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鲁迅 一我的职业和鲁迅差不多,总有打击不完的人事与现象。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花在写作上,但所存《鲁迅全集》不过600多页。与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四十卷、《林语堂全集》放在一起,颇显寒酸。由于中国古代的圣贤相信:文章乃国家之盛事,不朽之张本;君子不光要“立行”,更要“立言”。所以文章特多,多到汗牛充栋,多到著作等身,但与身子一样高的著作只见得多,不见得好,所以鲁迅不必自惭。秦汉时期有三场著名战役,淝水之战、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都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可见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文章也一样,贵在精益求精,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杜甫名句: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了解这种道理,可以少写少看市面上流行的那些长篇小说。滥用文字,连篇累牍,罗里罗嗦,胡搅蛮缠的小说,鲁迅不会写,我也不会写。 二上文提到鲁迅的职业。左手写散文小说,右手写杂文政论,“纵笔所至不检束”,点名道姓地批评了胡适、章太炎、刘半农、林语堂、梁实秋、蔡元培、陈西滢等文化界思想界声名显赫的人物。如果多活几年,这张黑名单还可以像流水一样一直开下去。当然鲁迅在打击“大老虎”的时候,也不放过“小老虎”,而且有些是根本不值一提的小人物。所以他活得很累,没办法,敌人是不分大小的,保守起见,一视同仁吧。《西游记》写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之前,先是打败了杨先生的真狗。狗仗人势,咬住你不放,不施以棒喝是不行的。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反过来也是成立的,恨一个屋子里的人了就连带屋檐上的黑家伙一起打了,才觉得过瘾不是吗?批评上当次的人物,揭发历史黑幕与时代弊病是批评家的主业,批评不入流的货色,纠缠于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是为副业。人不能只有主业,没有副业。鲁迅是这样,我也是。网友说我为什么批评那群难登大雅之堂的名人,我说不批沽名钓誉,徒有虚名之辈,难道批评那些确实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物吗?我批评的都是我认为该批评的,至于他是否上档次,没空去考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毛泽东这样的人物也会有老眼昏花做傻事的时候,譬如文革。孙中山这样的人物也会干出莫名其妙的事情,譬如拥袁世凯为王。但功大于过,瑕不掩瑜啊!不是吗? 三最早接触鲁迅的著作,是他的一本叫《热风》的小册子,百来页。精悍老辣,难出其右。尤其是小随感之类,简洁犀利,笔力遒劲,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让丑类无处遁逃。但也有些须细微处值得商榷。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专制导致冷嘲,最坏的专制导致愚昧。前半句错了,专制之下,安有“冷嘲”?更皇论“热讽”呢?秦始皇倒行逆施,不但焚书,还要坑儒,坑儒包括“坑儒面”与“溺儒冠”两项,如此英明政策之下,人们只有耳鼻相嘱,道路以目了。覆巢而下,安有完卵乎?嬴政先生对知识分子不但斩尽,而且杀绝,不但斩草,而且除根,号为“连诛”,连诛就是诛九族的意思。知识分子处在统治阶级与底层民众的夹缝之中,上下其手,误尽苍生。而且两边都不讨好。汉高祖刘邦就是典型的看不起知识分子的文盲皇帝,他的特色是轻士善骂,尤其爱骂知识分子。但由于才气所限,所谓善骂,不过是脏话连篇而已。鲁迅的后半句是对的,专制久了,白色恐怖的阴云在头顶上面盘旋的久了,人民麻木了,这个时候愚昧就出现了。
四曾经我为找不到鲁迅的突破口而苦恼,我不能心甘情愿地做鲁迅思想的奴隶,却又无可奈何,于是我与鲁迅进行了一次冷战,我轻轻地放下了鲁迅的《且介亭杂文》及其二集,翻开了以余华为首的先锋派的小说,但是看不下去。我不能做那种远离文化良知与历史责任的写作。我深知在这个浑噩的八十年代,我是一个罕见的奇才,一枝锋芒的独秀!时隔三四年的今天,当我由仰视的眼光转为平视的眼光看待鲁迅时,我终于发现了鲁迅文章的瑕疵与不足之处,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了鲁迅的伟大。足无金赤,人无完人。断了一只胳膊的维纳斯最可贵。同样,有着瑕疵与不足的鲁迅才是真实的鲁迅,伟大的鲁迅。诗人臧克家在鲁迅的坟头写道:有的人活着,却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如今,灯下漫读,阿Q,祥林嫂,鲁四老爷,华老栓,假洋鬼子,魏连殁……或高或瘦,或胖或瘦,宛然在目,在摇曳的烛光之中或隐或现,若即若离。回首灯火阑珊处,我仿佛看见了鲁迅的瘦黑的身材,朝我走来,微笑,示意,欲吐还休,欲说又止。我的耳朵又想起了鲁迅临终的遗言:忘了我,继续生活……,暮色苍茫,苍茫又苍茫,我流泪。
起点中文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