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韩信的“忍辱负重”进一解


本站公告

    为韩信的“忍辱负重”进一解

    关于韩信,今古之论者众说纷纭,但在一点上大家几乎达成共识。这种共识就是韩信的“胯下之辱”体现了他智慧上的审时度势与高瞻远瞩以及性格上的忍辱负重与能屈能伸。这两点是一切出身寒微的大英雄必须具备的两种品质。例如刘备。

    “忍辱负重”不是怯懦,这一点自然没有异议。易中天为此举出三种情况加以说明。

    第一种情况,胆战心惊,魂飞魄散。一见了流氓就双膝发软扑通跪地,典型的软骨症患者,可以归入懦夫行列。但是韩信当时的神色,《史记》上记载着三个字:“孰视之”,意思是两眼注视着对方看,如果是胆怯,不可能“孰视之”,所以韩信不是懦夫。      第二种情况,能屈能伸,顾全大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韩信当时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种想法可谓高瞻远瞩。但必须忍受一番奇耻大辱,否则很难修成正果,勾践是这样,韩信也是这样。“忍”的结果是什么呢?“一市人皆笑”,大家都在嘲笑这个老是带着把剑的貌似壮士的人原来是那样懦弱而卑怯之人!但是只有韩信自己清楚,他不是懦夫,他是英雄,他有一飞冲天的本领,只是时机尚未成熟。/

    第三种情况,以牙还牙,兵刃相见。这是典型的“水浒梁山”的作风,该出手时就出手,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阪夫走卒,给你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直接后果呢,可能是玉石俱焚,两败俱伤,可能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也可能是旗开得胜,凯旋而归。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明正典刑,锒铛入狱。杀人固然偿命,而被杀者也是短命,即使漏网之鱼,也是在劫难逃。韩信虽然勇猛,但他的勇猛不是项羽式的匹夫之勇,而是身藏不露的勇猛,蕴藉丰富的勇猛!

    “士可杀不可辱”,韩信受此奇耻大辱,仍然心安理得,我行我素,这是何等的惊世骇俗的勇敢、乐观与自信。写到这里,问题就出来了,什么问题呢?韩信的“忍辱负重”在当时这种危难情境之下是怎么样全身而退,毫发未损的呢?这一方面,是韩信的英雄性格使他具备了忍受奇耻大辱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是那几个流氓与韩信并无实质的过节,只是有点看不顺眼,存心戏弄一下他而已,并没有存心杀害他的意思。如果存心杀害韩信,韩信跟本没机会当场表演“胯下之辱”,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谁还有耐心看你在地面上的爬行运动?恨不得,像小说里写的“说时迟,那时快”,“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呢。

    正因为根本情况是流氓不想杀韩信,韩信才幸免于难。古今所论韩信者,都从韩信的主观角度考虑,而得出韩信的忍辱负重与深谋远虑,而不从韩信的客观条件――流氓的主观条件考虑一下,没有流氓在主观上不想杀韩信这一根本条件的存在,就高调什么“深谋远虑”,高调什么“忍辱负重”,都是假的,空的,遥远的,不切实际的!

    不错,大丈夫是该学会隐忍,古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今人也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前提都是没有碰到真正的仇家。没有人在面对仇家的袭击还能保持沉默,还能保持冷静和思考。因为不管袭击过来的东西是板斧,是刀枪,是棍棒,还是拳头,都是高度近视或者是根本不长眼睛的!

    曹极

    07.03.17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