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南下入关 解放平津


本站公告

    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三个年头,随着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北战场的节节胜利,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的军事力量也戏剧性的发生了历史性逆转,在东北,举世瞩目的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正规军约472000人,捣毁了东北“剿总”总司令部和“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师部和特种部队及地方部队,生俘少将以上军官186人(不包括起义投诚),收复城市14座,缴获各种火炮4700门、轻重机枪13000多挺、冲锋枪19000支、步马枪151800支、手枪5000支、各种子弹2500000发、手榴弹170000余枚、枪榴筒280个、信号枪140支、高射机枪6挺、战防枪70支、飞机16架、坦克76辆、汽车2170辆、火车机车348辆、火车皮1380节、铁甲车150辆、各种炮弹420000发,击落飞机11架、击毁装甲6辆、击沉军舰和军用船只23艘以及大批军用物资,以全歼卫立煌集团而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获得了解放。此时,人民解放军的总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国民党军的总人数,解放军也从过去的战略防御转变成战略进攻。

    辽沈战役的胜利,东北全境的解放,使解放战争在战略上的巩固并建立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为夺取解放战争全国胜利以及胜利后的恢复、重建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948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在给东北野战军的贺电中指出:“东北是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最大的中心,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积极援助下,从1945年秋委以来就曾经用极大力量来抢占东北,先后投入兵力及收编伪军胡匪共达115百万人。依靠我东北前后方全体军民团结一到致,英勇奋斗,并得到我关内各解放区的胜利配合,在三年的奋战中歼灭敌人100多万,终于解放了东北九省的全部土地和3700万同胞,粉碎了中美反动派奴役东北人民并利用东北以挑拨国际战争的迷梦,定了在数年内解放全中国,然后将中国逐步建设为工业国家的巩固基础。”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役机动部队,可以随时随地转战于各个战场。早在1947年5月毛主席就提出了东北野战军会同华北部队,一同解决东北和华北国民党军的战略构思,1948年9月7日,毛泽东致电林彪、罗荣恒、刘亚楼:“我们准备在五年左右(从1946年7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配合罗、杨两兵团担负歼灭卫立煌、傅作义两军35个旅左右,并攻占北宁、平绥、平承、平保各线除北平、天津、沈阳三点以外的一切城市。”

    10月31日中共中央就东北野战军完成辽沈战役后,给林、罗、刘以及东北局、华北局的电报:“东北主力除3纵11纵等部队即行南下外,其余在沈营线战斗结束后,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准备于战争第三年的下半年即明年一月至六月期间,协同华北力量歼灭傅作义主力,夺取平津及北宁、平绥、平承、平保各线,完成东北和华北的统一,以便于战争第四年的第一季即明年秋季,即有可能以主力向长江流域出动,并使政治协商会议于明年夏季在北平举行。

    1948年11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议,向全军各部队发出通令,对全军实行统一整编,将原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和华北各野战军,分别改称为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野战军以下设兵团,兵团辖军、军辖师、师辖团、团辖营、营辖连、连辖排、排辖班的新式战斗序列。

    辽沈战役结束之后,淮海战役开始,华北国民党傅作集团顾民惊弓之鸟,处在举旗不定的十字路口。中共中央已经估计到敌人有三种可能性;一,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二,全部退往长江以北,增强长江防线;三,将华北国民党军一分为二,原属傅的部队退往绥远,中央军则退往江南。由于傅作义对东北野战军有一个错误的估计,他认为刚刚经过大规模作战的共军,至少需要休整三个月才能恢复其战斗力,不可以立即入关。因此,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根本没有考虑南撤,而是作战战略上的防守。

    1948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根据华北国民党军的动态,改变了原定计划,提出了东野提前于11月25日左右入关的行动方案。翌日,又正式下达了《东野尽速入关,突然包围津、唐、塘等处之敌》的指示,并专门指出:“林、罗、刘你们几位……先行出发到冀东指挥。”

    东野领导认真分析了中央军委要求他们提前入关的电报。在回电中,他们虽然列举了一大堆实实在在的困难,但还是表态要想办法尽快入关。这时,东野才进入休整的第十三天。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元气尚未恢复,干部也未配齐,东北籍的基层干部和战士有不愿入关作战的思想。

    东野总部把正在沈阳举行的有各纵、师首长及司政机关领导参加的各种专业会议,立即变成入关作战的紧急动员大会。东北我军基本上是‘南方的头,北方的腰,东北的腿’(其意是军师级干部南方人多,团营级干部北方人多,士兵大都是东北人)。东北人安土重迁,对进关有顾虑。有的战士说山海关进不了,又高又大,老鹰都飞不过去;人一进关里,大铁门哐啷一下,就回不来了。因此部队进关,一定要注意巩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一番紧急动员后,指战员们的觉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进一步激发了革命战斗热情,为迎接新的任务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会后各纵队又召开师、团干部大会,迅速传达野司会议精神,要求各部队以团以营为单位,向干部战士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务必使同志们发扬继续战斗,不骄不躁的革命精神,听从上级的安排,服从指挥,人民军队永远跟党走。

    马学武回来后,组织召开全营干部大会,传达了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入关作战方案。

    11月23日,古老漫长的长城线上,出现了汹涌西进的三路大军,还有数不清的山炮、野炮、榴弹炮和汽车、牵引车、骡马车、坦克、装甲车,气势宏伟,号声辽亮,烟尘滚滚,遮天蔽日。无论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为解放军之冠的东北野战军,把9个纵队和特种兵、铁道纵队共80多万大军,还有15万随军民工,洁洁荡荡地摆在了进关的路途上。

    百万大军唱着《东野军歌》一路朝关内进方向发。

    向前、向前、向前、向前、向前、向前,我们是林彪的战士,我们是杀敌的好汉,端起冲锋枪、挂上手榴弹、哪里有敌人,就到哪里干,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我们的名字——天下传,天下传!!

    我们是林彪的战士,我们是杀敌的好汉,作战打冲锋灵活又勇敢,活捉蒋杜军,缴他的重机枪,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我们的名字,天下传

    这昂扬的歌声震撼了辽东和冀东大地,震摄着盘居在华北大地上的国民党百万大军。

    当东野百万大军挥师入关之际,一支支金戈铁马的雄壮炮队,穿插行进在这些威武之师之中,华北沿途的老百姓从未见过这么神气的解放军队伍。那些用美国十轮大卡车拖着的美式155重型榴弹炮,炮筒子竟比路旁的电线杆子还粗,直看得他们目瞪口呆:“咱们这儿的解放军队伍,咱们咋就没见到过这么粗,这么多的大炮?”沿途群众自然还清晰地记得:三年前,这些“土八路”也是由这条道出的关。不过那会儿,他们除了步机枪之外,最多还有几门扛在肩上的小迫击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紧随其后出关的“国军”,飞机、大炮、坦克装备齐全,又是何等的气派!当时东北的老百姓,即使是同情共产党的,也不敢相信:就凭他们这点儿队伍和简陋的武器,就能打过国民党?但共产党就是神了!几乎是赤手空拳出关的炮兵干部们,入关时带回的则是一支五大野战军中最强大的特种兵纵队。

    林.彪带领下的东北野战军,也非常有个性,普遍具有争强好胜、誓死不服输的特点,使东野部队拥有过硬的作风和极高的战术水平,敢打恶仗、硬仗、大仗,能征善战,表现出超强的战斗力,以至于东野挥师入关进入华北后,东野的一个纵队就配备4个师,人数高达:6,6万人。

    东野提前入关,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为了迷惑敌人,东野司令员林彪走后一个星期,新华社还广播林彪在东北各地搞庆功活动的消息。

    从遵化到蓟县途中,东野是白天行军,数不清的狗皮帽子,像风中的芦花涌动着。脚步、马蹄、车轮、履带滚滚向前,大地在满天尘土中震颤着。敌机发现了目标,几次在上空盘旋扫射。总司令的吉普车曾被击中,幸好无人员伤亡,几米外的地方被子弹打得溅起一撮撮尘土。

    中共中央作出了一项重要的组织决定,即组成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并发出通知:“为着统一领导夺取平津,中央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同志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罗荣恒,聂荣臻为委员。”平津前线司令部就设在河北省蓟县孟家楼村,这里交通发达,距北平、天津、唐山各约90公里。

    林彪与罗荣桓、刘亚楼经过长途行车,顺利抵达蓟县孟家楼。

    林彪尚未坐稳,毛泽东就将平津战役的前线指挥权送过来了。在12月11日的电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东北我军正在陆续入关,攻击平、津、张、唐诸敌之作战业已开始,这是一个巨大的战役,不但华北和东北两区野战军应归林罗刘等统一指挥,冀中7纵及地方兵团,亦应归其统一指挥。望华北军区即令七纵及冀中军区与东野取得联系,报告情况,接受战斗任务。”

    孟家楼一夜之间已成为华北地区仅次于西柏坡的权力中心。

    林彪铺开地图,开始仔细地研究起这一片暂时对他来说还很陌生的国土。他的目光在地图上一遍一遍地巡视,这时,突然间一亮,平张线上孤立的几个傅系军,应该尽早把他们吃掉!

    傅作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东野突然入关。他几乎派侦察机在东野可能入关上空来回巡逻。然而,当他终于发现蛛丝马迹时,东野已很快就来到他的眼皮子底下了。

    11月30日拂晓,3纵抵达长城脚下,走冷口过长城,于12月1日到达建昌,4日西渡滦河,奔向丰润、玉田地区,南路其他部队也紧随而至。

    马学武已升任某团付团长,随第3纵队入关,他一半骑马一半步行,过了山海关,眼看部队就要经过自己的家乡了,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和亲人,1937年卢沟桥事件暴发,不久整个华北都伦陷了,因为是八路军的亲属,父母让汉奸出卖,父亲被日伪军折磨致死,大哥逃荒天津,当起了人力车夫,年迈的母亲在1941年日军大扫荡饿死家中,,,,,,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已经在敌前展开,没有必要再隐蔽进行,林总命令各纵队全天候行军,加快行军步伐。

    由于东北野战军不再隐藏行踪,沿途受到东北人民的热烈欢送和华北人民的热烈欢迎。在大军所经过的村庄道路两旁,摆满了苹果、花生、鸡蛋、红枣和茶水,所到之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干部、战士每到一家,房东都早早将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在部队经过的沿途,各地人民政府早已准备好大量的粮食、柴草、油盐、肉和蔬菜,修好了进关的道路。在山海关城楼上,几十面红旗迎风招展,“千里行军真铁脚,进关杀敌是英雄”的巨幅对联,高挂在老城门两旁,广大的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子弟兵进关杀敌。

    当行进至骥东时营里的部分东北籍新入伍战士出现水土不服,呕吐腹泻不止,严重影响了部队行进速度,由于没有治疗此病的药品,必须在当地的药店购买,管理员手头经费又吃紧,马学武就让警卫将配发的五张毛毯交给管理员拿去换药。这些毛毯还是在在围攻长春时,马学武所在的团攻占了国民党军一军用仑库,缴了大量军用物资,其中就有美国援助的军用毛毯,辽沈战役结束,部队挥师南下入关,兵临平津大地,部队还来不及休整就整装出发了,行前团里给指挥员配发了补给,其中就有这批缴获的军用毛毯,马学武按营级“待遇”领取了五张毯子,让警卫员将它驮在马背上经山海关进入华北大地。

    当林彪将东北野战军已全部抵达指定地点的消息报告给毛泽东主席时,毛泽东不禁频频点头:“好,好啊,现在我们就可以做大文章喽。”

    新华社发出专稿,称:“东野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冀东地区,可这支部队的尾部还在沈阳待命出发,,,,,,”

    12月11日,在距北平三百多公里的西柏坡一家农舍里,毛泽东拟就了《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提出应趁傅作义判断我军会首攻北平的失误,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对平、津之敌隔而不围,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围而不打,以便隐蔽地展开战役意图。同时,毛泽东还指示华东和中原两野战军,在两个星期内,不作淮海战场最后歼敌之部署,使蒋介石难下从海上撤退平津之敌的决心,又命令山东部队控制济南附近一段黄河,在胶济线事先做好准备,防止敌人可能从青岛方向逃跑。

    12月12日,东北野战军兵分三路奔赴平、津、唐各地。右路以第3、第4、第5、第11纵队和华北第7纵队实施对北平的战略性包围,中路以第1、第6、第10纵队实施割断平津之敌联系的任务,左路以第8、第7、第9、第2、第12纵队及特种兵部队实施割断津、塘、唐之敌联系的任务。

    东北野战军在华北大地上奔跑!一时间,一队队曾征战东北的英勇将士奇迹般地出现在华北的各个地区。

    入关的前锋部队,韩先楚指挥的3纵再次奋勇前进,于12月13日打到通县,将石觉的13军兵力打回北平,同时在北平东南部布下两道阻击线。

    马学武率领一营和炮营于17日控制了南苑机场,缴获傅作义集团25架美式作战飞机,指挥员们欢呼这上战果。包括马学武在内的指战员,别说坐飞机,就连如此近距离的接近飞机都还是头一回来,战士们高兴地抚摸着飞机,左看右看。这时,付参谋长突然有个好主意,他靠近马付团长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马学武会意地点了点头,命令通讯员在俘虏的机场敌军中找出飞行员,没多时,通讯员押着一位身着航空服的国民党中尉飞行员,来到马学武跟前。

    马问:“会开飞机吗?”

    飞行员敬了个军礼说:“报告长官,在下是华北剿总第二航空飞行大队付中队长,请吩咐!”

    马学武指着一架飞机说:“它能飞吗?”

    飞行员忙说:“长官,飞机能飞!”

    “我命令你将飞机开动,在北平上空转两圈。”马学武说,飞行员说:“长官,控制室电台停了,没有导航。”

    马又说:“哪,那么多废话!能上天不?”

    飞行员:“当然,当然。”

    马学武和付参谋长走向飞机,准备一起登上了飞机,可飞机除了驾驶员才只有一个座位,付参谋长只好知趣的谦让付团长了,马学武坐在驾驶员的后座上,一声轰鸣,飞机冲出了跑道直插南天,跑道上战士们仰面朝天一个劲的欢呼。

    当飞机飞过平津前线指挥部上空时,警卫部队误以为是遇上敌机空袭,“前指”上下一片混乱,警卫和参谋人员赶忙动员首长们进入防空状态,东野参谋长刘亚楼气愤地要通了高炮部队电话,下命立即击落该飞机,并要求务必做好防空工作,确保前指首长的安全。

    飞机飞过中南海华北“剿总”司令部的上空,傅作义等高层还以为是南京方面有重要信件空投,慌忙的作接应准备。

    第一回坐飞机上天的马学武兴奋地向下腑看,整座北平城尽收眼底,他虽然生长在长城脚下,但在天空上如此看长城,完全是俩码事。

    “报告长官,我看到贵军的高炮部队,他们会不会向我们开炮?”飞行员惊慌的说,马回答:“什么会呀!我们是自己人!“马学武细想了一下,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因为飞机上印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标志,我方炮兵会误以为是敌人的飞机,再说解放军当时还没有自己的飞机。

    他赶忙对飞行员说:“下降,赶快下降,我们回去吧!”

    当驻守北平南郊的高炮部队战斗警报拉响时,飞机正在下降,并低空穿越高炮阵地的上空,回到了南苑机场,高炮部队首长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东野总部参谋长刘亚楼,刘指示3纵:立即查清南苑机场飞机起飞的动机!

    马学武走出机舱,在战士们的拥族下,象英雄式的凯旋归来,好不得意。

    突然,一台美式吉普车急驰而来,师参谋长在团长的陪同下,来到了刚下飞机的马学武跟前,师参谋长下车在马学武面前,问道:“是你上的天?”马回答:“报告首长,是我!”

    参谋长道:“乱弹琴!,马上跟我回军部,解(方)参谋长在等候你呢!”

    马学武无奈上了吉普车,车子一加油门,飞快的驶离了机场。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团付参谋长和战士们都为马学武捏一把汗。

    纵队解参谋长,原是国民党东北军过来高级将领,此人上过士官军校,是张学良的爱将之一,带兵治军很有一套。

    此时他奉纵队司令员命令,特来调查飞机擅自起飞一事,因为此事已经惊动了“前指”的将军们。

    “我问你,是谁命令你让飞机起飞的?”解问道,马回答:“是我命令的。”解狠狠地说:“谁给你的权力!”

    马学武低头不语。

    “你差点误了大事!”解说,马学武一句不吭,在一傍仍然低落着脑袋,师参谋长和团长也在一边为马学武担扰。

    解参谋长继续说:“你也是纵队的老同志了,这种纪律本来就不应该犯。你必须详细将事情经过写出来,在此之前,停止你的一切职务,等候纵队处理!”

    说毕,上车离开了。

    马学武被关了禁闭,一连二天在房间里埋头写检查。

    这天下午团付参谋长偷偷过来看望他,并带来了一些好吃的食物,他对马学武说:“战士们都为你担心,盼你早些回来。”

    并说“付团长,坐飞机的主意是我出的,我也应该承担责任。”

    马说:“去去,,,,,,你拉倒吧,飞机是我坐的,不关你屁事!”

    听付团长这么一说,付参谋长显得过意不去的样子。

    晚上,师政治部主任找马学武谈话,对马的行为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代表师部宣读了对马学武“擅自指挥飞机”的处理决定,对他进行党内口头警告处分,撤消付团长职务,调师炮营担任营长一职。‘在3纵解放通县的同时,东野10纵则迅速插入平、津之间,并在廊坊等地构筑了有相当纵深的阻击阵势,准备痛迎由北平突围和由天津接应的敌人。6纵也于12月16日推进至马头镇。5纵于13日占领了北平以北的沙河车站,14日推进到丰台,封闭了北平西南的大门。

    11纵在配4纵完成康庄追击战后,回头夺下南口,并于14日至17日相继占领了门头沟、石景山。华北的7纵自归属东野统一指挥后,也于12月15日相继占领了良乡、房山、大兴等地。至此,在12月20日,东北野战军完成了对北平的分隔和包围。

    北平被孤立,吓得唐山、芦台、汉沽等地的傅作义集团各路人马慌忙向天津、塘沽收缩。

    傅作义已经无路可走。四十万人马守在北平这座古城的城圈里面,四郊都是解放大军,在这平津战场上,有上百万的解放军。往哪里突呢?哪里都突不出去!可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傅作义下令,于东单修临时机场。在确定的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正要动工时,解放军的炮弹不偏不倚,恰好落在了那个地点。推迟一天,又要动工,人还没到,炮弹却又到了,再改动地点和时间……不管怎样改,解放军的炮弹总是提前一步赶到——被封锁起来了!

    傅司令心里有点纳闷。那次出兵偷袭冀西时,刚刚行动,就被共方知道了,而且知道的一清二楚。这次要赶修机场,还没行动又让共军知道了动工的时间和地点……怎么回事呢?肯定是由内部的人暴露的,这个人到底是谁?他把自己的亲信和将领一个个都考虑过了,可一个个又都否掉了。

    但是却没考虑自己家中的人。这就是他的亲生女儿傅冬。傅冬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华北“剿共”总司令的女儿,却是共产党人!奇怪吗?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北平本来是没有党的组织的。那还是抗日战争时候,晋察冀中央分局的城工部兼敌工部部长是刘仁,在北平建立地下组织,他负责领导平津地下党,白手起家,在发展了三千名党员,及五千名民青、民联等党的外围组织。傅作义将军的女儿傅冬,即是在这个时期发展的。傅冬并不是成心要跟父亲作对,人各有志,父亲也是赞成信仰自由的,他能信仰三民主义,自己就不能信仰共产主义?所以,首先是信仰,她从她接触的人身上了解了共产党,相信了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所以,她不仅自己要跟着共产党走,还千方百计影响和说服她父亲也转到这方面来。那一次蒋要傅偷袭冀西,欲消灭中共首脑机关的计划与行动,便是傅冬及时向共方提供的。这个情报通过毛泽东写成文字,再由新华社广播出来,便抵住了十几万军队的力量,或者说胜过了十多万军队的炮火,因为不费一枪一弹,便退了敌兵,保卫了中共首脑及机关。在不了解底细的人看来,这次退走敌兵十分玄乎,于是有人把毛泽东比做诸葛亮,说因为毛主席能掐会算才了解敌情,才使用了一次现代战争史上的空城计。实则这一次的功劳,应该说是傅冬与刘仁立下的。没有这两个地下党重要人物的情报,也便没有毛泽东的“挥笔扫顽敌”了。

    到了这时候,解放大军兵临北平城下,东西两条退路彻底堵死,傅作义及其四十万军队陷于困境的时候,华北剿共总司令的女儿、地下共产党员傅冬,便加紧了她的“影响”工作。从爱护爸爸及其全家,爱护四十万官兵,以致爱护北平古城及城,内的几百万人民出发,分担爸爸忧国忧民的精神压力,像以前与父亲说知心话那样,说起这场战争的形势:“这场战争的结局,是国民党胜,还是共产党胜?”傅冬问爸爸。

    “……”

    “北平这个地方能不能守得住?守不住怎么办?”傅冬又问。

    “……”

    “能不能撤得出去?撤不出去怎么办?是拼个人地两光、为‘党国’成仁,还是保住这座古城,保住城内几百万市民免遭战争之苦,保全几十万部队的生命?我们全家的生命倒不值得考虑。”

    女儿提出了许多问题,父亲只是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但感觉得出来,爸爸对她提的问题并不反感,是乐意听下去的。于是傅冬便自问自答。把她的看法,对着爸爸全都讲出来了,别人不敢讲的话,她全都可以讲。她知道爸爸不会怀疑她是共产党,更不会把她押赴刑场斩首。

    傅冬几乎每天都将父亲的情况,及这个“剿总”司令部的活动,告知刘仁,刘仁再通过地下电台转告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及西柏坡的总指挥部(1945年9月,成立中共北平市委,刘仁即任书记)。这样及时又准确地了解敌方指挥部及最高指挥官的动态,及至情绪变化,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还能找出另外的例子吗?正因为如此,才使共方的指挥部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没有轻易发起攻击……

    攻击的准备工作早已做好了,如果使用武力来解放这座古城的话,可以说早已万事俱备。

    驻扎在西北郊的解放军部队,已在颐和园、清华园、西北旺、青龙桥、蓝靛厂、黄村一带待命。日习夜练,构筑工事,子弹上膛,刺刀磨亮,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请战书像雪片一样飞向指挥部,千篇万篇只是一个字:“打!”

    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四面八方的几百门大炮的炮口,冲着北平城;成千上万吨的炸药与各种爆破武器,已经运到城下。

    在战争的最前沿,北平城四周郊区的建筑物上,刷上了十个显眼的大字标语:“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打到北京去,活捉傅作义!”“把红旗插上金銮殿!”

    在大路边的一面宽大墙壁上,贴着一张惹人注目的大布告:“本军奉命解放北平,兹特宣布约法八章,愿与我全体人民共同遵守:一、保护北平市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二、保护文物古迹……”

    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以每日50公里的速度直下唐山,于12月13日夺下唐山、芦台,随后又占领了汉沽、军粮城,20日打下新河镇,一举隔断了天津、塘沽之间的联系。

    第2、第12纵队和炮兵纵队,正由山海关、汉沽向津、塘地区急进。

    至此,人民解放军已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区,并歼灭其2个军部6个师,封闭了该部主力西逃和南撤的道路。

    人民解放军逐次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国民党军。人民解放军在完成了对傅作义集团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之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精神,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法,逐次歼灭被围的傅作义集团。

    1948年12月22日晨,华北军区第2兵团向新保安发起总攻,经10小时激战,全歼傅作义的精锐部队第35军军部及2个师。张家口之第11兵团共7个师(旅)于23日仓皇向北突围,企图撤回绥远。华北军区第3兵团及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冒风雪严塞,展开堵击、追击,当晚收复张家口,战至24日16时将第11兵团5.4万余人歼灭于张家口东北地区。

    中共中央鉴于新保安、张家口之国民党军已被歼灭,为进一步孤立北平,动摇傅作义固守信心,令东北野战军一部及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严密包围北平,以东北野战军主力积极准备攻取天津。天津是华北第一大工商业城市,人口200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区狭长,海河自西北流贯东南,四周有护城河环绕,经过日军和国民党军长期设防,工事坚固。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官陈长捷指挥第62、第86军等部10个师及地方部队共13万人,自恃“大天津堡垒化”,企图负隅顽抗。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在刘亚楼的指挥下,包围天津的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总攻,经二十九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十三万余人,俘虏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解放天津。至此,北平二十余万守敌,在人民解放军严密包围下完全陷于绝境。

    就在1月16日这天晚上,林彪司令员会见了即将进城的邓宝珊,并拿出一封由他和罗荣桓将军签署的给傅作义将军的信,希望傅尽快答复。信中写道:

    北平被围业已月余,人民痛苦日益增重,本军一再推迟攻击时间,希望和平解决,至今未获结果。贵将军身为战争罪犯,如果尚欲获得人民谅解,减轻由战犯身份所应得之罪责,即应在此最后时机,遵照本军指示,以求自赎。办法如下:

    一、自动放下武器,并保证不破坏文化古迹,不杀戮革命人民,不破坏公私财产、武器弹药及公文案卷。如贵将军及贵属能够做到这些,则本军保证贵部官兵生命财产之安全。对于贵将军的战犯罪责,亦有理由向人民说明情况,取得人民谅解,以减轻或赦免。

    二、如果贵将军及贵属不愿意自动放下武器,而愿意离城改编,则本军为保北平不受破坏起见,也可以允许这样做,本军可以允许贵军离开北平,开入指定地点,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上述两项办法,任凭贵将军及贵属自由选择,本军并愿再一次给予贵将军及贵属以考虑及准备之充分时间,此项时间规定由1949年1月17日上午1日起,至1月20日下午12时止。如果贵将军及贵属竟敢悍然不顾本军的提议,敢以此文化古城及二百万市民生命财产为牺牲,坚决抵抗到底,则本实行攻城时为挽救此古城免受贵将军及贵属毁灭起见,本军将用精确战术,最重的打击落在敢于顽抗者身上,而对于不愿抵抗之贵属,则不给任何打击,并予以宽待。破城之日,贵将军及贵属诸反动首领,必将从严惩办,决不姑息,勿谓言这不预。

    此公函乃体现了1月14日毛泽东主席发表的“时局声明”所提的和谈八条,是中共的最后通牒。何去何从,傅作义已没有更多的选择。北平问题除了接受和平解决外,任何讨价还价都是妄想。

    天津在付出血与火的代价后获得解放,是促使北平和平解放和解放全华北的关键,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经过三次谈判,双方代表根据谈判结果,草拟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东野前线指挥部代表苏静和傅作义集团方面的代表王克俊,崔载之在《协议书》上签字。

    《协议书》主要内容是:自本月22日上午十时起双方休战,过渡期间,双方派员成立联合办事机构,处理有关军政事宜,城内部队兵团以下(包括兵团)原建制自22日开始移驻城外,于到达指定驻地约一月实行整编,城内秩序之维持。除原有警察和守护部队外,根据需要暂留必要部队维持治安,俟解放军部队入城后,逐次接替之,北平行政机构和所有中央,地方在平之公营公共企业,银行,文化机关,学校等暂时维持现状,不得损失遗失,听候前述联合办事机构处理,并保障其办事人员之安全,保护在平各国领事馆,外交官员及外侨生命财产之安全。

    1月21日,傅作义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高级将领会议,宣布《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要点。22日对外正式公布了《北平和平解放实施办法》条文,得到了大部分将领和广大市民的拥护。根据协议和中共中央指示,从22日开始,国民党北平驻军20余万人,按照指定地点陆续开出城外,听候改编。一月三十一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在整个战役中,除塘沽守敌五万余人由海上逃跑外,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五十二万余人。

    北平的和平解放,推动了全国形势的发展,并直接促进了绥远问题的解决。北平和平协议签字后的第二天,华北“剿总”归绥指挥所主任,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官董其武飞抵北平,向傅作义表示愿意跟随他走和平之路,绥远国民党军也于一九四九年九月通电起义,接受改编。

    傅作义将军,把蒋介石派来接他回南京的“天熊号”专机退了回去。

    后来,毛泽东把继续以战争方式解放天津称为“天津方式”,把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放北平称为“北平方式”。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新华社发表了经毛泽东修改的胡乔木《北平解放》的文章,全文如下: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拥有二百余万人口的北平,本日宣告解放。北平的解放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原有国民党反动军队及其军事机构大约二十万人左右据守的北平,乃是执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所宣布的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这个事实的发生,是人民解放军的十分强大,所向无敌,国民党反动军队中的广大官兵战意消沉,不愿再作毫无出路的抵抗,和北平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真正民主和平的结果。北平的国民党主力现已开至城外指定地点,人民解放军定于本日开始入城接防。北平的人民久已像亲人一样地渴望着人民解放军。在知道了人民解放军即将开入北平之后,北平的工人、学生、市民连忙热闹非凡地筹备着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因国民党全部出城之一再延期而感觉不耐。人民解放军即将和平地开入北平的消息,使这个古城突然恢复了青春的活力,从一月二十三日起物价顿然下降。街道上重新拥挤着欢天喜地的行人,他们到处探听着解放军入城的确实日期,询问着和传说着解放军和共产党的宣传品的内容。北平的和平谈判曾经进行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事实上,从去年十二月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北平的一天就已开始接触,但是直至天津解放的前夜,傅作义将军还不愿意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条件,因而使谈判未获结果。开始时期傅作义还soudu.org梦想着作绝望的抵抗,随后又梦想着率部逃跑到绥远,或太原,或青岛、上海,并与蒋介石信使往还不绝,对于与人民解放军的和平谈判采取敷衍的态度。傅作义直系主力在新保安和张家口被歼,以及国民党整个军事政治形势处于绝望境地,动摇了他的原定计划。一月十四日,中共毛泽东主席宣布八项和平条件,十五日天津迅速解放,十六日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将军、政治委员罗荣桓将军向傅作义送出关于北平和平解决办法的公函。这些事变,促使傅作义将军决心接受解放军的提议,谈判才得到进展。双方的谈判决定:为了便于移交和接管,在过渡期间,成立七人的临时联合委员会,人民解放军方面四人,傅作义将军方面三人,以叶剑英将军为主任。这个委员会在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的领导之下工作。双方协议:开出城外的傅作义将军所部全军在大约一个月后开始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双方又协议在过渡期间,北平市内的各级行政机关、企业机关、银行、仓库、邮电机关、报社、学校、文化机关等,一律暂维现状,不得损坏,听候处理。北平的解放基本上结束了华北的战争。中国北部的河北、察哈尔、山东、山西、缓远五省及河南一部,现在只有太原、大同、归绥、包头、五原、临河、青岛、安阳、新乡等少数地方尚未解放,这些地方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如果不愿意跟随北平的榜样,就只有跟随天津的榜样。天津是在二十九小时内经过战斗解放的,守城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全部解决,其高级将领全部被俘,其中拒绝和平解决、坚决抵抗到底并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的首要分子,将被审讯判罪。北平的解放对于长江以南及其他地方的解放也指出了一个榜样。全国人民要求战争罪犯们统率的所有执行"戡乱剿匪"伪令,屠杀中国人民的一切反动军队,都能像傅作义将军及其所部一样地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条件,这将证明他们确有诚意实现真正的和平。傅作义将军在过去两年半中是积极执行"戡乱剿匪"伪令的一人,因此成为战争罪犯之一。但是,人们相信,既然他现在接受人民解放军的和平条件,率部出城听候改编,那么,只要他今后继续向有利于人民事业的方向走去,他就有希望取得人民的谅解,允许他将功折罪。

    为了迅速建立革命秩序,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兼北平警备警备部,程子华任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兼任天津警备司令部,肖劲光任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进驻北平接管防务,北平原国民党守军陆续开出城外听候改编。

    2月2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北平市人民政府进入城内办公。3日,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的部队,以整齐的步伐列队经过观礼台,接受平津前线司令首长的检阅。马学武的炮兵营也在检阅的队伍之中,他骑着枣红大马威武地走在炮兵方队的前方,引导方队通过检阅观礼台。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林彪指挥了两大战役,蒋介石集团赖以生存的美械装备的精锐之师,大多系他所指挥的部队消灭;国民党的名将,黄埔军校的同窗,包括他的老师蒋介石在内,也一个个地败在他手下,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平津战役胜利后,马学武所在的部队驻守在京郊大兴的马驹桥和青云店一带,配合改编工作的实施,以监视进行改编的国民党部队。

    在暂时没有新的战斗任务情况下,马学武拟向师领导告假,准备回燕山脚下的老家看看,他自从参加红军以后,十二个年头了,一直没有回过家乡,上回北上出关到了家门,也来不及回去,因为当时任务紧急,时间紧迫。师领导很快批准了马学武的请求,给了他三天时间回家看看,团长叮嘱通讯员要好好护送马营长,马学武对团长说:“就这么几个小时的路,我一个快马就赶到家了。”坚持不让通讯员跟着。

    第二天一早,营教导员、付营长和通讯员一起送马学武走出营房,并给马学武捎去了战场上的战利品,计有美国罐头、老刀牌香烟、日本糖果等等。

    马学武说“教导员怎么婆婆妈妈,娘们似的,给我捎这些东西,让我送给谁呀?”

    教导员明白马营长家乡已经无亲人了,说:“托你给乡亲带去,他们对我军的支持很大。”说完,让通讯员将物品装入马夹之中,驮放在马背上。

    马学武担心他走后这几天,部队会有什么紧急动向,叮嘱教导员说:“老伙记,把耳朵放长点,一有什么消息,尽快通知我。”

    教导员:“你放心走吧。”

    马学武身穿一套改编后发的新式军装,一边肩挎盒子枪、一边肩挎公文包,腰间还别了把日军指挥刀,骑上枣红色的日本东洋大马,一身戎装,快马驰骋在华北平原上,真是好威风、好神气!

    说起这把战刀,还真有一点的来历:1939年冬天,马学武所在的部队——八路军独立团在杨成武团长的指挥下,参加了黄土岭对日军的作战,一举歼灭日军皇牌山地作战旅团,击毙中将旅团长,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十七岁的马学武在这次战斗中表现英勇,他带领一个班冲锋在前,打死两名机枪手,缴获歪把子机枪一挺,并俘虏一名佐级指挥官和一名日军,马学武也付出了血的代价,他的付班长牺牲了,自已的肩膀中弹负了重伤。为了表彰八路军指战员,冀察晋军区给予马学武记一等功,军区首长还亲自将被俘日军指挥官的佩刀,奖励给马学武。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马学武随部队从延安到华北再转战东北战场,翻山越岭出关北上,这把战刀一直跟随着他。

    不到半天的功夫,马学武回到了家乡的镇上,由于刚解放不久,乡镇正进行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国民党反动势力仍在干扰新的人民民主政权。

    当马学武跨马进入城门时,不料遇到护路民兵小分队阻拦,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见过骑日本战马、跨日本战刀的解放军。

    两个武装民兵,急忙示意马学武停止前进,马学武笑着对民兵说:“小鬼,我是本庄的,能让我过去吗?”

    一民兵:“我们怎么没有见过你?”

    马:“你看我这衣服?”

    民兵见衣服上有部队番号和职务,说:“你是八路?”

    马回答:“对呀,是八路!”

    另一民兵:“八路不穿这衣服。”

    马笑道:“这是新的军服,刚发的。”

    说着凑过身子让民兵看他的胸佩标,谁知道民兵们不识字。

    这时,区委刘书记和武装部长走了过来,书记一眼就认出了马学武,刘书记:“学武呀,早听说队伍回来了,怎么这才回来呀?”

    马学武:“北平解放了,工作还有很多。”

    刘书记:“和你一同当兵的小顺子怎么没有回来?“马学武回答说:“小顺子在41年反扫荡中光荣了。”

    刘书记听罢心情沉重地:“哦”。

    刘书记接着问:“听县上领导说部队马上要南下了?”

    马回答:“部队也有这样的传说,但还没有正式下发命令。”

    刘书记:“对了,忘了告诉你,我区土地工作正在进行,鉴于你父亲在解放前是修船工人,组织上给你的家庭评了个贫农,县民政局也为你办了《光荣入伍通知书》,已经寄给你大哥了。”

    马学武:“对了,刘书记,我大哥现在在哪里?这些年行军打仗,我连他的消息一点也没有。”

    刘回答:“你大哥,听说去了天津,在租界给洋鬼子拉黄包车,解放后,现在在天津航运局工作,前阵子还回来过。这样吧,我让文书把他的地址告诉你。”

    马学武在镇上小住了两天,走访了当年的少年朋友,到小河边柳树下,回忆起孩童时,上树掏鸟窝、下河戏水的情景,还去了当年父亲做工的修造船厂。

    有一位和马学武一同长大现在区里工作的陈干事,告诉马学武,当年和他一参加队伍的马一辉,上个月回来过,人家现在是华北军区一个师长了,还是坐着美国吉普车,身边带参谋和两警卫员回来的。

    那一年,马学武和他一起参加红军,不久随部队奔赴延安,打平型关时他们还在一个部队。后来,部队开赴华北和山东战场,他们一个师分开了两部份人马。从此,他们分开了,马一辉没有赴东北战场,后来留在冀中军区,北平天津解放后,任华北野战军某师师长。

    区中队邀请马学武给民兵们传授军事常识,讲述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经过,并在操场上给民兵们作日军三八大盖式拼剌刀表演。

    次日清晨,马学武起了个大早,准备按时赶回部队,当他准备好行装正要离开区招待所时,刘书记、区长、区中队长已经站在门口。

    刘书记说:“学武呀,知道你今天要回队伍了,部队要有动向啦,我们也不便挽留你了。”

    说着从文书手中将一袋包裹交给了马学武,说:“这是乡亲们的一点心意,没什么,是你小时爱吃的红枣和大花生,还有河里的小鱼干和水鸭蛋。”

    马接过袋子说:“谢谢了!”

    书记:“学武,不管队伍打到哪,都要给家乡寄封信,这除了我们惦记你以外,还可以将革命斗争的形势教育广大民众,这对于我们当前的土地改革和建设工作有一定的促动作用。”

    马学武说:“好的,放心吧,我会做到,等全国解放后,我还会回来看望大家。”

    刘书记还关切的问道:“你都快三十了,成家没有?”

    马回答:“哪儿呀,我们当兵的,整天东打西打,小命儿系在裤腰带上,哪个姑娘会看上咱呀?”

    刘:“哈哈,别慌嘛,现在的好姑娘就看上了你们这些杠枪当兵的,没准你瞧上区里那个大姑娘的,我刘大哥保证给你做个大媒!”

    马学武:“哈哈,先谢了,刘书记,我们说定了,等打完了仗,我一定找你要媳妇。”

    刘书记:“哈哈,你这小子!”

    马学武向刘书记等人行了个军礼,告辞,跨上战马上路了。

    在四野南下前的一次与华北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的座谈会上,马一辉找到了马学武所在部队的师政委,想了解马学武的最近情况,师政委:“他呀,还是老脾气,老样子,一点没有变,可我们的马营长,打仗还是一把好手呀。”

    马一辉:“我们一起到的部队,他出关后,我仍留在晋察冀军区,我们就没有见面了,本以为这回都在北平,可以见上一面,现在看来这回还是见不着他了。”

    政委和师长紧紧握手说道:“等我们解放南方,再返回来北方,那时我们两支部队不就可以在一起了嘛!”

    马一辉笑道:“本来东野和华野就是一家子嘛,还是政委有远见。”

    事实上,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在我军的发展史上他们就是同属一个部队,东野首长和华野首长都来自红四军以及红一军团和八路军第115师,甚至华野各路纵队的领导,绝大部份也是从115师走出来的,军中三杨,即:杨成武、杨得志和杨勇,三黄:黄克诚、黄永胜和黄志勇,红军时期就是林总麾下的勇将;三陈:陈光、陈伯钧和陈士榘,是抗日战争年代林总麾下的战将;三肖:肖劲光、肖华和肖克;三刘:刘亚楼、刘震和刘兴元;解放战争时期更是林总麾下的名将,他们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各个时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回东野入关与华野部队携手进行平津战役,是毛主席的又一战略部署。

    北平和平解放后,马学武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北平东南方向,在担负北平的警戒任务的同时,部队组织指战员们进行学习和训练,努力提高部队干部战士的思想,提高在新形势下部队的作战能力。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