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将相本无种


本站公告

    祯十七年四月,崇祯帝死于社稷,而三个儿子无一实际上永王不知下落,定王被孙传廷营救,不知道消息传到了方不知道怎么就成了三人都亡于王事,当消息传到南京后,聚集在留都南京一带的明朝官僚们顿时一团。

    为了能够收拾半壁江山与流寇继续对抗,这些官僚不得不面对一个迅速解决明王朝的继统问。

    南京留都官员只能从当时藩王尚存的神宗直系子孙中挑选,符合条件的一共有四个藩王,别为福王、惠王、瑞王、桂王四人,福王朱由在李自成第二次攻陷洛阳后,就逃到了京,而惠王、瑞王、桂王远在千里之外,因此只有从河南逃来的福王朱由和旁系的侄儿潞王朱常中选择其一。

    南京留都官员多数都是东林派系的官员,当年阉党与东林党的较量,东林党失败,虽然东林党在崇祯之处重掌朝政,只昙花一现,因此东林派系官员到打击,不少人被贬到留都,原本不得志的人才来的南京反倒成了最的避难所,史可法等重臣顾虑到老福王几乎夺嫡的旧事,唯恐立了福王之后会掀翻旧案,引用“奸邪”,对自己不利,于是借口“立贤”,主张拥戴潞王。()凤阳总督马士英看到史可法等人支持王,认为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联络了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等掌握兵权的实力派拥立福王,史可法无奈之下只接受这个结果,马士英因为拥戴之功而窃据高位,把朝内比较正直的官僚都排挤出,由自己掌握大权。

    正当马士英踌躇满志之时,田羽拥立太子在北京即位的消息就传到了京,马士英感到了田羽对自己权力的威胁,只太子即位处在正统帝位,他也是无可奈何,正当马士英等人慨叹命运不公,让田羽夺得了太子的准备撤销年号称臣的时候,一件小事马士英捞到了救命稻草。那就是南京有谣言说太子早死,李自成所获的不过假太子而已,这个消息原本只不过小范围传播而已,而且传播的时间大约是四月份的时候,到了五月份田羽扶植太子登基,这个谣言就很少出现了,马士英却在无意中听说了这个谣言,让他起了不臣之心。(最新最全电子书下载S/O/S/O/9/9/9/)

    马士英觉得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田羽对抗,因此找上了黄得功等人,黄得功几个人也都因为拥立福王捞取了足够的资本,几乎人人封伯,一旦承认永泰帝的正统地位,他们拥立福王所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眼见着的东西就要失去,这些人丧失了应有的良心,一致站到了马士英这个战线上,通过马士英的策划,田羽扶植假太子登基的谣言风起云涌,希望凭借这个谣言达成分疆而治的目的。马士英之所以这么干,也和弘光统治集团没有多大的权威有关,由于弘光政权内的**和矛盾重重,黄得功等人已经由大明将转变为掌握一方的军阀,让他们怎么能够轻易放弃既得利益呢。()另外弘光政权掌握着全国最富庶的区和数量可观的军队。以兵员来说,仅镇守武昌带的左良玉就达二十余万,加上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以及两广、云贵、江浙等处的驻军,兵马约近百万。这些也给了马士英他们信心,山东战力再强,也不过十万,何能和百万雄兵相比,更何况田羽还要面对李自成这个强大的对手呢。将相本无种,他田羽能当楚国公,我们怎么就不能,这是马士英、黄得功之流的想法,为了权力,他们已经达到了心病狂的地步,将整个国家推到了面内战的边缘。当然,在弘光政权统治下的地方还是有不少人坚持认为永泰才是正统地位,面对利益,绝大部分人选择了缄默,这样也使得情况变来越微妙起来,明面上弘光还没有动作,私下里却暗流涌动。

    就在田羽出京后不久,弘光在马士英等人的撺掇下,在南京公然为崇祯和太子立祠,这个举动让南京不由哗然,弘光的这个举动不啻于昭告天下,太子已经亡于社稷,不认同永泰的正统地位。(手机WAP浏览搜搜999)史可法等东林党内心中承认永泰的正统地位的,因此纷纷上疏弘光,请弘光遵从帝命,去除年号,归为藩王。

    马士英知道这些东林党人不会就范,在为崇祯和太子立祠之后便加快了排挤东林党的动作,许多承认永泰正统地位的直臣都被削职回乡,史可法等人对手握重兵的马士英等人无可奈何,最后史可法等承认永泰帝位的大臣纷纷北上,一时之间南京官员、缙绅、名士北上过江之鲫,本来弘光政权就是由江南最腐朽的官僚地主为基础,勾结

    打击下逃窜而来的军阀集团建立起来的,骨子里烂以实际上十分脆弱的,加上真假太子之争,使得大部分正直官员离心离德,许多有正义感的士大夫纷纷北上,使得弘光政权更是摇摇欲坠,朝政也被马士英等军阀集团所把持,朱由过是一个傀儡罢了。()朱由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志,他也知道太子绝对不会是假,否则在京的那么多勋贵皇亲岂能被田羽所蒙蔽,之所以不承认永泰帝的正统帝位,第一是不想放弃到手的帝位,第二则是因为他一直认为当年自己的父亲福王更应该承继帝统,自己这次不过是拿回该自己的东西,最后一个原因他何尝有决定权呢,因此将所有的政事都托付于马士英,而自己一门心思吃喝玩乐。

    万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就是他在南京生活的真实写照。

    马士英已经笼络住黄得功等江北四镇,这几个人也因为拥立福王获得了极大的政治资本,现在马士英最担心的就是左良玉,左良玉在拥立福王的时候动作较之马士英等人慢了些,虽然他也被封伯,那不过是因为他手中的兵力实在是强大,弘光为了笼络他而抛出去的橄榄枝,那不过一个虚名而已,实际上左良玉所获甚少,因此马士英连忙加大笼络左良玉的力度,马士英也知道田羽和左良玉的恩恩怨怨,左镇和山东镇格格不入让马士英对笼络住左良了极大的信心,爵位上不能再赏了,否则江北四镇讨封恐怕又会接踵而来,只有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了,最后马士英送给左良玉二十万两子,左良玉收到子后,和马士英心照不宣,静观其变。(全部小说超速更新:WWW\.SOSO999\)

    这些既得利益者心照不宣,反倒是一些南方缙绅坚持永泰正朔,而抗拒弘光政权的政令,有些地方甚至自动发起了暴乱,击杀弘光政权派驻的方官。在马士英等人的铁血政策下,这些反抗显得徒劳无益,随着四镇派兵镇压或者已经倒向弘光政权的地方守备部队的打击,这些抵抗逐渐被平定,不过公道自在人心,血政策不过能镇压一时,而不能镇压一世,江南百对王师翘首以待。只要给南方一个火种,星星之火早晚会成为燎原之势。

    永泰和北京的皇亲国戚、勋贵等对南方的情况虽然愤怒,是北方未定,除了田羽率的十多万大军之外,北方大军受到鞑子和流寇的双重打击,早已经一蹶不振,维持住北方局势已经算是不错了,因此根本拿弘光政权没有什么办法。

    永泰也曾经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洪承畴等几个正直之臣力主发兵攻打,洪承畴、孙传廷还两人提出愿统兵出征平定南方,同时洪承畴等捐赠家资着手训练新兵。但无论是军事上,还是财政上永泰政权都无法承担开战所需的基础和能力,因此多数人,包括那些皇亲国戚、勋贵们都似乎默认了弘光政权划江而治的局面,当然他们还是支持发兵攻打的,只不过这种支持完全属于精神层面的,大顺政权的拷掠让他们损失了很多家财,这时候每个人都捂紧了钱袋,不愿捐出一分钱,永泰曾经几次下旨令大臣捐助军资,响应者极少,因此永泰帝虽然恨不得立刻平定弘光政权,是实际上却无计可施。

    永泰虽然比较聪明,不过十六岁的孩子,面对这些大臣,当了十七年皇帝的崇祯都束手无策,何况遽受大任的永泰呢。

    永泰自己想不到什么办法,洪承畴和孙传廷虽然公忠体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难不出什么办法,而其他人则将目光都投向了如何扩充自己的势力上,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对北京的功臣勋贵,尤其是开国功臣,靖难功臣之后这些勋贵很大的打击,李自成足足杀了三百多勋贵之后,这也使得大明的势力圈重新洗牌的机会,除了拥立永泰大功的山东系外对此不怎么热衷外,其他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填补勋贵被屠戮而空留下来的位置,他们认为山东系之所以不热衷,还不是在这次动荡中捞了个盆满钵足,他们不但没有捞到什么处,反倒因为李自成的拷掠,损失巨大,因此现在这些人简直就是饿极了的狼,而这些空留下来的位置无异是他们最想得到的肥肉,这时候勾角还来不及呢,谁还有心思为永泰分忧解愁呢。永泰对这些大臣完全失望,他知道现在他所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田羽,因此写了一封密旨八百里加急送给田羽,咨询田羽的意见。()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