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玉文
潇贺古道贯穿广西富川瑶乡,受楚汉文化的影响,使得这里农历贺新年的各种内容十分丰富,花样繁多:贴对联,炸粿条,放鞭炮,调龙舞狮,穿新衣发红包,相互拜年祝福。而在古道交通枢纽富川县城富阳镇,最富有意义的贺新年习俗,要数元宵节的看花灯了。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起始于汉代,兴盛于唐朝,至今仍沿袭不衰。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灯市行》中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做灯市”。对于元宵灯节的盛况,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元夕怀都下之游》诗是这样描述的“忆昨长安元夕来,王侯管弦上楼台;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富川瑶胞用上花灯、吃汤圆、调龙舞狮等独具民族特色的形式和内容来恭贺新年,求福呈祥,更是别有一番景致和情趣。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十到十五,是富阳镇各街道居民们盛行的传统元宵灯节,以前,正月初十这一天,一年来生了男孩的人家才可以在各自所属街道的灯楼挂上一盏花灯,当“灯头”,求福寿,贺新年,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人们改变了生育观念,生女孩也可以挂花灯。而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也到这儿来探亲,拜年节,看花灯。亲朋好友见了面,给老人送上礼物,给小孩递上红包,然后大家当月对酌,说些“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恭喜发财”等吉利、祝福的话,酒足饭饱、梳洗打扮之后,便呼朋引伴,谈笑风生,兴致勃勃地上街去看花灯。富阳镇灯节上灯有规矩,每个上灯的孩子只能扎一盏花灯,但务必要求新,出奇,起到迎春求福的作用。花灯可扎成三到五层的花色,也可扎成鲤鱼、莲花等式样,心灵手巧的还在灯壁上会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图案,将花灯做成引人注目的走马灯呢。然而不管家主将花灯做成什么式样,都要在花灯上缀条红线、红绸布,署上“善男某某鞠躬”或“信女某某敬献”的名讳,让观众留记。
上灯之中,灯楼上灯火辉煌,大红喜联、大红幛幔十分醒目,观音菩萨的塑像被彩绘一新。走马灯、莲花灯、鲤鱼灯、八角灯等各式各样的花灯在灯楼上争妍斗艳,大放异彩,“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多”;“春上枝头花自美,喜临门户酒益香”。读着春联,指点街景,人们喜气洋溢地上楼来观赏琳琅满目的各类花灯。大家评点着wWw.花点的亮丽,赞叹着做工的精巧,说着、笑着、闹着、使得灯楼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一阵连着一阵。这时,拜灯楼的WWW.soudu.org龙狮队来了,铿锵激奋的锣鼓,活灵活现的龙狮,更是给着热闹的灯节又平添了十分喜气。人们向龙狮扔鞭炮,为舞龙的师傅们鼓掌叫好,受到鞭炮声和叫好声的鼓励,师傅们便将龙狮舞得更好,并摆出些“新年快乐”、“龙凤呈祥”、“国泰民安”的字样,更是让人赞不绝口。一些文人不但用照相机拍下这些动人的画面,投到报刊上发表,还有人用摄像机将这些灯楼灯节的整个场面全拍下来,拿到电视台去播放,富川瑶乡元宵花灯贺新年的佳节盛况传遍四面八方,让人们认识富川,喜欢富川,到富川旅游观光,进而到富川来投资办厂,致富发财,与富川人民一道将百里瑶乡建设成人间幸福的家园。
灯节历时六天,正月初十为上灯日,十五元宵为下灯日。其他曾当过“灯头”或未当过灯头的人家,也将他们精心制作的花灯挂在自己的门头,以此来恭贺新年,迎春接福。上灯下灯的这几日,各街道的灯楼装饰一新,飘动的红绸带和三面壁上的漂亮字画及楼上所悬挂的一盏盏花灯,使整个灯楼金碧辉煌,美妙异常,成了一个个迷人的童话世界。届时各灯楼明灯高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各街道的金龙、玉龙、翠龙争相出动,拜楼、竞技、夺彩、争雄,使个原本喜气洋溢的元宵灯节更是锦上添花。元宵节期间家家高朋满座,户户酒肉飘香,各街巷人来客往,熙熙攘攘,人们赏灯的赏灯,观龙的观龙,看戏的看戏,恭贺新年迎接新春,使富川古明城完全沉浸在幸福和欢乐的海洋之中。
富阳镇居民的元宵贺岁习俗,有很多都与古道遗存有关。如观灯唱戏、调龙舞狮、喜吃元宵、拜节宴客等,都与北京、西安、杭州等地的习俗大同小异,如出一辙,民间还传说瑶乡元宵习俗是富川才子、监察御史何廷枢从南京引鉴回来的。因此,这不但体现了潇贺古道对瑶乡民风、习俗的影响,也为我们研究古道文化提供了新的人文史料,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
——本文以发表在《贺州日报》2006年2月10日第三版。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