了我作为实现他们的愿望的工具。我接受这份厚赠。

    在此举国奉献之际,我们谦卑地请求上帝赐福。愿上帝保信我们大家和每一个人,愿上帝在未来的日子里指引我。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