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玉文
不知是富川的山水太美,还是瑶乡的文化渊源太古远,这里奇山秀水多,古迹名胜多,故吸引县内外文人墨客纷纷光临。游胜景,溢诗情,留下了很多引入入胜的摩崖石刻。或忧国忧民,或直抒胸臆,或系情山水,在瑶乡山壁洞崖上留下了很多的题词和题诗。远近闻名而极具史料价值的“知米”石刻,便是其中比较典型、优雅而壮观的一处。
“知米”石刻距县城东二十多公里,位于新华乡井头湾村村后北麓的石崖上。“知米”二字正书,横写,字高一米,阔一点一二米,字刻深十厘米许,旁有七律诗四首并序,行书,刻于南明永历七年九月(公元1655年),为南明永历王时总督侍郎朱盛浓题书。通读朱盛浓所题书的四首绝句,其借景抒怀、忧国忧民之志可见一斑:“选石裁诗偶落名,为他幽谷少同声;倘能飞至西湖上,更有三生一段情。”“嶙岣罗列胜天门,满眼青苍翠滴痕;偶继昌黎千仞兴,笔锋墨沉达昆仑。”“削壁梯云好赋诗,几行醉墨仗青藜;山深不许凡夫见,只许清风明月知。”“漫说云根袖里收,层层悬壑少人游;直攀绝顶空霄汉,定有潇湘一派秋。”诗意气概非凡,行草走笔如龙飞凤舞,堪称诗艺双绝。它们虽然历经多年的风雨侵蚀,但字迹尚清晰明了,游人爱诵亦被书法爱好者拓下临摹,成为富川瑶乡的一大旅游胜景及珍贵的文物所在。
据传,“知米”石刻的喻义及四首绝句的内容,与朱盛浓举事反清复明有关。清顺治四年,官兵破平乐占城池,朱盛浓由桂林败走灵川,又转战到富川,结伍王心、蒋朝相等,发动当地瑶民,聚兵富川,建立据点,举反清复明义旗,抗拒清兵,诛贪官惩恶吏,坚持斗争八年,后事败,朱、王、蒋数人尽皆遇害。
朱盛浓为什么要在此石壁上刻下“知米”二字及抒情绝句四首?民间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传说,是瑶寨村民大力支持朱盛浓的义举,他们不但捐钱捐物,而且还有不少青壮年瑶民也加入到朱盛浓的队伍中去,与他一道抗清兵除贪利浴血奋战。大约是南明永历癸已七年四、五月间,清兵围困朱盛浓部达数月之久,朱盛浓兵乏粮缺,危在旦夕,幸得三辇村瑶民的大力支持,朱盛浓部才得以暂度难关。村民们不但将自己节省下来的粮食送给义军,而且还让自己的优秀儿女入伍抗击清兵,令朱盛浓十分感动和感谢。他之所以刻下“知米”二字,大概是想铭记瑶民的支援(赠米)之恩和自己复国安民的志向与责任吧,这从他的诗句“偶继昌黎千仞兴,笔锋墨沉达昆仑”“直攀绝顶空霄汉,定有潇湘一派秋”中可以找到类似的含义。
“知米”石刻及四首绝句题诗,不但表现了朱盛浓爱国兴邦、抚慰昌黎的决心和壮志豪情,而且还以其精湛奇妙的书法艺术流芳千古,为后人所喜爱和赞道。它既是专家学者们研究南明王朝兴衰的珍贵史料,也是书法爱好者们仿效临摹的石刻艺术,更是中外游客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它不但与川岩、青龙、回澜风雨桥、瑞光塔石刻相得益彰,而且也与秀水、福溪、秀峰等自然风光相映成趣,你若到富川瑶乡来观光旅游,前往欣赏“知米”石刻艺术及领略新华瑶寨的民俗风情,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和享受。
——本文已发表在《贺州日报》2001年8月18日报第三版。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