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以文制武


本站公告

    太阳更低了,血一般地红,风吹动树梢,刷啦作响,混杂着痛苦的呻吟和无助的哀嚎。

    杜老八咬牙忍痛,拖着被箭射伤的腿,艰难的爬到王小乙身边,急切的呼唤道:“小乙,小乙。”

    王小乙脸色苍白的可怕,嘴唇干裂得迸开了血口,听到叫声,他费力的睁开了眼睛,辩认了一下,用微弱的声音说道:“老八哥,我们要死在这儿了吗?”

    杜老八苦笑着,“是啊,吴三桂这个王八蛋,把伤兵都扔下,跑得没影了。”

    “咱们就是这个命啊!”王小乙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也不知是想哭还是想笑,“打胜了也许还能捡条命,这打败了就没人管了。”

    “明军追上来也不会浪费粮食、药物救咱们这些人。”杜老八仰躺在地上,望着天空幽幽说道:“咱们都留了辫子,倒希望他们能上来补一刀,来个痛快,也省得饿死、渴死、疼死。”

    两行眼泪从王小乙的颊上流下,将脸上的尘土冲出两道沟,哽咽道:“老八哥,我想老娘了。”

    杜老八无言,半晌缓缓叹了口气,“小乙,你还有个老娘,我的家人还不知道是死是活呢?”

    隐约的马蹄声soudu.org从远处传来,被丢弃的绝望的伤兵大多数都收住了声音,有些不甘心的拼力拖着伤躯向路旁的树林里爬去。

    “听天由命吧!“杜老八哀叹一声,闭上了眼睛。

    ………………………

    熊熊的火焰绵绵有一里,将道路封得死死的,夏国相阴沉着脸,听着手下将领的汇报。

    “禀将军,两侧树林里有陷阱、竹签、暗箭,光线又暗,部队前进缓慢。”说完,军官低下了头,静待夏国相发火。

    半晌的沉默后,夏国相强压心中焦急,从容说道:“督促士兵,加快清理速度,前面的敌人狗急跳墙,方才使出如此招数,砍树、点火、设陷阱,他们也是相当疲累,持续不了几天了。再有几十里就是峨山,只要冲过去便安全了。”现在自己是万万不能露出焦躁不安的神情,否则军心必散,好在岳父大人已经偷偷的离开了大队,明军的探子应该只注意大军的动向,不会留意到吧?

    大火的另一面,咸宁侯祁三升指挥着手下继续着放火大计,一捆捆树枝、杂草堆放在道路上。

    看着显出疲态的士兵,祁三升皱起了眉头。由于兵力不足,不可能两条路上都设置足够的力量强行阻击。所以这条路上除了前去夺取峨山的马宝五千人马外,只有他这一千五百人作为迟滞清军行动的机动人马。这些天的骚扰,清军疲惫,他们也是不轻松。

    几匹快马从北面疾驰而来,骑士都是风尘仆仆。

    “禀侯爷。”信使上前报告道:“马将军得到通报,已经率军南下通谷口,并且转告侯爷,可以后退合兵一处,阻击北窜清军。”

    “好。”祁三升大喜,这下子清军可是要完蛋了,“把有马的都留下,等清军来了点火,剩下的大队随本侯爷北撤,准备打大仗了。”

    …………………………

    沙盘上,红、绿色的小旗插得好看,朱慈煊笑容满面的瞅着直乐。

    参谋部里气氛没了前几日的紧张,参谋们笑呵呵的推演着战局。

    “后路一断,想全身而退很难哪!”

    “不全歼也能杀他个七七八八。”

    “只要拖住清军的脚步,等其粮草一尽,不攻自破。”

    ……………………

    朱慈煊虽然很高兴,但还是很谨慎的问道:“贺卿,大家是不是对战局过于乐观了?吴三桂的总兵力还是要强于我军的。”

      “回殿下。”贺九义稍微想了一下,解释道:“孙子兵法有云: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所谓军争,就是战场主动权的争夺。清军后路被断,粮草不继,虽然兵力还多于我军,但已陷入被动。前面有晋、巩二王,皆通习战阵,用兵如神,想来清军是凶多吉少啊!何况时间上清军即便想出昆明接应,也是来不及了。”

    “原来如此。”朱慈煊点了点头,“可兵法上说: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晋王如此布置,我军的伤亡……”

    “殿下多虑了。”贺九义微微一笑,觉得能给朱慈煊答疑解惑是非常长脸的事情,“吴三桂军围攻元江不下,已疲惫不勘,锐气已失,是为疲师,非为归师。其次,清军乃迅速后撤,且斗志渐失,不可称之为穷寇。孙子重变,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溃也。”

    “学会和运用是两码事。”朱慈煊恍然大悟道:“孙子兵法流传甚广,但百战名将却屈指可数,便是这个道理。熟读兵书便以为百战可胜,实在是幼稚啊!”

    “殿下所言很有道理。”贺九义赞同道:“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实为赵括之流,不经战阵,没有变通,是为取败之道。”

    “孤明白了。”朱慈煊叹了口气。

    明朝以武立国,接受宋代教训,没有采用以文抑武的政策,相反大幅度提高武官级别,而且明太祖朱元璋还明确规定文臣不得封公侯,最高只能封伯爵。设置最高军事机构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每府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副手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朝廷各卫的指挥使都是正三品,各省的军事长官都指挥使为正二品,要高于本省的行政长官布政使(从二品)。地方各卫的指挥使也是三品官,千户所的千户为正五品,百户所的百户为正六品,都远高于知县(正七品)。

    但是这套武官系列到了明中期后就运转不灵,朝廷陆续在各地设置“总兵”作为某一部队的总指挥,以下也不再按照原来的序列任命军官,而是另行委派参将、游击、守备等中级军官作为基层部队的指挥官。另行委派千总、把总之类名目的军官来组织指挥小部队。而在这些武官之上具有战区指挥权的却往往是朝廷派出的文官担任的“提督”、“总督”、“经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