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烽火再起


本站公告

    崇祯即位以来,时运不济,外忧内患始终困扰着他,虽然百般的挣扎,不但打破不了这个套在这个他头上的枷锁,而且枷锁越来越近,时时刻刻的让他感到窒息。虽然即位之初,铲除阉党、组东林内阁、注重辽事,让朝纲为之一振,但是大明就像苟延残喘的老人,无论下什么药,也不见一点起色,反而越来越有病入膏肓之态。崇祯能够使用的办法用了个遍,最后他找到了一丝希望,那就是杨嗣昌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之策。杨嗣昌也就是在这时得到了崇祯的信任,他一边遮遮掩掩的与鞑子求和,一边集中力量打击各地的起义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剿抚并用,招抚了张献忠、曹操等人,又消灭了闯贼,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命运总是和崇祯在作对,就在中原局势好转的时候,鞑子入寇中原。面对直逼京师的鞑子,崇祯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之策。把多年与起义军作战的洪承畴和孙传廷及其精锐部队一股脑调往了攘外的战场,终于使张献忠,李自成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当然这也和崇祯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还有过于信任杨嗣昌推荐的熊文灿,认为熊文灿足以应对湖广的张献忠有关。

    虽然由于田羽的出现产生的蝴蝶效应对于大明来说,不啻于及时雨,一众强兵悍将没有丧命在崇祯的刀下,但是崇祯一直在攘外和安内两个战略上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在这样的思想下,许多政策都出现了失误,而所有的小失误联结起来就造成了国内局势的再次动荡。当时,洪承畴和孙传廷力争中原贼种未决,应留一人镇压,当时杨嗣昌也赞成这个办法,但是却被崇祯拒绝。透过这件事情可以窥见崇祯的内心仍然将攘外放在了安内的前面。

    鞑子刚刚退出长城不久,熊文灿就上疏崇祯,表明降将张献忠有复叛的迹象。其实崇祯早就知道张献忠不是真投降,只是当时明军疲于应付,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只好采用招抚并用的办法,张献忠一降,崇祯就可以分出更多的兵士对付闯贼。当鞑子退出长城之际,杨嗣昌和崇祯的目标就对准了谷城的张献忠,收到熊文灿的奏疏后,四月二十三日,杨嗣昌做出反应,一方面派员催促熊文灿探明张献忠兵力情况,另一方面向湖广方面调集大兵,准备合围张献忠。命令甘肃总兵柴时华和宁夏总兵祖大弼入援湖广,归熊文灿支配,但是柴时华借口兵士思归,不愿从征,祖大弼借口欲安置辽丁,不能出兵,使这个命令化成泡影。杨嗣昌不得不再次筹划,让陕西总督郑崇检出师关洛、四川巡抚傅宗龙出师蜀地,与熊文灿手下左良玉等总兵合围张献忠。

    但是为时已晚,张献忠五月反出谷城,再次举起义旗。崇祯才如梦方醒,悔不当初就革去熊文灿的所有官职。虽然崇祯接受教训,革去了熊文灿的一切官职,但命令未下达之前,熊文灿仍然玩忽职守。闻听左良玉要追击张献忠,不但张露其事,让张献忠有了准备,还强留左良玉为之践行,使张献忠有了时间退出谷城,并将兵器粮草运入山中。待接到皇帝让他立功赎罪的圣旨后,不顾敌我双方的态势,强使左良玉出兵。虽然左良玉气得暴跳如雷,但是督台之命不敢有违,冒着火热的天,入山进剿。一方面是冒暑进攻的疲惫之师,一方面是以逸待劳士气正旺的张献忠大军,结局可想而知。左良玉在罗?山中了埋伏,全军覆没,符印尽失,只带着几百家丁逃得命来。

    左良玉不愿代熊文灿受过,写了一道奏疏给崇祯,将熊文灿所做和盘托出,让崇祯大为恼怒,下令逮捕熊文灿,左良玉戴罪立功。

    张献忠反出谷城,又在罗?山大破左良玉部,让原来受抚各部起义军纷纷响应,一下子整个中原地区再次烽火四起,形势急转而下。

    本来崇祯想着熊文灿就能够平灭张献忠,没有想到不但大败,而且形势一下子不可收拾,八月二十五日,崇祯做出决定,派杨嗣昌代替熊文灿督师。杨嗣昌所有奏请都得到崇祯的同意,在杨嗣昌的要求下,九月四日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商议平贼事宜。

    杨嗣昌知道光凭自己根本就对付不了张献忠,遍观满朝武将,最让人放心的就是田羽,但是田羽已经出征,而且自己和田羽的关系已经坏到了极点,田羽就是没有出征,也根本不会帮助自己,其他人杨嗣昌想了一个遍,最后只有无奈的选择左良玉。虽然左良玉新败,但是在满朝武将中,还是一个能打的勇将,因此他请崇祯授予左良玉平贼将军印,以便激励左良玉杀贼之心,崇祯也口头答应了。

    九月初六日,杨嗣昌起行讨贼,崇祯亲自在平台设宴为之践行。宴席上崇祯赋诗一首,以状形色:

    盐梅今暂作干城,

    上将威严细柳营。

    一扫寇氛从此靖,

    还期教养燧民生。

    杨嗣昌肩负着崇祯的重托,踏上了督师的路程,而这时田羽的大军已经出兵椴岛。崇祯总觉得不踏实,让人追田羽传他圣旨,不论战果如何早日回军,一旦杨嗣昌不能早奏凯歌,崇祯准备派出田羽这个王牌。田羽接到圣旨的时候,已经赶往定辽左卫。听完圣旨以后,田羽三呼万岁,然后起身打赏了宣旨太监三百两银子,自从有了李如盛那个先例,田羽也学的乖了,不敢对这群阎狗有丝毫的不敬,以免重蹈覆辙。那个太监可不像李如盛那么有权势,看到田羽出手大方,不由高兴的说:“田大人不愧我大明柱石,这次出军一定能够早奏凯歌,封侯拜相。”

    又和宣旨的太监还有六名锦衣卫客套一番,让马威和陈启山替自己宴请宣旨太监等人。田羽送走了宣旨的太监等人,连忙召集众将会议,将作战计划进行了一番修改,准备在定辽左卫讨个便宜就回军山东。田羽却不知道,自己的行动已经大大的激怒了皇太极,由于洪承畴的兵力佯动,使皇太极的目光一直盯着辽西走廊,而且大部分兵力也已经调往前线,辽东兵力空虚,几乎没有野战之兵,大多数都是守城兵。他和范文程还有八大臣商议过后,最后决定由复州和盖州各出兵七千,由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率领星夜驰援定辽左卫,由孔有德率领乌真超哈作为后援。另外紧急从辽西调回一万骑兵,由阿敏率领作为第三队,皇太极准备在定辽左卫全歼这帮胆大妄为的明军。

    阿巴泰还在路上的时候,田羽的大军赶到定辽左卫,将定辽左卫围了个水泄不通。定辽左卫的城池要比镇江堡高大不少,城墙也是条石筑成,坚固异常,城高两丈开外,城外还有两丈宽的护城河,可谓易守难攻,要是平时,超哈尔一定会选择野战,而不是守城战,但是对手是田羽,让超哈尔没有胆量硬碰硬,只好困守孤城,等待援军。

    本来超哈尔以为田羽还会用什么拼盾战术攻击定辽左卫,但是田羽到了以后,根本就没有攻击的意思,而是开始挖壕沟,像是准备打持久战的样子。超哈尔摸不透田羽的想法,孤军深入,打的就是速战速决,哪有像田羽这个样子的,难道他不怕援军云集而来,落入重围?

    到了第三天,田羽的山东镇才有了动作,不过这次出战的不是重甲兵,而是“信”字营和“礼”字营,还有一个大旗上写着“雨”字营。首先是“雨”字营的民夫拉着一大批物资,在重甲兵盾牌的护卫下,停到距离城墙大约一百五十步的地方,这个距离虽然在超哈尔守军的射程之内,但是在射了两轮之后,超哈尔意识到弓箭根本就没有办法威胁到山东镇便放弃了,缩在城墙后边注视着明军的动作。

    “雨”字营大约花费了三四个时辰,用铁杆搭建好了十座高台,高台足足比城墙还高了半丈,而后“信”字营和“礼”字营的兵士开始登台。十座高台一共容纳四百人。二百火枪手、二百弓箭手,这些人登上高台后,便开始射击。这下子反倒是超哈尔的守军成了仰射,而山东镇的兵士成了俯射,鞑子火器不多,而弓箭对于身着轻型歌德甲的弓兵营和火器营,杀伤几乎可以忽视,一时间鞑子反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弓兵营的负责杀伤鞑子守军中的头领,而火枪手们则采取了漫射。用完一批箭矢和火药,自有后边的人送上,通过绳索吊上高台。

    刚开始鞑子的伤亡很大,但是超哈尔令城中的百姓将门板拆了下来当做盾牌以后,明军的杀伤力大大降低,双方进入了僵持阶段。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