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江南之行2


本站公告

    一路游山玩水,休休闲闲地沿途向着江南出发。

    江南作为天下极为重要的经济区,与天下其它经济区连结着细密,乾隆已是第二次下江南,第一次下江南走的是水路,由前江南甄家接的驾,沿途所看到的都是各地官员经过修饰的局面,乾隆心里是一清二楚的,虽然普天之下很多的百姓在自己的辖治下都过着安居乐业、百姓富足的生活,但还是有不如意的地方的,并不像表面那么的好。

    这次下江南,一来是为了拜祭岳父岳母,二来是想考察一下当地民生,百姓与官员,所以并不没惊动各地官府。

    因后宫由钥德妃主治,前朝上便不能留着和坤,加上和坤这个人深得乾隆的欢心,又曾任过侍卫,会少少武功,所以乾隆就带着他走这趟江南之行。

    和坤这么快就窜起,并不是单靠妹妹如妃在皇上面前的影响力的,他本身就是个不容小窥的人物,心细如发,常能注意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事。加之他这个人可以说是博学多才,不论军事、诗词等都有涉足,虽然并不精深。对于能讨皇上欢心的,都会非常之有恒心地学,作为一个大家公子,你能想像他去学戏曲吗?(在当时的戏子身份是下等人,比妓女还不如)他不但学了,而且他唱的昆腔,要比那正统的大佬倌还要出色,只因有次跟随乾隆出宫,看了一出昆戏,乾隆赞不绝口,他便立定决心去学,也让他逮到机会在皇上、太后面前表演一番,引来皇上、太后的开怀一笑。

    和坤虽出生在显赫家族,但他的童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和坤六岁丧母,父亲常保便马上在爷爷的命令下又娶了一房妻子,继母并不喜欢和坤兄妹,每天都只能生活在继母的白眼里。

    常保中正平和,为官清廉,在京待的极少,多征战戍边在外,为国而少顾家,因此家里没有什么产业,常保在和坤九岁时病逝于福建。因没了收入,和坤家境陷于窘迫中,和坤兄妹二人只能寄人篱下,可谓童年家门不幸。

    和坤兄妹如寒泽孤雁,披风淋雨甚是凄苦。但二人向来和睦、相依为命,更有家人刘福多方奔走照应,兄妹二人虽若荒山竹笋,饱受风吹雨打,但却更见茁壮成长。后被京城的爷爷接回府才过上一些好日子。和坤自小就爱好读书,由于与继母的关系不好,少年时期他的经济条件比较差,没什么机会读书,回到京城后,才在爷爷的安排下进入皇宫西华门内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少小闻诗达礼”。他最喜欢孟子说过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故其小小年纪虽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挫折,却并没有一厥不振,忧患使人痛苦,也催人奋进。幼年的经历让和坤成为一个自立、自信、自强、谨慎、工于心计的人,这也是和坤最终能够得到乾隆皇帝喜欢的重要原因。

    要到江南,走陆路的话势必要经山东过,和坤一早就修书让山东巡抚早做准备。乾隆等一行人进入山东地带,看到的只有繁华的景象。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