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节


本站公告

    作为有着“世界战斗机”之称的先进战斗机,‘F-35闪电Ⅱ’在面世之初,便完全是以一种全新的战机理念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当五角大楼提出的“通用低成本轻型战斗机”和“联合先进攻击技术”的新概念在洛克希德-马丁与公司研制的X-35上初现的时候,美军便选中它并命名为F-35联合打击战斗机(JSF)。2000亿美元的研制经费、8个国家的参与合作,预估市场有4000架需求意向,一切的一切都给‘F-35闪电Ⅱ’太多的光环。

    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同时采购了‘F-35闪电Ⅱ’最为自己的打击力量的构成部分,空军以购买了1763架F-35/CTOL常规型,海军则购买了480架F-35/CV海军型,而海军陆战队则采购609架F-35STOVL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作为第二大采购国的英国皇家海军、空军也分别购买60架和90架‘F-35/STOVL’。

    作为JSF研制参与国之一的日本,在2010年也购买了100架‘F-35/CTOL’来充实自己的航空力量,以保障自己在东亚地区的空中优势。

    而在去年的大陆战争中,‘F-35闪电Ⅱ’曾与中国空军交过手,尽管技术处于全面先进,但美国海军和陆战队的‘F-35闪电Ⅱ’机群最后还是被淹没在中国空军的机海之中。

    但正是‘F-35闪电Ⅱ’在战争中的表现使得中国军方痛定思痛,在战后立即加快了国产新型战机的采购、装备速度。‘歼-14’、‘歼-10C’、‘歼-10E’、‘歼-11F’这些之前只是少量装备部队或是刚刚定型投产的先进战机立即成规模的大量生产,并且成建制的装备到空军、海军航空兵各一线作战部队。

    从成军到形成战斗力,中国空军和海航只用了不到六个月就完成了这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武器换装。这是在整个人类武器装备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速度。这种奇迹的创造很大程度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当美军的‘F-22猛禽’先进战斗机全面进入东南亚的时候,当日本空军西南、西部航空方面队的‘F-35闪电Ⅱ’开始准备‘东海有事’的时候,中国军方感觉到了两肩之上无比沉重压力。

    虽然‘歼-10A’、‘歼-11A’战斗机作为国土防空已经足矣,但要想真正的走出去,拒敌于国门之外,就必须有一支真正强大的空中力量。不仅仅是立足于国土防空而且还需要发展成为一支进攻型的空中力量成了中国军方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遭受到连续不断的弹道导弹打击之后,日本空军所装备的‘F-35闪电Ⅱ’已经所剩无几。这次为了能够取得局部的短时间空优,掌握一定的制空权,掩护九州守军的撤退,在军部的协调下,航空幕僚监部咬咬牙,投入了十四架‘F-35闪电Ⅱ’,从低空直插九州,试图给予中国空中力量以突然袭击,配合高空突防的‘F-15J’战斗机和‘F-2’支援战斗机群打破中国空军在北九州上空的绝对空优,从而确保九州守军的安全撤离。

    虽然‘F-35闪电Ⅱ’在研制之初便定位了隐身的性能,但其雷达隐形被设计成只在I/J波段有效,也就是能有效地对抗战斗机火控雷达和机动野战防空系统雷达。但在‘KJ-2000S’预警指挥机的波长更长的分米波波段-L波段,JSF是根本无法遁形的。而且与‘F-22猛禽’先进战斗机一样,‘F-35闪电Ⅱ’在红外波段是根本不具备隐形性能的。由预警机或高性能地面雷达引导,或使用被动射频传感器定位,任何三代战斗机都可以迅速的发现并捕捉到‘F-35闪电Ⅱ’的踪影的。

    在接到‘KJ-2000S’预警指挥机的拦截指令之后,代号为‘猎隼’的空2师3团1大队的十二架‘歼-11F’战斗机迅速的扑向拦截空域。面对这些低空突袭的鬼魅,气势汹汹的‘歼-11F’一上去便是对着‘F-35闪电Ⅱ’拳打脚踢。数十枚‘PL-12’如同死亡之花一样的绽放,劈头盖脸的迎着‘F-35闪电Ⅱ’机群呼啸而去。

    ‘F-35闪电Ⅱ’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可以为飞机提供全向、宽频的保护。嵌入主翼的前、后缘和水平尾翼的后缘的6个低可视度电子战天线成了‘F-35闪电Ⅱ’保护伞的组成部分,一个天线能够识别敌方雷达的工作模式,还有两个天线则可以确定敌对雷达辐射电磁波的入射方向,而另外三个电子战天线是为四通道宽频电子战接收机,这样组成方式使得‘F-35闪电Ⅱ’能够从容不迫的面对来袭的导弹。

    埋置在机身四周的不同的部位上六个红外传感器,配合代替普通战斗机上的平显功能、视场范围是40度×30度的先进头盔综合显示器(HMD)让‘F-35闪电Ⅱ’飞行员在面对呼啸而来的‘PL-12’空对空导弹时,能够迅速的作出反应。

    与机身设计融合在一起的AAQ-37光电分布孔径传感器系统(EODAS)为‘F-35闪电Ⅱ’的飞行员提供了一个围绕飞机机身的360度无死角全景视野。这样在躲避导弹时,飞行员就无需紧张的左右环顾,便可发现尾随或是从侧面袭来的导弹。

    几乎在同时,‘F-35闪电Ⅱ’联合打击战斗机上装备的拥有众多的对空和对地工作模式的‘APG-81‘有源电扫相控阵雷达也迅速的锁定了中国战机群的方位。战场态势迅速的通过战术数据链系统在整个‘F-35闪电Ⅱ’编队之间完成共享,这一点是JSF最大的优势。

    功能强大的综合核心处理机(ICP)迅速完成了数据计算,内部武器舱打开,‘AIM-120阿姆拉姆’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脱离挂钩,下落、发动机点火,身材修长的‘AIM-120阿姆拉姆’挟烟带火的飞向迎面扑来的‘歼-11F’机群。

    和以前战斗机座舱不同的是,‘F-35闪电Ⅱ’座舱内的仪表盘和各种仪表甚至是平显都被一块大型的彩色数字式触摸式大型平板液晶显示器给取代,界面十分简洁。四种显示模式,显示窗口大小可以任意调解,配合先进头盔综合显示器。‘F-35闪电Ⅱ’真正的做到了‘世界最先进’。

    但‘歼-11F’也不是吃素的,当‘F-35闪电Ⅱ’开始机动躲避来袭的‘PL-12’空对空导弹时,并作出反制的时候。‘歼-11F’这种脱胎于中国空军‘歼-11A’制空战斗机,与其祖先-俄制‘苏霍伊-27侧卫’战斗机简直是天壤之别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也开始面对呼啸而来的‘AIM-120阿姆拉姆’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

    180度的下降滚转,反向滚动地向后拉操纵杆,使战机下降,保持持续的拉力直到战机水平并朝向反的方向。一般的情况下,破S只适合躲避机炮的射击,而并不适合在导弹环境中。因为由于可快速的获取速度,破S在只使用机炮的环境下是个极佳的脱离机动,而在导弹环境中破S通常是无效的,这是由于导弹拥有较远的射程。但‘歼-11F’却可以成功的将破S机动发挥到淋漓尽致。

    迅速的拉起,连续的下降滚转,在‘AIM-120阿姆拉姆’即将咬上战机的时候,迅速的增加离轴角,利用最大的瞬间转弯速度下滑,同时释放诱饵弹,‘歼-11F’几乎把‘侧卫’的机动性发挥到了极限。

    双方的超视距空战很快的有了结果,2:1,两架‘歼-11F’被击落,一架‘F-35闪电Ⅱ’被打得凌空爆炸。毫无疑问两种先进战机之间的对决并没有由此终结,高速疾驰的战斗机很快的冲进中远距空空导弹的拦截射程,相互缠在一起,开始了考验战机性能和飞行员技术的‘狗斗’。机炮、格斗飞弹纷纷磨刀霍霍。

    尽管‘F-35闪电Ⅱ’有着‘世界最先进’战斗机的光环,但在低空状态下,和机动性能极佳的‘侧卫’交手,太过计算机化的‘F-35闪电Ⅱ’根本占不了太大的便宜,这一点在大陆战争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在面对中国空军大批‘歼-7G’战斗机的低空贴身缠斗中,‘F-35闪电Ⅱ’往往死得很难看,更何况‘歼-11F’是一种完全与‘苏-27’不同的战斗机。JSF的糟糕机动性能使得其在与‘歼-11F’的交手中很是吃亏。

    具有红外制导功能的‘PL-9C’格斗弹往往死死的咬住‘F-35闪电Ⅱ’的尾喷口,任凭其作出任何的机动,都如同恶狼样的死咬住自己的猎物。而相比之下,日军的AAM-3格斗弹就差多了。这种由三菱公司根据‘AIM-9LSideWinder响尾蛇’空空导弹改进而成近距格斗导弹虽然采用红外导引头并具有全向攻击能力,但作战性能却很是糟糕。往往在‘歼-11F’释放的红外诱饵的欺骗下,昏头转向的冲进诱饵中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