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本站公告

    古代文学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希腊,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东达小亚细亚、叙利亚,南达埃及、北非,西达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北达黑海。罗马城邦相当于现在的罗马,帝国时期最广的疆界北面从不列颠、莱茵河直到黑海,东部包括索布达米亚、叙利亚,南部包括整个北非,西部包括现在的葡萄牙、西班牙,而以现在的意大利为本土。

  古希腊和罗马都从原始公社进入奴隶社会,并经历了奴隶社会由盛及衰的各个阶段。希腊在公元前八世纪以前还处在原始社会,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到公元前五、四世纪进入希腊历史的全盛时期,公元前四世纪末以后逐渐衰微,称为“希腊化”时期。罗马也大致在公元前八至六世纪时原始公社逐渐解体,经过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即共和国时期的奴隶制的发展,到公元一、二世纪而达到奴隶制全盛时期,即帝国全盛时期,公元三世纪以后罗马奴隶制国家由衰落而灭亡。古希腊和罗马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平行发展的,直到公元前二世纪中叶,罗马才最后代替了希腊在地中海的统治地位。

  古希腊、罗马同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当欧洲绝大部分地区还处在野蛮状态,古希腊、罗马已经有了高度发展的文化。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是建立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之上的。恩格斯说:“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在思想意识、国家制度、科学文化等等方面,现代欧洲和古希腊、罗马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继承关系。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古希腊、罗马社会的产物,但它又是在文化发达较早的亚洲西部国家和埃及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无论在宗教、科学、哲学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埃及、巴比伦和其他国家的影响,甚至希腊字母也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当古希腊、罗马文化发展起来以后,也反过来影响了这些国家。

  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反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在奴隶主内部又有上层和下层的矛盾。奴隶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是他们处在绝对无权的地位,甚至不被当作人来看待,他们的愿望和理想在文化中只能曲折地、间接地有所表现。当时的统治文化是奴隶主文化。在奴隶主文化内部也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一种是代表奴隶主下层、有时也包括奴隶的利益的。这种情况明显地反映在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的唯物主义哲学代表了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而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斯多噶派、新柏拉图主义者以及他们的罗马代表则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思想。有的哲学家既有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唯心主义思想,如亚理斯多德。

  希腊、罗马文化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不同之处。这主要是由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各自的特征所决定的。希腊的奴隶制国家表现为各自独立的城邦,在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雅典,奴隶主内部民主比较充分。罗马则是由城邦发展为庞大的奴隶制帝国,有更加严密的国家机器进行统治,民主气氛薄弱。此外,希腊的工商业比较发达,而意大利适宜于农业,大规模地使用奴隶,实行大田庄制。基于以上原因和其他因素,在希腊,特别是雅典,在哲学领域中就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文学成为活跃的政治生活中一部分;在文学和哲学发达的基础上,文艺理论获得很高的成就;科学和艺术十分昌盛。此外,希腊奴隶主提倡精神和身体的全面发展,富于机智和创造。而罗马则在国家观念、统治术、法律、军事技术和工程等方面有更高的成就;在公民中提倡坚毅、服从、责任感等道德;在哲学领域则从希腊的现成体系中取其所需而予以发展,如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斯多噶哲学、折衷主义以及后来的神秘唯心哲学;在文学领域,罗马沿用了希腊文学的形式,产生了反映罗马特点的文学;此外,罗马奴隶主文化的寄生也更为突出。

  罗马人模仿并继承希腊文化,有以下一些主要原因。当公元前三世纪罗马开始强大的时候,希腊已经经历了文化的全盛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后),这时希腊文化高于罗马文化。希腊和罗马在地理上是比邻,希腊又很早就移民到意大利,而罗马后来又征服了希腊。希腊和罗马的社会制度相同。但当罗马开始强大的时候,希腊文化已进入衰落时期,罗马所受希腊影响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这一时期的。更重要的是罗马文化毕竟是罗马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不能认为是希腊文化的简单重复。

  就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而言,前者对后者有很大影响,但它们还有各自的特点。马克思指出,希腊的神话和史诗是发展得最完的人类童年的产物,具有永久的魅力。不论神话还是史诗又都是希腊全民的创作,在人民中间经过几百年的锤炼,在许多方面有它独特的成就。继荷马之后,希腊产生了一系列杰出的作家,如抒情诗人萨福、阿那克瑞翁、品达,寓言作家伊索,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以及演说家、历史家等等。特别是悲剧和喜剧作家,他们紧密结合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进行创作,热情地为民主事业奋斗,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们以民间文学为他们作品的基础,既有所继承,又大胆革新,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希腊文学的古典时期。亚理斯多德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艺理论,尤其是关于悲剧的理论,对后来欧洲文艺理论的发展起过深远的影响。古希腊文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首创的质,后世欧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方法都可以溯源到希腊。欧洲文学的主要体裁,如诗歌中的史诗、教谕诗、抒情诗、田园诗,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散文中的历史、演说、哲学论文、对话录、文学评论、传记、传奇和寓言等等,莫不创始于希腊。

  罗马文学虽然总的成就不及希腊,但是它继往开来,成为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的中介。罗马文学对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和十八世纪欧洲文学,影响尤大,通过罗马文学作品,人们可以看到一些失传了的希腊作品的面貌。罗马文学在某些方面发展了希腊文学,在某些方面也有所独创,例如维吉尔的史诗使古代欧洲文学中的史诗得到定型;西塞罗的演说在技巧上达到了古代雄辩术的最高水平;卢克莱修的哲理诗在古代文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普劳图斯的喜剧密切结合罗马生活,也取得一定成就;讽刺诗在罗马文学中比较发达;此外,罗马文学中的警句、小说在古代文学中也较为突出;文艺理论方面,贺拉斯首次提出文艺的教育和娱乐的双重作用。但由于罗马奴隶主显著的寄生和腐朽,在晚期希腊文学的影响下,罗马文学常常表现一种颓废倾向。

  希腊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氏族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这时产生了神话和史诗;古典时期,即奴隶制全盛时期,产生了悲剧、喜剧、散文和文艺理论;希腊化时期,文学崇尚修辞技巧,内容贫乏,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公元二世纪以后,希腊影响所及的地区被罗马帝国吞并,虽仍在希腊语作家,但古希腊文学已失去独立。罗马文学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到二世纪中叶为开始阶段,作品大都失传,主要成就是喜剧;共和末期为一段,无论散文、诗歌都有较大成绩,称“黄金时代”;公元一、二世纪,即帝国初期,称为“白银时代”,以讽刺诗和历史较为突出;三世纪以后为衰落阶段。此后,以拉丁语写作的作家中,基督教作家成为主流,此外还有由拉丁语派生的方言文学,欧洲文学进入中古时期。

  本书系“中国古代社会百态”丛书之一。中国古代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上层社会领域,它是古代中国政治文化及统治集团内幕的集中反映。全书共分九大类,比较全面、具体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场的场景与角、的来源、忠臣与奸臣、循吏与酷吏、清与贪、场作风及黑幕、僚集团与派系、外部势力(如夫人、外戚)参政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全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中国古代场的全景图,而且还为广大读者客观审视历史提供了一个新颖独特的视角。

  [编辑本段]目录

  前言

  一、场的场景与角

  1.帝王的手足与耳目

  2.“大一级压死人”

  3.衔、差遣、缺

  4.“明主治吏不治民”

  5.“主卖爵,臣卖智力”

  6.严格的阶梯

  7.“刑不上大夫”

  8.“十羊九牧”与冗之患

  二、场角的种种来源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任子与荫叙

  2.太公垂钓和三顾茅庐——征辟

  3.从“饭牛叩角”到“扪虱而谈”——游说自荐

  4.“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荐举

  5.“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吏道

  6.“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察举

  7.“学而优则仕”——科举

  8.“铜臭”冲天——捐纳

  9.“猛将必发于卒伍”——武来源

  10.“三世不遇”和抽签得——铨选

  三、忠臣与奸臣

  1.“文死谏”

  2.“礼有五谏,讽为上”

  3.“武死战”

  4.择主而仕,弃暗投明

  5.“识时务者为俊杰”

  6.“士为知己者死”

  7.指鹿为马

  8.“口蜜腹剑肉腰刀”

  9.投其所好

  四、循吏与酷吏

  1.奉公守法

  2.“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3.“移风易俗,与民大化”

  4.申明教化

  5.“清静无讼”和“息讼”

  6.“遗爱”与立威

  7.“强项令”

  8.人主鹰犬

  9.告密罗织与“罗钳吉网”

  10.草菅人命

  五、清与贪

  1.箴与戒石

  2.拒鱼烧机,不与民争利

  3.“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4.“苦行老僧”

  5.“廉石”与“贪泉”

  6.“钱能通神”

  7.“昏、墨、贼、杀”与“剥皮实草”

  8.“食我廪禄,贪我钱粮”

  9.“律设,礼顺人情”

  六、场风气

  1.“模棱宰相”与“万岁阁老”

  2.“新忙碌石呆子,旧快活石狮子”

  3.福孽之报

  4.“鼓琴”与“卧治”

  5.“三缄其口”与“一味甘草”

  6.将相难和

  7.沽名钓誉

  8.能说话者最便宜

  9.“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

  10.“衣锦昼行”

  11.“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2.种种忌

  13.一字真经

  七、场黑幕

  1.陋规“故事”

  2.作威作福

  3.“泰山之力”与“裙带”关系

  4.关节、过龙、撞太岁

  5.“上下其手”和“护符”

  6.借得人头染前程

  7.乘着饥荒发大财

  8.“只拉弓,不放箭”

  八、党同伐异

  1.“朋党”之辩与“奸党”之罪

  2.“党锢之”

  3.新旧党争

  4.“牛李党争”

  5.乡党之争

  6.“清流”与“浊流”

  7.东林党狱

  8.“阉党”丑态

  九、场外延

  1.“纱帽底下无穷汉”

  2.“覆水难收”与“糟糠之不下堂”

  3.“内衙”干政

  4.“无好子孙”

  5.清客帮闲与幕友佐治

  6.游客故人“打抽丰”

  自火药发明以后,利用火药作为杀伤源的武器逐渐研制出来,并应用于战争。火器即利用火药等的燃烧、爆炸作用或发射的弹丸进行杀伤和破坏的兵器。古代火器主要包括火箭、火铳和铁火炮等。火器的威力和破坏力远大于冷兵器,因而继冷兵器后逐渐成为古代战争的主要武器。

  铁火炮

  铁火炮又称震天雷,指中国宋元时期的军队中用作军队装备的铁壳爆炸火器,其外壳通常由生铁铸成,内装火药,并留有安放引线的小孔。引线点燃后,火势蔓延至壳内,火药便在相对密闭的铁壳内燃烧,产生高压气体,进而使铁壳爆碎,达到伤人的目的。铁火炮威力巨大,能震动城壁,广泛应用于攻守城池、水战和野战。地雷、水雷和爆炸炮弹等火器都是以铁火炮为基础研制而成的。

  火球

  火球又称火药弹,是一种球状的可抛掷的古代火器,出现于中国宋代初期。制作火球时先将含硝量低、燃烧能好的黑火药团和成球状,有时还在其中掺入有毒或发烟物质,而后用纸、麻或薄瓷片将火药团包裹数层,再在其表面涂满油脂,以防潮和助燃。使用时,将火球引燃,而后将其抛向敌军,以其燃烧产生的火焰或毒烟杀伤敌军。

  火枪

  火枪是中国古代用竹竿或纸做枪筒的火器,最初称作突火枪。宋朝时期,有人用竹筒做枪身,内装火药和弹丸,制造出突火枪。这种火枪被认为人类已知的最早的能发射子弹的管状射击武器。到了元朝,火枪的竹管制的枪管被换成了生铁管,火药配比进行了调整,弹丸的威力大大增加,火枪的威力、射程、耐久度大大提高。

  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猛火油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喷火器具。自火药应用于作战后,用于喷火的猛火柜便开始出现在军队装备中。据《武经总要》记载,猛火柜以猛火油为燃料,用熟铜制成柜,柜有4脚,上有4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唧筒前部为内装引火药的“火楼”。使用时,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空气施压,进而使猛火油从“火楼”喷出时燃成烈焰,以烧伤敌军及其装备。

  火铳

  火铳是对中国元朝及明朝前期用铜或铁制成的管状射击火器的总称,包括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使用火铳时,先点燃通向药室的引线,引燃药室的火药,借助火药的爆炸力将预先装在前膛内的弹丸射出,以杀伤敌军。

  鸟铳

  明代鸟铳鸟铳是对中国明朝后期军队中使用的火绳枪和燧火枪的统称,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构成。鸟铳由欧洲国家发明,于明朝时传入中国,明军开始进行仿制。最初仿制的鸟铳是一种前装、滑膛的火绳枪。使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扣动枪机,使火绳点燃火药池内的密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的弹丸射出,杀伤敌军。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