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血染四平街 坚持南满誓保临江


本站公告

    1946年3月下旬,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凭借其美式装备和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乘苏军撤退之机,公然破坏3月27日由国共双方代表和美国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签订的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提前于3月31日开始行动,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由沈阳地区沿中长路(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和安沈路(安东至沈阳)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在东北停战协定签订前夺取中长路两侧地区并控制辽东半岛。其部署是:以新编第1军、第71军向沈阳以北进攻,预期在4月2日夺取四平;以新编第6军、第52军及第94军第5师,向沈阳以南进攻,完成对鞍山、本溪等南满工业区的占领。然后准备集中新1军、新6军等部沿中长铁路向四平以北发展进攻,企图将民主联军主力压迫于松花江南岸然后消灭之。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配合重庆谈判,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全力控制北满地区及长春、哈尔滨两市与中长路满洲里至绥芬河段。遂于3月24日电示中共中央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司令部,要求东北民主联军迅速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平地区,给北进之敌以有力的打击;南满主力则集中于本溪地区,打击和牵制敌人。配合四平地区作战;在苏军撤出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市后,迅速歼灭三市的匪伪武装而夺取之。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彭真,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决定以一部兵力保卫南满本溪;一部兵力解放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置主力于四平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向北满进攻。

    四平街位于东北中部平原,系中长、四(平)洮(南)、四(平)梅(河口)铁路的交叉点,是东北的重要战略枢纽之一。由沈阳沿中长路北进的国民党军新1军、第71军(欠88师),占领开原、法库后,于4月上旬继续向四平方向进攻。至4月中旬,向北满进攻的国民党军先后占领铁岭、昌图、法库等地。民主联军在四平以南实施运动防御,节节阻击。歼灭新1军2000余人。4月16日,民主联军集中山东第1师、第7纵队、新四军第3师第8旅等部,以优势兵力在四平西南的大洼、金山堡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71军第87师大部。17日,新编第1军进至四平以东、以南地区,形成对四平街的弧形包围。与此同时,南满我军在保卫本溪作战中,两度击退敌人的进_4460.htm攻,歼敌4000余人。4月中下旬,国民党军按预定计划解放长、哈、齐三市,歼土匪武装2.6万余人。

    此时,我党与国民党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已进行到有可能迅速达成协议的紧要阶段。但国民党为使自己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仍企图夺占四平、长春、吉林和更多的地方。党中央指示东北民主联军坚守四平,在四平地区大量歼灭敌军,以利谈判。东北民主联军为坚决扼守四平,决定以保安第1旅组成四平卫戍司令部,由保安第1旅旅长马仁兴统一指挥该旅和第7纵队第56团共6000人防守四平,保安第1旅1团守卫铁路以西,第7纵队56团守卫铁路以东;集中主要兵力于四平以西、以北地域,待机歼敌;并先后令山东第7师、第359旅等部南下,令位于南满的第3纵队第7、第8旅和保安第3旅北上,参加四平保卫战。

    马学武此时为南满独立师山炮营营长兼教导员,部队刚刚完成组建工作,战士们还没有来得及参加实弹训练,就说要上战场,在马营长的带领下,全营指战员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在大马车不够的用的情况下,营长和战士一起行军,让通讯员将自己座骑参加运送设备,战士们用肩扛手推硬是把火炮和弹药从南满送到了四平,随即紧急投入战斗准备阶段。

    4月18日,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新1军新30师由南面,新38师由西面和西北面,向四平轮番进攻,持续达3日之久。民主联军守城部队保安第1旅和第7纵队依托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多次反冲击,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使其进展甚微。

    此时,国民党第71军推进至八面城和四平间,向民主联军阵地右侧实施迂回,同时,新1军一部在坦克的掩护下从四平东南展开,指挥部命令马营长率炮兵向敌坦克开火,十多发炮弹顿时炸响敌军坦克方阵,击伤了一辆,其它各辆被猛烈的炮火阻隔,不敢前进一步。

    民主联军为加强四平左右两翼的防御,以第1、第2师和第3师第8旅、第10旅向四平西北方向延伸布防;第3师第7旅由城北三道林子转至四平以东哈福、火石岭一带,增强第7纵队防御;以第7师杨国夫部接替第7旅之三道林子北山阵地。至此,民主联军以四平为中心,从东(火石岭)到西(八面城)组成一条蜿蜒百余里的防线,部署了6个师(旅)的机动部队。这样,民主联军虽然挫败了国民党军迂回四平的企图,但我军也因此而无机动兵力实施有力的反击。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凭借临时构筑的土木工事,使用搜缴来的日杂式轻武器,同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搏斗,打得十分英勇顽强。四平街主要防御阵地上平均每分钟遭受近30发炮弹和炸弹的轰击。民主联军守城部队白天冒着空中和地面的猛烈火力作战,夜间组织抢修,加固工事激战中,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为集中兵力进攻本溪,于4月27日停止对四平街的进攻,双方在四平街战场形成对峙。

    4月26日,党中央指示东北民主联军:“马歇尔已提出停战方案,有停战之可能,望加强四平守备兵力,鼓励坚守,挫敌锐气,争取时间”。4月27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特电林彪,称赞“四平守军甚为英勇”,另提出“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5月1日,中央又指出:“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民盟和我党三方同意之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将两处顽军打得精疲力竭,消耗其兵力,挫折其锐气,使其以6个月时间调集的兵力、武器、弹药,受到最大消耗,来不及补充,……那时,便可能求得有利于我之和平”。

    国民党军为了集中更多的兵力攻占四平,乘民主联军第3纵队主力北调的时机,于4月28日起在南满以5个师再次进攻本溪。我军经6天英勇抗击,在大量杀伤敌人后,于5月3日撤出本溪。国民党军领本溪后,即将南满之新6军、第52军第195师及第71军第88师北调四平方向,使四平地区国民党军的兵力增加到10个师。

    5月12日,新6军等部进至开原一带,民主联军第3纵队沿开原、叶赫站、西丰一线节节阻击。14日,国民党军在飞机、坦克和大量火炮掩护下,对四平实施轮番攻击,企图将民主联军主力“压迫于辽河(河)套内而消灭之”。其部署为:右翼兵团为新编第6军14师,新22师,第71军第88师及第52军第195师,沿开原至叶赫公路向四平街东南阵地进攻;中央兵团为新1军的3个师,从四平街西南近郊进攻;左翼兵团为第71军第87师,第91师,协同中央兵团向双山方向十包围攻击;第60军第182师担任四平以南护路任务。

    15日拂晓,四平前线国民党军共10个师,分左、中、右3个兵团,向四平发起全面进攻。并采用波浪式的集团冲锋。在獾子洞阵地前,竟以2个团的兵力整日轮番攻击10次之多,均被民主联军击退。在民主联军顽强抗击下,国民党军中央兵团新1军(附195师)、左翼兵团第71军主力数次进攻均无进展,只有新1军第50师在258高地,以十倍于民主联军守军的兵力向258高地冲击,占领258高地。而右翼兵团新6军等部4个师进展迅速,16日,国民党军向四平街东南331.5高地强攻,民主联军顽强奋战,连续击退7次冲击,终因大部火器被击毁而失守。

    17日,国民党军攻占火石岭,随即又集中兵力向塔子山阵地发起突击,塔子山阵地为四平街防御阵地左翼最后1个制高点,关系到东南阵地的安危。民主联军第7纵队浴血奋战,连续打退12次冲锋,后因伤亡过大,改由西满3师7旅19团防守。18日拂晓,塔子山再次鏖战,指战员们乘国民党军进攻炮火延伸,从血泊中爬起,以白刃肉搏抗击国民党军一次次的冲锋,终因伤亡过大,塔子山阵地失守当晚。18日,国民党军右翼兵团的195师占领哈福。至此,民主联军四平的防御处于十分不利的态势,国民党军欲迂回四平东北,企图封闭我四平守军退路。我军在持续1个多月的防御作战中,已伤亡8000余人,为摆脱被动,避免被截断退路,保持战斗力,经请示中共中央决定,遂于18日夜到19日凌晨前自四平地区逐次撤退。部分主力千6月初到达松花江北岸休整,其余部队分别转移到东满、西满地区休整,并从事建设根据地的工作。

    马学武的炮兵阵地连续遇上飞机轰炸,人员伤亡惨重,山炮损失近一半,警卫员小王因为用身体挡住敌人炮弹,保护了马营长,自己却付出了年轻的生命,马营长大腿被弹片击中负重伤,晕倒在打散的炮架下。由于电话线全被炸断,撤退命令是发信号弹通知的,独立师师长见在撤退队伍中,没有马营长,着命令警卫连派人返回阵地寻找,四平的炮火平息了下来,全城成了一片废墟,机灵的我军小战士借着灰暗月色,偷偷的潜回阵地,在我军阵亡指战员身上寻找马营长,一小战士终于在炮架下发现了马营长,马上被抬上担架,并迅速撤离,当他苏醒过来后,看看身边战士,说:“小王怎么不在?”小战士说:“报告营长,他已经牺牲了!”当他们离开阵地后,大批国民党军压了上来,从民主联军手中夺取了我军的阵地。

    国民党军于19日占领四平街。四平保卫战持续月余,民主联军以损失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此战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在这次作战中,我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

    然而,国民党军占领的四平,是一座什么也没有的空城。

    四平保卫战使蒋军的新一军伤亡6000多人,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师大部被打死,第九十一师损失l个半团,第一九五师死伤过半,总计伤亡1.6万余人;民主联军也负出了伤亡8000人的代价。

    蒋介石得知自己的部队占领了四平,甚为高兴。当天,他把他的喜悦之情写进了日记。然而,他不知道,他尽管攻克了四平,却依然还是输家。因为他即使伤亡了1.6万余人,民主联军主力也未被消灭,林彪指挥民主联军部队悄悄地撤离四平,这一行动只不过是暂时的战略退却。

    5月19日,蒋介石给杜聿明打电话,命令杜聿明指挥部队继续前进,一举攻下长春。杜聿明深知,四平战役蒋军并未取得胜利,长春不那么好打。但他又不敢违令,只好答应按蒋介石的指示办,并告知攻克长春还需做些准备工作。四平保卫战,是解放战争战略过渡阶段全国打得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个战役。此战表面是以蒋军攻占四平街而取胜,真正的赢家却是林彪统率的东北民主联军。但有趣的是,蒋军在东北却召开了一个大规模的庆功会,还给一些参战部队的将领如陈明仁等人发奖授勋。其宣传工具也乘机大造舆论,说什么“林彪败走麦城”,“国军在四平街取得大捷”,“消灭大批的共军“等等。

    事隔多年,对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吉林四平的这场大战,党内、军内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此战时间打得过长,还有人认为根本不应该打。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老一辈军事家黄克诚大将。

    据黄克诚说,敌人倾其全部主力再度猛攻四平时,集中了8个军的兵力与东北民主联军作战,其中新一军、新六军和青年军第二O七师(相当于军的兵力)全系美械化装备,其余的5个军也都是半美械化装备,有一定的战斗力。相比之下,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一线的兵力要少得多。虽然后期又调来了山东部队的第七师和新四军的第三师、第八旅一部参战,但仍未能根本改变敌我力量悬殊的态势。

    蒋介石集团发内战以来,集中力量向解放区全面进攻,叫嚣:“在三个月到六个月内解决关内内问题,然后再解决东北问题。”1946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如开最高军事会议,谋划进攻解放区的策略,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会后直飞沈阳,立即召开东北“剿总”高级会议,鉴于东北的兵力不足,无力同时对南满和北满的共军发动攻势,根据共军南满部队对沈阳造成的极大威胁,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首先消灭东北民主联军的南满主力,占领南满解放区,从而切断与华北解放区的联系,阻隔与山东解放区的海上通道,等待时机,再从关内抽兵支援东北,尔后,再转兵北上,占领北满,从而夺取东北全境。

    中共中央根据国民党军正在全国大举进攻的情况,两次电告东北民主联军:“积极做好的战争时准备工作,务必8、9月准备完毕,待命行动。”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重要指示,民主联军发出《南满任务及东北斗争方针》的指示,提出了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满紧密配合,集中优势兵力,主动打击国民党军的作战指导方针,积极备战,从各方面做好痛迎国民党军新一轮的攻势。

    为了加强南满的领导工作,1946年10月,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决定:派东北局付书记、东北民主联军付政委陈云和东北民主联军付总司令肖劲光来南满工作。11月4soudu.org日,中共中央决定,陈云任南满分局(辽东分局)书记兼任南满军区(辽东军区)政委,肖劲光任南满军区司令员,肖华任南满分局付书记兼南满军区付司令员、付政委,确定东北民主联军3纵4纵和三个独立师坚持南满斗争,12月11日至14日,辽江军区在通化七道江召开军区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贯彻东总军事布置,讨论如何坚持南满与国民党军作战问题,出席会议的有:辽东军区领导、第3纵、第4纵领导及各师领导,会议在坚持南满还是北撤的问题上产生重大意见分歧,陈云得悉情况后于13日连夜赶往七道江,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就坚持南满斗争的重要意义发表了讲话,陈云说:“东北的敌人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是向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下尾巴,我们如果松开这条尾巴,那就了不得,这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如果我们抓紧了牛尾巴,敌人就进退两难。”他指出:“如果我们五个主力师北上,敌人在南满就无后顾之忧,他们就会出动十个师跟进北上,而我们留在南满就能牵制敌人的4个军!”与会同志很快统一了认识。12月16日,南满分局、南满军区致电中共中央、东北局、东总和林彪,报告会议确定的方针的军事部署。

    杜聿明高嚷着要把南满的民主联军“赶到长白山上啃树皮,挤下鸭绿江里喝凉水”,眼见得他们就没有立足之地了。没有想到不出一个月,民主联军居然在临江再次干得热火朝天起来,遂下令各路大军:整兵出发,直捣临江!

    经过治疗马学武的腿部伤势有了明显好转,今天上级给炮营委派的金教导员来野战医院看望马学武,他们是老战友了,1941年反扫荡时,同在一个连队,马学武是连长。金是付指导员,听说队伍又有新的任务,马营长通过教导员向上级请求立即回部队!

    这天正巧师里杨政委带领政治部的同志来野战医院,看望伤病员,杨政委在延安时是马营长的团政委,这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长征的老红军,当年还是勇夺庐定桥的十八勇士之一,马营长见到杨政委赶忙下床敬了个军礼,政委:“免了,免了”,马营长说;“老首长我的伤早好啦,已经可以下来行走了,”政委笑着指着马营长说:“小鬼,你给我好好养伤,仗有得你打。”马营长“你不信找医生问问去?”主治医生将马营长的病历拿给政委看,并说:“弹片插进了大腿肌肉,幸好在没有伤着筋,现在恢复的很好”。马营长趁机死磨硬磨,最后政委问他:“真的没有问题了?”马营长兴奋的再次行了个军礼说:“报告首长,一定没有问题!”就这样马营长出院归队了。

    马营长在通讯员小亮的陪同下,分别骑两匹大马回到了炮营驻地,战士们列队欢迎马营长的回来,晚上教导员让火房改善改善生活,马营长、金教导员及各连连长围座在土坑上一边喝起了小酒一边闹起了家常,这时,外面漂起了小雪,,,,,第二天,国民党军在东北保安付司令长官郑洞国的指挥下,亲率国民党统率新6军、第60军、第52军、第71军的91师,向我八道江、辑安和临江发起进攻,妄图打通通化至辑安的运输线,完成对通辑铁路的封锁,之后将民主联军消灭在长白山之中。

    按照东总和辽东军区的指示,4纵将组成3个团挺身而出插入敌后,干扰敌人的作战部署,3纵在司令员的指挥下,先以运动防御节节阻击民党军的前进,在国民党军主力西调后,快速向通辑线实施反击,3纵和4纵的炮兵团加上独立师的炮兵营,向盘剧在通辑线上的敌人开炮,攻克热水和六道沟门等地,国民党军195师退至通化。

    1947年1月5日,就在郑洞国率兵进攻临江之时,林彪看到南满的国民党部队已经都被3纵和4纵牵制住了,立即致电万毅、李天佑、梁兴初、刘震、吴法宪、陈光、杨国夫等人:迅速带领部队,跨过松花江,进攻其塔木。

    哈尔滨的积雪已经到了膝盖,松花江的坚冰几近三尺。

    1纵部队一马当先,踏过冰河,兵分三路。1师在其塔木西南的张麻子沟一带负责阻击来自九台方向的敌军援兵,2师在其塔木以南的张家屯一带阻击来自乌拉街方向的敌军援兵,3师主攻其塔木。

    1月6日中午,其塔木突然被来自松花江北岸的东北民主联军团团围住。

    其塔木,虽然只是位于德惠东南的一个小镇,却是国民党王牌新1军据守吉林、长春的重要外围据点。新1军38师在这里留守了一个营及后勤部队约700人。他们在镇子里修筑了坚固的工事,街心大碉堡是守军指挥中心,镇子外围设置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地堡,这些地堡环绕着小镇,首尾相接,各地堡之间有堑壕相连,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防御体系。由于当时正值隆冬,积雪把所有的明堡暗堡全都覆盖了起来,与大地连为一体,难以分辨。

    1月6日17时,1纵3师率先向其塔木展开攻击。但拿下这座覆盖着厚厚冰雪的白色小镇却远不是他们想像得那样容易,等遭到了不小的损失后,他们才发现,镇子里处处是暗堡,并且防守着的都是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国民党老兵。

    枪声连连,硝烟弥漫。打到1月8日,国民党守敌突然一片混乱。九台和德惠等方向赶来的援兵都已陷入民主联军的包围,其塔木已经孤立无援。几阵乱枪之后,国民党兵分散溃逃了。

    3师在整整三天的浴血奋战中,以伤亡603人的惨重代价,共毙伤敌人550余,最终夺得了其塔木。而其塔木的攻取恰恰是由于九台和德惠方向的胜利。

    九台方向的战斗集中在一个叫张麻子沟的地方。一纵的1师在那里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此次作战,打破了国民党军企图打通通辑铁路和公路的妄想,歼灭敌人近5000人,完成了一保临江的战斗任务。

    2月初至,寒流渐渐地弱了,南满地区的气温开始慢慢回升。

    杜聿明等不下去了,决定再进南满!这一天是1947年的2月3日,国民党军二次进犯临江。

    敌52军的195师、2师及新6军的22师、207师纷纷出动,直取临江,另外,一贯孤立独行的195师又是沿路狂奔。

    195师与侧后援军已经拉开了大约一两天行程的距离。肖劲光和肖华看着地图上的标记说道:“我们可以出动三纵主力和四纵的10师,先打掉这个贪功冒进的195师。”

    积雪没膝,寒风呼啸。3纵立即投入战斗,他们沿着山沟迅速靠近195师,并于2月5日凌晨率先消灭了一个敌军先遣营。

    195师师长陈达林因多次与民主联军交战,变得异常狡猾。得知先头部队被歼,立即调头回撤。三纵一路追击,最后,仍然让陈达林带着残存的1,000多人侥幸逃掉了。

    敌人在眼皮子底下脱逃,我军是追还是不追?3纵领导向肖劲光请示。

    肖司令员指示:“不必再追,迅速消灭附近207师的一个孤立团。”

    2月7日,3纵再经一夜激战,全歼该团2,000余人。至此,前来进犯的国民党军一一被击溃,其他各路不敢再进,此时,二保临江战斗胜利结束。

    杜聿明本以为乘南满的民主联军缺少补给、难耐寒冬,可一举将其消灭于长白山附近。不想,二打临江比一打临江败得更惨,自是心中不服,于是,他再次调集兵力,于1947年2月16日,发起了第三次对临江的进攻。

    这一次,杜聿明出动了5个师,兵分四路,71军的91师为中路主力;52军2师为右翼;新6军22师与附近的60军暂21师共同作为左翼,配合91师进攻。

    肖劲光、肖华得到前方报告,立即展开部署。

    肖劲光看了半天地图,忽然抬头望着肖华:“杜聿明这次不光来得快,还来得紧了。”

    这一次,杜聿明吸是取了以往的教训,加强了各师之间的联系,各路人马相互协调,对于民主联军来说,正面攻打的难度相当大。

    肖劲光又看了看地图,“那也不是无懈可击,你看,左侧的暂21师因为要与22师同进,不得不向外开展,部分边缘队伍已经无法得到其他各路的照应,我们就从暂21师入手!”

    3纵立即出发,以一个师的力量正面阻击敌91师,牵制主力,其余两个师转往左侧,于18日发起突袭,经6个小时的战斗,顺利地解决了暂21师最外侧一个团的敌人。

    暂21师被打,91师立刻逃跑。其中一个团带着一个工兵营无意中偏离了大部队。3纵乘机于21日将这股力量一举全歼。

    已经先后有两股力量被消灭,国民党军再也不敢分散。三路人马你呼我应,紧靠在一起,齐头并进。

    敌人的195师因屡遭民主联军的打击,吃尽苦头,再也不想真刀真枪地杀了,只是坚守不出,并利用当时的寒冷天气,向城外的雪地浇水,冻成冰坡以助防守。但是,4纵知难而进,克服困难,日夜攻打,195师只好向杜聿明求救。

    此时的杜聿明气得不行,立即调令89师和54师前去增援。可两师刚开到通化即向杜聿明复命:南满民主联军见我外援已到,于3月22日撤出,不知去向。

    杜聿明听到此消息面色铁青,心在想:这个林彪,我在南面时,他非要打北面,我到北面来,他又在南面挑起战火,可等我们援兵到时,他却比谁都跑得快,难道国军就是用来南北跑腿的吗?

    一气之下,杜聿明旧病又复发,卧床不起。他将指挥权交给副司令郑洞国,自己则准备养病去了。

    可怜的郑洞国只好捡起这个烂摊子,回到抚顺营盘车站的指挥所,按杜聿明的要求,开始布置向南满临江根据地的进攻。

    由于89师和54师刚刚来到南满,郑洞国感觉自己的力量加强了不少。于是,动用可以调动的10个师,准备全力一战,彻底消灭临江根据地的民主联军。他令207师、14师、25师、新22师、2师、89师、54师162团、184师、182师、暂21师于3月28日一齐出动,兵分四路,迅速剿灭临江之共军。

    国民党10个师,而临江地区的民主联军只有4个师的战斗力,每个师平均6,000人,敌众我寡非常明显,临江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起来。

    面对敌人的增兵,林总来电过问其战略部署。

    陈云电告林彪:“我们已集中两个纵队的五个主力师准备打运动战。我们下定决心,不惜将3纵、4纵打掉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也一定要保住完整的长白山。因为此次敌兵多,又相互靠拢,我们已决心要打几个恶仗、硬仗、较冒险的仗。若无此决心,则必然这样也不便打,那样也不便打,其结果必然是部队拖垮,山头失守,贻害全局。”

    战斗决心已下,一场反攻势在必行,那么,谁来指挥这场战斗?陈云和肖劲光经研究决定:为统一前方部队的作战,由曾克林和韩先楚共同组织前方临时指挥部。

    这个时候,由于程世才已经担任军区副司令员一职,已不再兼任3纵司令员,由曾克林指挥3纵,韩先楚仍然是4纵副司令员。

    当天晚上,3纵和4纵的领导聚在一起,共同研究作战方案。3纵主张“柿子先拣软的捏”,先打中路较弱的暂编21师。这样比较把握和稳,成功之后再乘胜扩大战果。

    韩先楚则坚持“擒贼先擒王”,他站起身来说:“我认为还是打敌89师合适,因为这个师是这次敌人主要进攻的一路,消灭了它,敌人的全面进攻就可能被粉碎,这是关键的所在。”

    曾克林摇了摇头,担心地说:“89师是蒋介石的嫡系,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北有敌人暂编21师、184师,南有新22师、52军第2师,打起来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战斗,各路敌人增援上来,我军就有被围的危险。因此还是先打暂21师为好。”

    韩先楚反对:“89师刚从热河调过来,人生地不熟,不了解我军作战特点。他们过去一直与我军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作战,没吃过大亏,盲目骄傲,急于冒进,容易上钩。南路的22师和第2师距离较远,北路暂21师和184师可以用我们的9师把他们顶住,集中7师、8师、10师三个师,加上军区、纵队的炮兵,完全有把握把他们消灭。”

    两个纵队的领导在作战对象的选择上出现分歧,互不服气。最后,会议决定将双方意见同时报告辽东军区,请陈云和肖劲光裁决。

    电报发出还不到两个小时,陈云、肖劲光发来复电:“同意韩先楚的意见,并由韩、曾统一指挥3纵、4纵,争取彻底歼灭敌军89师。”

    我3、4纵的部署刚刚完毕,敌军89师就推到了临江的跟前。

    89师隶属石觉的国军13军,当初曾在杜聿明的督促下首批冲过山海关,此后多次与民主联军的地方武装作战,很少跟正规军接触,迄今还没有真正尝到过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的厉害。所以,它推进得最快,54师的162团紧跟其侧。到4月1日,已推进到红石砬子等地,形成了明显的突出部。

    见时机已经成熟,韩先楚飞兵抵达红石砬子,赶在89师的前面。89师见前面出现民主联军,急冲冲杀了过来。韩先楚使出拖刀计,且战且走,一直将89师带到柳条沟一带的山间谷地中。

    诱敌深入途中,韩先楚通知3纵,迅速靠拢,准备战斗。4月3日早晨,各师都已到达指定位置,89师一进入口袋,总攻就开始了。

    一时之间,硝烟四起,炮声隆隆,89师在3纵的强大攻击下,被逐渐压缩到红石砬子中心地带,4纵炮团发起了猛烈轰击,进入包围圈的敌军立即乱成一团。

    几阵炮火之后,韩先楚一声令下,民主联军的战士争先恐后,呐喊冲锋,经过两小时激战,到下午17时结束战斗。

    这一仗,13军的89师和54师的162团宣告覆灭,民主联军共毙伤和俘虏敌军1万余人,仅有89师师长和两个团长带领400多人趁机逃脱

    在坚持南满的斗争中,马学武和他的战友们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并荣获了战功。

    1947年1月至4月,在我军先后发动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中,炮兵部队在前一段整顿训练的基础上跃跃欲试,纷纷要求参战,前后共有多个连队参加了这次战役,显示出现代战争中,火炮攻坚的威力。为了总结实战经验,民主联军在双城召开第一次炮兵会议,炮纵朱瑞司令员对炮兵一年来的建设和作战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总结报告中,根据我军的历史环境、作战特点,结合靠山屯、焦家岭、城子街、德惠等战斗与广大指战员的实践和自己的体会,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于我军当时战况的战术原则,如集中使用火力,快、准、猛、攻坚作战,步炮协同以直接瞄准、抵近射击等。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