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焦璐的恐惧(二)


本站公告

    我跟凌凌说明情况以后便回到了家,小霞、焦璐和明清三个人坐在沙发上喝着水,一看我回来了,明清马上起身走到我跟前,在我耳边说:“我看那个女孩有点不对劲。”我看了焦璐一眼,焦璐的脸色苍白,没有一丝的血色。我对明清说:“她可能遇到不干净的东西了,一直做噩梦。”

    明清点点头,对焦璐说:“我看你的脸色很不好,发生了什么事情?能和我说说么?看我有什么能帮到你的。”

    我也附和着说:“明清可是很厉害的和尚呢!也许他能帮到你的,你就说说吧。”

    焦璐看了看小霞,小霞对她点了点头,焦璐沉思了一会,开口又把昨天晚上对我和小霞讲的故事又说了一遍,明清想了想,说道:“人做梦科学上解释是因为大脑皮层没有完全休眠,在脑中产生的幻象,但是,在民间还有一种解释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个也是有可能的。不过以我看来,可能是那个易儿把一些东西带给你了。”

    “易儿带来的?”我们三个都很惊讶!

    “我是说可能。”明清解释道:“佛教里说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但是,也可以解释为是死者的意念残留,这种意念可以使人产生幻觉,所以,可以说是“鬼”确实存在,比较科学的解释就是人本身带有生物电和脑电波,脑电波就好比是对讲机一样,都是存在频率的,频率相同或者相近的人在一起,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了,做梦也是一样,双胞胎偶尔会有做相同的梦的经历,那时以为双胞胎的脑电波频率更相近一些,所以,双胞胎之间的默契要比普通人更强一些,我们做梦常常梦到一些杂乱的事情,那是因为脑电波相互干扰的结果。人死亡之后,生物电也随之消失,所以脑电波也便消失了,但是如果死者生前的意念比较强的话,脑电波的残留时间就会更长一点。有的人不甘心死去,于是,他(她)残存的意念就会寻找载体,用载体传播他(她)的意识,传播的人越多,意识存活的时间越长,越有威力,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信则有,不信则无”了。”

    明清说了半天,我还是不太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且更不明白他说这些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而小霞则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我看到焦璐的表情也是一头雾水。于是我问明清:“明清,你说的这些我大概也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易儿成为了某种意识的载体,然后传播给了焦璐,而焦璐现在变成了这种意识的载体,由于焦璐的恐惧使这种意识不断的扩大,增强?是这个意思么?”

    明清点点头,说:“是的,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如果焦璐能克服心里的恐惧的话,相信这种意识会减弱甚至消失。”

    焦璐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小声喃喃道:“事情没发生在你们身上,如果放到你们身上,看你们怕不怕。”

    我和明清都笑了笑,明清对焦璐说:“你也不用害怕,我想办法帮你吧。”说完,拿了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了一些中药的名字和用量,写完之后交给了焦璐,说:“拿这个方子去抓药,把1000克水煎成一碗,每天晚上喝一次,先把你的睡眠改善了再说。”

    焦璐把药房拿到手上看了看,说:“那会不会很苦啊?”

    我接着焦璐的话音,说道:“良药苦口利于病,怎么会不苦呢?明清很厉害的,保证你药到病除,不对,是药到鬼除!”

    明清笑了笑说:“别听磊磊瞎掰,这副中药一是调理你的身体,你的身体有些虚弱,只有你的身体机能良好,精神才会好,精神好了,睡眠自然也就好了。第二个,这副中药里有微量的雄黄,雄黄是去邪的,对你应该会好些的。”

    焦璐很诚恳的对明清说了声谢谢,然后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说:“坏了,我不会煎药,怎么办啊,中药房负责煎药么?”

    明清皱皱眉头说:“中药房倒是负责给煎药,但是往往他们煎药的时间不足,还是自己煎效果会比较好。”

    小霞自告奋勇:“我会煎药,璐璐,反正你也一个人,不如搬到我这里吧,我照顾你!”

    没等焦璐答应,我不由自主的“啊”了一声,小霞转头看着我,疑惑的问:“你啊什么啊?难道你反对?”

    “不敢,不敢!”我心里是十分不满意的!焦璐一来,我只能睡书房,那我……哎,命苦啊,正值年轻气盛的我……可怜……

    一旁的明清看出了端倪,在一边呵呵的傻笑着,而小霞和焦璐则莫名其妙的看着傻笑的明清:“明清,你怎么了?”

    我忙回答说:“他傻了,他有间歇性的精神病,你们别理他,他一会儿就好了。”

    明清的脸上马上晴转阴了,“磊磊……你……”

    “你什么你啊!你也算个出家人啊?想什么呢?”每当我有把柄握在明清手里的时候,和明清说这句话,保证明清不再说什么,百试不爽!

    一行四人找了附近一家比较大的药房,明清亲自把每味药材都检查了一遍,才放心的让药房抓药,负责抓药的护士用鄙夷的眼光看着明清,似乎对他很不满,我们三个偷偷捂着嘴偷笑,没见过像明清这么仔细的男人,明清则把脸瞥在一边,谁也不看。

    回到家里,明清认真的把药材用清水洗了一遍,然后耐心的教小霞和焦璐煎药的方法,我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一人无聊,突然想起了岳父留下的那本《考古日志》,于是踱着步子来到书房,从书架上拿下那本考古日志,随便翻开一页,只见上面写着:“1983年9月14日星期三雨我们考古队来到了位于偃师市缑氏乡滹沱村西南景山白云峰之巅的唐恭陵(孝敬皇帝陵),因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故称“太子冢”。恭陵是洛阳唐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长宽约440米。四周原有神墙护围,其四角有角楼建筑,四面神墙中有神门。门外土阙尚存。南神门外10米有立狮一对,左右相距54米。其它三面与此同,唯改为坐狮。神道在南神门外正南,宽50米,两侧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翁仲三对、天马一对、望柱一对,东西相排,左右相对。其中东排第一二翁仲之间,即唐高宗李治亲书之(孝敬皇帝睿德记)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较高的书法价值。灵台封土呈覆斗形,东观长163米,南北宽147米,高22米。灵台东北50米处,有一锥形土冢,俗称“娘娘冢”。恭陵神道两侧石刻作工细腻,雕造精美,形象生动,时代可能早于乾陵,是河南仅存的一组盛唐陵墓石刻。是考察唐陵规制的重要依据,我们一行人简单参观了唐恭陵以后,便在一位老乡家里安顿着住下了,这次的主要任务是为了研究唐代墓葬,所以,我们准备明天对唐恭陵进行更深一步的考察、研究。

    晚上的时候,房东老乡给我们讲,在距离唐恭陵不远的地方,有座坟墓,位于白云峰的半山腰上,据说那座坟很邪门,据当地的老人讲,民国时期有好多的盗墓贼为了进入那个坟墓都死在半山腰上,身首异处,死状极惨,从此便无人问津。

    究竟是什么人把墓葬安置在半山腰上呢?等这次唐恭陵考察完了以后,我们一定要去那里看看。”

    我看完这一篇以后翻到下一页,竟然没有再提及83年9月14日日记中的那个奇怪的坟墓,我感到很困惑,正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小霞进来叫我去客厅,说周师傅来了。

    我和小霞回到客厅,见周师傅手里拿着一本薄薄的书,我一看便知道是《考古任务单》和相关资料了,周师傅见我们过来了,便说:“上面又派任务下来了,只是你的电话不通,所以我去领回来了,这次我们去洛阳。”

    我一听去洛阳,心里一惊,刚刚才看到岳父对洛阳唐恭陵的描述,这任务单就来了,这也太巧了吧……我正在瞎琢磨,明清说道:“因为我们人手现在有点少,所以我跟所长说需要派一个人来帮助我们,你看,这是派遣书。”

    我从明清手里接过派遣书看了一眼,上面写着:“段智勇,男,汉族,1984年生……”“恩,人手的事情你做主吧,其他人都通知到了么?”我问道。

    “已经通知了,现在已经在准备我们要用的物品了。”明清回答我。

    我把《考古任务书》拿到手里一看,心里立刻发毛了,居然是白云峰半山腰上的那座诡异的墓穴……这是天意么?还是冥冥之中真的自有安排?

    +++++++++++++++++++++++++++++++++++++++++++++++++++++++++++++++++++++++++++++++大家支持!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