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今南京)乃江南名城,军事重镇。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建都,故有“六朝古都”的美誉。潘家在江宁乃首屈一指的大户。潘员外曾为朝廷三品大员,官至吏部侍郎,因为人刚正,看不惯官场黑暗而辞官,返乡做生意,因为头脑精明,经营有方,产业逐年扩大,终成江宁首富。潘员外现年五十六,膝下无子,只有一女,芳名美珍,视为掌上名珠。
潘姑娘不单容貌出众,而且精通文史,工诗词,擅歌舞,才名动于江宁。像潘姑娘这样家世显赫,才貌双全的姑娘自然不乏追求者。自从潘姑娘十三岁以来,潘府上门求亲者每日不绝。潘姑娘有个条件,凡能即兴作诗、填词,并能对出她出的楹联者,不论容貌,她都会委身下嫁。不知是否潘姑娘出的题太难,潘府数以百计的求亲者竟无一人能在诗、词、联三方面同时令潘姑娘满意,以致潘姑娘芳龄二十,虚岁二十一,仍然待字闺中。
这可急煞了潘老爷和夫人。老夫妻一合计,想出了抛绣球的主意,至于女儿能否“球”得幸福,那就要看老天爷的意思了,总比当老处女强(注:宋朝法定结婚年龄为女子十三岁,男子十四岁,后来在王安石的建议下改为女子十四岁,男子十五岁)。
于是潘员外在闹市中心搭起了高达一丈的彩楼,择吉日让女儿抛绣球。潘姑娘的才貌远近闻名,江宁男儿早早就来到彩楼下,抢占好位置,希望艳福从天而降。不只江宁的男儿来了,邻近的扬州、南徐(今镇江)、无锡的男儿也来了不少。不只少年男子来了,中年、老年男子来的也不在少数,为的是一睹潘府小姐的芳容。
闹市中心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将彩楼围得水泄不通。人人都想靠近彩楼,好让潘姑娘看得更清楚,增加入选的机会。大家都抱同一个心思,一个劲儿往前挤,都快挤到台柱上了。若把彩楼挤塌了,未免不吉利。幸好潘员外早有准备,凭他与江宁知府的交情,请来一队捕快维持秩序。当彩楼危急之时百余名捕soudu.org快手持兵器,排众而出,将想碰运气和看热闹的人喝退,硬是在拥挤不堪的彩楼前逼出五尺空间。
楼下英俊少年比比皆是,潘姑娘委决不下,抱着绣球迟迟不肯抛下,引来观众一浪接一浪的鼓噪,“潘姑娘,快抛啊。”“潘小姐,抛给我!”
场上的喧哗声扬武在两里之外就听到了,不知江宁城出了什么事,在好奇心驱使下,寻声奔向彩楼,老远就被人山隔阻,挤不到前面,就仗着目力奇佳将楼上的潘姑娘瞧得一清二楚。
扬武心中暗讶:“江宁竟有如此美女!”只觉她清丽脱俗,端庄典雅,自具名门淑女、大家闺秀的风范。
扬武功聚双目,潘姑娘顿时如在眼前,连睫毛都清晰可见,更觉她冰肌玉骨,面若春花,柳叶眉下一双丹凤眼水汪汪的,万种风情含而不露。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心灵美眼睛才会美,她的眼睛如此漂亮,必有一个美好的内心世界。以眼睛推断人的好坏,虽然有失偏颇,但扬武喜欢这样。
扬武对潘姑娘既生好感,就难免要为她设想:长得好看未必就有真才实学,说不定是个绣花枕头。就算有才有貌,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男方是为才、为色,还是为财而来?只有男方自己清楚。双方并无感情基础,男方将来会不会变心?只有赌一把。这个姑娘容貌、气质俱佳,行事怎么如此草率?
扬武暗暗替潘姑娘担忧,却帮不上忙,唯有心中苦笑。正在胡思乱想时,忽见潘姑娘美目一亮,放出异彩,含羞一笑,抛出了绣球!
扬武目光跟着绣球移动,见绣球投向一个身穿粗布衣服的书生模样的青年。那青年姓颜名富才,本地人氏,其父为秀才,屡试不能中举,在第十试落第时含恨自尽,抛下两儿三女和家中贤妻。尚幸颜秀才遗有十亩田产,颜夫人与长子富才和长女辛勤耕作,尚能得一家人温饱,次子、次女及幼女年龄尚小,还不能帮忙干活。
颜富才家境贫寒,家中又有弟妹寡母,虽然长得一表人才却没有哪家姑娘看得上。颜富才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绣球现场,万万没料到潘才女会选中自己,彩球投来,竟不知所措。好心的人提醒颜富才“快接绣球”,颜富才才傻兮兮地张开双臂。眼见绣球已进入颜富才的双臂环抱圈,空中忽然伸出一条长鞭,“啪”的一声轻响,鞭鞘将绣球卷走。
观众一齐起哄,纷纷指责场中出现的不道德和违规行为。颜富才扭头一望,见持鞭的是一个身穿红衫,长相俊俏,油头粉面,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浮浪子弟的青年男子,年纪与自己相仿。他右手持鞭,左手托着绣球,面露笑容。不能说他的笑容不好看,但颜富才却感到厌恶,气往上冲,斥责道:“你为什么抢走我的绣球?”
红衫青年瞟了颜富才一眼,露出不屑的神情,反问道:“绣球没投到你身上,何时成了你的?”
江宁府总捕头洛百溪与潘姑娘交换意见后,对红衫青年喝道:“大胆狂徒,竟敢在此捣乱!来人哪,给我拿下。”
观众自觉退开。众捕快一拥而上,将红衫青年围住。百姓都退至圈外,但有三名腰挂长剑,相貌凶恶的劲装中年大汉站在红衫青年身旁。原来红衫青年还有同伙。
一名捕快小头目问道:“不相干的人退下了,你们不退下,那就是他的同伙了?”“是又怎样?”一个劲装大汉凶狠地反问。众捕快大怒,纷纷拔出刀、剑等兵器,上前就欲拿人。红衫青年与同行的三名中年人自恃武功,以空手迎敌。
众捕快对付小贼还可以逞逞威风,但在这四人手中却走不了一招,尚未近身就被这四人摔了出去。这还是红衫青年想取悦潘姑娘,只是卖弄功夫,无意伤人,否则众捕快这一跌恐怕再也不能站起来。
洛总捕头又惊又怒,功贯于刀,大喝一声,带着霍霍刀光向红衫青年身上卷去。洛总捕头出身少林,基础扎实,刀法娴熟,人未至刀风先至,吹面生疼。红衫青年知道厉害,不敢以空手硬接,近距离长鞭展不开,背上的宝剑来不及拔出,心高气傲的他又不愿后退,怕在师兄们面前失了面子,情急之下抛出绣球。绣球蕴含内劲,撞上钢刀竟发出“砰”的一声响,然后弹回。红衫青年手一抄,轻松接住。
洛总捕头手指一麻,钢刀几乎脱手,一股大力沿刀身袭来,竟“蹬蹬蹬”连退三大步。三个劲装大汉异口同声地赞道:“小师弟,好一招‘飞花逐蝶’!”“飞花逐蝶”本是剑招,在不能力敌时长剑脱手掷出,冀求在出其不意之下取敌性命,非在万不得已时此招绝不使出。因为若敌人避过了这招,失了兵刃只会死得更快。
红衫青年道:“我这一招未能让你的刀脱手,果然有两下子。少林‘无心’秃驴是你什么人?”
洛总捕头心中惊骇更甚,“这小子竟能借球刀相碰查出我的内功渊源,真是可怕的敌人!”
“无心”大师是少林寺现任主持,也是洛总捕头的师伯。众捕快见总捕头都在红衫青年手底下吃了亏,无人敢再贸然攻击红衫青年。因受伤而呻吟者叫得更响了,能爬起来的也躺在地上不起来。
洛总捕头见手下怯阵,身为总捕头,不能不身先士卒,咬一咬牙,刀锋向左右各砍三刀,中路劈三刀,最后刀锋斜指向右上方。这一招是崆峒派起手式“刀指南天”。
在衙门里当差的人各门各派都有,天下盗贼匪徒的武功也是千奇百怪,形形色色,洛总捕头平日里少不了与他的一帮兄弟们互相切磋。身份较高的捕头身兼两三派武功不足为奇。洛总捕头见红衫青年一下就看出自己的师承门派,对少林功夫想必十分熟悉,故弃本门武功不_4460.htm用,改用崆峒刀法。
红衫青年见洛总捕头“剑指南天”使得有板有眼,深得崆峒刀法“稳重厚实”的精髓,像练了多年似的,心头微懔,暗道:“这个捕头武功不错,今天不要阴沟里翻了船。”将软鞭缠在腰间,“锵”的一声掣出背上长剑。这把剑剑身微弯如新月,剑身极薄,而剑背相对剑身厚得不成比例,使这把剑看上去有点像刀。剑背两面各镶有七颗红宝石,剑长三尺六寸,直线长度刚好三尺。在阳光的照射下,剑刃、剑身泛着寒光。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