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本站公告

    稍微收拾了一下,夏晓风就踏上了去省城的路。其实,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带的,自己的铺盖还放在范玉静家呢。倒是给妹妹带了一些自家的吃食,学校伙食虽好,吃久了也会觉得索然无味的。妹妹懂事的很,肯定不舍得吃点好的。晓风心疼自己的妹妹,来的时候从合作社买了点带鱼,用面餶起来煎了煎,好吃的仅。自己小时候印象中最好吃的就是这种鱼了。

    夏晓风不想妹妹为家里的事情操太多的心,能安心上好学就已经知足了。夏宁并不是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确实第一个考上省重点大学的人,对于农村的孩子,能考上省重点大学已经等于是捧上了金饭碗。现实不是正流行着一句话叫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豪言壮语。妹妹显然就在这列对队伍当中。走向小康生活已经不是问题了,关键在于能否留在省城工作。而不是毕了业以后分配到家乡去教学。

    教师在普通人眼里的确是个令人羡慕的眼红的职业。唯一的弊端还是又很少的人会去留意的,那就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这辈子都逃不出教师的圈子,除非你下海,可是一个从农村好不容易脱离了贫困的人来说,也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后果可不是都掉饭碗那么简单,你不但得遭到别人的白眼还要禁得住别人背地里的闲话。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和这张脸皮,所以大多数人还是不敢走下海经商这条路子的。

    而教师这份看似清闲的职业,其实并不似那些眼馋的人说的那么轻松,单只看老师往里投入的精力,就不是任何工作所能比的。当然,与整天日里在庄稼地不停地遭受太阳曝晒的最大差别就是,老是永远坐在办公室里,风吹不找雨淋不到。要是你在学校实在没什么大作为,学校会出面帮你联系到你们家乡所在的学校去任教,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还有偶然间听妈妈说,这两年妹妹上学很少向家里要钱,虽然说这是个好事,可是夏晓风隐隐距地不妥。总想跟妹妹谈谈,兄妹俩算起来已经接近3年没有正了儿八经的在一起谈心了。这天趁妹妹在当院洗衣服的空,夏晓风这才知道妹妹除了获得学校每学期的一等奖学金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兼职了三份家教工作。所挣的钱省吃俭用,对她来说一学期下来绰绰有余。

    夏晓风这才省的,当年被自己宠爱的事事依靠自己的小妹已经在不知不觉间长大了。随也没意识到艰难的蹉跎岁月就这么一天一天被消磨,甚至连自己的胡子都长了好许。这样的年头究竟还得过几个,夏晓风也没法预料,是的谁能一打拼就拼出了贫困的磕绊。

    要说省城汽车站的打来,绝对没有人敢反驳,夏晓风风还是第一次来这儿,立马让车站的景观给惊呆了。这人绝对不会少于火车站的人数,他们大多拖行李带家口的站在候车室焦急的等着。人最厌烦的就是等待吧,你看那边的那位老伯时而站起来走走,时而坐下聊会儿天。确实没人乐意在这又闷又热的鬼天气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光说候车室里那因为人多天热而变得臭烘烘的空气,总是时不时的能听见一声干呕。加上不知谁家的总是嗷嗷哭个不停,顿时给车站曾添了一份噪音。大人则歉意的对着从周围偷来的责问眼神,转过头去大声呵斥孩子。孩子显然被父亲的大声呵斥给吓住了,顿了一顿又大嚎起来。孩子的父亲顿时变的手足无措,孩子的母亲去厕所还没回来。突然,他好像摸到了兜里的什么东西,摸索着从兜里掏出一块糖递给孩子。

    孩子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了手中的那颗彩色糖果纸的包装上而不再哭泣了。父亲舒心的用手抹了把脸上流淌下来的汗笑了起来,那样子像极了一个刚打完胜仗的士兵。

    打仗的年代夏晓风没摊上过,就连夏晓风的父亲都没跟那恐怖的岁月沾上哪怕一丁点的关系。夏晓风只是小的时候经常听奶奶给他讲一些战争年代的故事。小时候,汪峪村都没拉上电,晚上点的都是煤油灯,更别说听听录音机了。在这一带偏僻的山村里也是近两年才有了电灯和录音机,甚至还有几家还有了传说中特别神奇的据说毛主席在天安门上讲话,坐在家里就能看到的电视机。所以,山里的孩子大都是坐在自家或是别家的老人身边听着故事长大的。那大多也算不得什么故事,只是些老人们年轻时的经历或是那些大领导带着游击队取得胜利的事迹。

    夏晓风的奶奶就是个能讲故事的人,每次下了学,夏晓风就跟着一帮孩子缠着奶奶不停地讲故事。奶奶讲的烦了就推说圈里的还没喂呢还得去挖野菜。这帮生龙活虎的鬼怪精灵们,不知疲倦的抢着铁铲跟尼龙皮袋子就奔北山去了。半晌的功儿夫就挖回满满登登一袋子。要说野i菜,汪峪村的四周漫山遍野都是,听说三年自然灾害那阵儿,别的地方饿死很多人,但汪峪村愣是靠着遍地的野菜撑了下来。

    有一次奶奶被缠得紧了,就又给他们讲了一个发生在她身边的的故事。那一年,鬼子抓八路抓到了奶奶娘家的村子。奶奶有个二婶,人长得很漂亮刚刚娶进门一年多,哪知那天杀的鬼子看上了奶奶的二婶。然后奶奶就看见一群鬼子抱着奶奶的二婶就进了里屋,二婶不停地反抗,可是那么瘦小的二婶那里是几个强壮的鬼子的个。周围的人也没有敢管的,因为第一个冲上去的奶奶的二叔也被鬼子用刺刀给捅死了。完事后,就听见狂的一声爆炸,二婶连同那几个鬼子都死了。后来据人们猜测,奶奶的二婶好像是不堪鬼子的屈辱,拿了鬼子身上的手雷跟他们同归于尽了。那是后奶奶还小,躲在当院的柴禾垛里一动也不敢动。直到深夜没了动静才敢爬出来。

    奶奶讲完故事说道,鬼子就爱抓小孩,谁在缠着她讲故事,鬼子就会把它抓去。鬼子听到哪里有讲故事的就到哪里去抓小孩。可恶的小鬼子居然连故事都不让我们听,在孩子们的心里,恨透了小鬼子。要是鬼子敢来,我们就像夏奶奶的二婶那样把他们全炸死,小孩子们聚在后山坡上商量着。不知何时,小孩子们变得如此大胆了。

    夏晓风感觉到有个人再拽自己的衣服,仔细的瞅了瞅,又在脑子里寻了个遍,确定不认识后才开口问道::有什么事吗?”

    那个人指了指前排不知什么时候遗落在那儿的一个黑色皮包:“我刚刚看见有个人把它落在这的,我还看见包里有好多值钱的东西,趁别人没看见,就我们俩人找个僻静的地儿把它分了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着夏晓风走到候车大厅的一角。

    那人把包打开,里边有一沓钱喝一些首饰,数了数刚好两千块钱。那人把钱往兜里一揣,把首饰推给夏晓风说:“这些首饰少说也得万儿八千的,都给你了,只是我不想吃亏,你得再给我点钱,起码的一千块。”

    “这钱我们不能拿,我们必须还给人家,这会儿丢东西的人肯定很着急。”夏晓风对着那个看似很贪婪的人说。

    “你管他焦急不焦急干什么,反正东西到了我们的手里就是我们的了。”那人继续蛊惑着夏晓风说。

    “不行,要不我们把它交给警察吧。”夏晓风显然不为那些东西动心,对着那个人指向不远处巡逻的警察。

    “那好,你在这儿等着,哦去把东西还给人家。”那人看着越来越近的警察抢过夏晓风手里的东西风也似的逃跑了。

    “小伙子,你是刚从乡下来的吧,我一看你这打就已猜出来啦。刚才的那个人是个骗子,所幸你人老实没有被骗。”一直在扫垃圾的老大爷走过来跟夏晓风说着。

    “谢谢你啊,老大爷!也要不是刚才你频频向我打眼色,说不定我就真上当了呢。”夏晓风感激的回道。

    “没什么,老头子我只能做这么多了,小伙子初来乍到防备着点,这个社会人心难测。”

    “谢谢,我会的。”

    夏晓风提溜着行李走过候车室,再次走向了他向往的城市生活得旅程。长吸一口气:省城,我又回来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