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风浪再起(一)


本站公告

    唉,刚回到广州。这两天精神不佳,码不了字。其实感冒刚刚好,只能看看电视和书籍,脑子里想不出什么,发上一章了事。

    算算都已经一百章了。呵呵上架的事是不可能了,小休也不敢上架,这样的更新速度我就算上架了也觉得对不起大家。只是慢慢更新着,希望能好好写下去。再次谢谢支持的朋友!

    ************************

    小泉三郎带着一群倭寇冲到土墙前面,林景清手一挥,大叫一声:“射!”

    队里的十名弓箭手十箭齐发,将几名倭寇射翻倒地。

    小泉三郎见到迎面而来的官兵,先是一怔,随即镇静下来,迅速将队伍排成“一”字形,大步上前迎战。林景清命令将士们后退几步,用弓箭和飞刀迎头射击,“啪啪”几下,把倭寇打得趴下一片了。

    小泉三郎见势不好,马上招呼手将剩下的人很快变换成两路纵队围攻过来。

    林景清大喝一声,率先跳出与百余士兵一齐出击。这下有如猛虎下山,百余士兵士气高昂,再加上装备比起这些倭寇要好得多,倾刻间便把敌军分割得七零八落。将士们在林景清的指挥下猛冲猛打,倭寇溃不成军。独眼龙趁着混乱之际,跟着剩下来的倭寇夺路而逃。林景清大喝一声:“追!”。一阵脚步声如鼓响去,一口气又追杀了几十个敌人。

    这一仗,缴获了长枪、弓箭等战利品多件,救出被掳的男女上百人。

    回到镇里,得知消息赶来的几个镇管事迎了过来,失声而道:“嗨呀,将军,饭刚做好端上来了,还没凉呢!”

    林景清在士兵的簇拥下来到吃饭的地方,一摸饭碗,果真还有热气,便笑笑道:“那敢情好,都不用再热了。打了一仗,大家也饿了,我们放开肚子吃!”

    将士们轰地一声答应了,当soudu.org即大碗大碗地吃起饭来。

    “连一顿饭功夫都没用就大获全胜,林千总真神啊!”附近的百姓奔走相告,百姓都是欣喜若狂,他们纷纷从藏身的山外跑回家,集合好队伍,敲锣打鼓,抬着大匾来感谢林景清。林景清连连摆手:“太早了,太早了,说不定倭寇的大批人马还在后头呢!”

    想到此处,林景清只好谢过老百姓的好意,留下一小旗士兵四处打探,又火速赶往军营,将小股倭寇侵犯福州的讯息传给了上司。

    就在林景清紧张地备战之时,清晨的南京港口那边此时却是张罗结彩地迎接着一只船队的到来。

    当然,如果要称这只船队为舰队的话,那么也未免寒酸了一点。这只由十数只大小不一的船只组成的船队,最大的一艘是中号宝船,有37丈长,15丈宽,在多艘小船的拱卫之下,倒颇有巍巍然之态。

    码头之上,却是旗帜招展,官员林立。一队卫兵将码头一角占住,拱出一条道来,让船队上的人下船后直接从他们的护卫之下进入南京城内。

    而码头上忙碌的人们虽然好奇,但迫于士兵们的冷峻眼光,只好在忙碌中抽空看一眼。

    那些船估计是夜里到的,甲板上此时静悄悄的,只有几个人在那里活动着。看装束,虽然与本朝人有些相异,却也相差不大。

    就在士兵们将码头一侧开辟出来之后,最大的那只船上终于有了动静。

    一伙倭寇打扮的人出现在了船头甲板之上。

    码头上的人们借着日光看清了他们。起初大家还不是很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等他们全部出现,那腰间挎着的倭刀,却说明,这,真的是真的不能再真的倭寇了(汗一个,这确实是饶舌得不能再饶舌的一句了……)。

    虽然早先就有传闻,倭寇会来明进贡,便现在民众看到,还是觉得有些诧异――以及一丝丝的怒火。

    先前,福建那边不是与倭寇干了几仗么?

    这群狗日养的,被打趴下了便伏下身过来讨点吃的么?

    不过,码头上忙碌的人们只能腹诽几句,朝廷的想法,可不是他们这些普通下层民众能够过问的。

    其实,只要不威胁到他们_4460.html的生活,这一群不关事的倭寇,又会有多少人去关注呢?

    而对于南京的大部分官员来讲,这也只不过是一次例行的接待而已。

    当然,或许有人还能从中得到些许好处也未定。

    只有一些或正直或迂腐的官员会不屑地咧咧嘴道:“一群夷蛮……不就送点破烂到大明来吗?费那么大力气做什么!”

    然而大明的最高领导者,成化皇帝的态度却是非常清楚。四夷降服是大明教化所致,日本人来进贡,正是被我大明打怕了,教化了,既然服从大明的领导,那么按制度来就是了。反正大明也不缺金银财宝给他们,只要他们听话,一切好说。

    只不过这一切对于林景清,却未免让他有些担忧了。

    倭寇是什么啊,分明就是一只永远不会改性的狼啊。

    这边说进贡,那边却仍然有小股倭寇骚扰着大明沿海。哼哼,如果大明政府再放任下去,怕不是让倭寇嚣张到了天上去吗?

    南京这边,负责接待倭人进贡的是南京礼部侍郎张春印。本来迎接倭人按朝廷的意思,是用不着这么高级别的官员的,但是这只船队的人却声称他们有倭国国主的国书,这就由不得朝廷不重视了。

    在明朝与倭国的交往当中,讲求实利的幕府通过形式上称臣进贡,在中获得最大的实惠,所需求的铜钱得以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相反,明朝则在付出数倍的于贡物价值的赐品,为承担日进贡使团在中国的一切食宿用度费用,免费提供其归国途中一月所需口粮的同时,所得到的只是空洞的称臣和奉正朔,及幕府对倭寇的控制而已。不过幕府对倭寇的限制还是有相当的成效的,从前朝的事例可以看出,因此朝廷为免麻烦,倒也愿意接受倭国的所谓进贡,尤其是这种绝对官方的进贡。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