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山对他的评价是“佛面慈心”,因为他总是一副温厚长者的风范,别人有事求他,他总是尽力帮忙。宋远桥为人稳重踏实,冲淡谦和,恂恂儒雅,颇有君子之风,武功既强,处事又极公道,在江湖上的声望地位非常高,远在一般门派掌门之上。
然而在武当七侠当中,除了俞岱岩,我第二个不喜欢的就是他。宋远桥最大的失败,是生出了宋青书这个逆子。“养不教,父之过”,这个责任他是无论如何无法推托。
作为武当派第三代传人,宋青书被张三丰和宋远桥寄予厚望,内定为武当派将来的继承人,肩负极重大的责任,而宋远桥的毕生希望也寄托在他的身上,自然应当严加管束。可我们看到的宋青书,虽然天生的聪明伶俐,可是在道德上只能得到相当高的负分。荀子有言,“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武当派门规森严,武当七侠个个光明磊落,怎么竟然调教出宋青书这样不明礼义的弟子?
光明顶上,张无忌被周芷若刺成重伤,武当七侠面对江湖正义的矛盾,无法出手,宋青书居然主动请战,而且先是痛骂小昭,再使杀手对付张无忌。我猜测一方面大约是出自少年人的嫉妒心,另一方面也是想乘机除掉一个厉害的情敌。这时候,他的心胸狭隘、行事狠毒应该说已经初现端倪了,早加管教,未必还会滑向深渊;可是宋远桥在回到武当之后,竟然好象将这事忘掉一干二净,不知是何缘故?倘若以责以大义,严加管束,又怎么会酿成后来宋青书偷窥峨嵋女侠寝居,乃至莫声谷清理门户,石冈比武、以侄弑叔的惨剧?即使是宋青书阴谋败露时,宋远桥亲耳听到他承认杀死莫声谷,悲痛之余固然是欲死欲生,但是眼见宋青书遇险,又情不自禁的替他担忧,竟然又哀求张无忌出手相助。可怜天下父母心!莫声谷的尸体就在身边,可是父子天性又一次蒙蔽了宋远桥的双眼。我在被这种亲情深深感动的同时,也为宋远桥的软弱和迁就感到悲哀。这一幕幕悲剧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一个名门正派的弟子堕落至斯,痛心之余,宋远桥宁不愧乎?
等到宋青书投靠丐帮,居然同意下毒毒害张三丰和武当七侠,包括加害姑息养奸的父亲时,他已经彻底的无可就药了。至于后来屠狮大会上穷凶极恶的使出“九阴白骨爪”害人,只不过是表明他身上人性最后一点光辉的泯灭。相比之下,我非常欣赏俞莲舟,他在最后和宋青书交战时,毫不留情的将他打成重伤,而后来在武当山上,张三丰毙宋青书、革宋远桥,亦是不留情面。要知道对他们而言,宋青书也与亲生的孩子无异,尤其是俞莲舟,对无忌尚且象对亲生儿子一般,对相处更久的宋青书感情只怕更深。可是宋远桥呢,他又一次让我失望了:他放声痛哭,挺剑欲杀逆子,却看见他头缠绷带的样子,这一剑却怎么也刺不下去,想到父子之情,兄弟之义,不由得百感交集,只能挺剑自刎。这个时候,他一定深深体会到张翠山自杀时的心情了。比起俞莲舟,他缺乏果断坚决的勇气,总是被亲情的十字架压的气喘吁吁,没有放弃的决心,这是他性格上最大的弱点。
宋远桥后来终生精研太极拳法,在苦练武功中麻醉自己的心灵。我想他的后半生一定在痛苦的挣扎中度过。空负当代大侠的名头,却从此丧失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希望,而莫声谷和宋青书的死,成了他再也无法摆脱的阴影。他只能在亲情和友情的夹缝中,寻求苟延残喘的可能。
武当山的风景想必已然凋零,而故人也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山上森森的松柏依旧,宁静的矗立于群山的怀抱之中,迎着猎猎长风,孕一山的沉默,等了许多岁月,还等不到一只归巢的倦鸟,只有宋远桥憔悴的身形依旧,满面尘土,双鬓苍白,木然的对着萧索的 影子,在夕阳的余晖中低声的喃喃自语。
武当七侠之中,我最钦佩俞莲舟。他后来当上武当掌门,实在是武当派的幸事。
俞莲舟和宋远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宋远桥为人宽厚,有谦谦君子之风,可是有时也未免让人觉得似乎有些做作。俞莲舟则相反,他是那种深情内敛的人,外刚内热,表面上不苟言笑,几个小师弟对他非常敬畏,比怕宋远桥还厉害得多。可是内心深处,他的感情一样是火热、充满激情。
在张翠山夫妇从海外归来后,首先就是遇到了俞莲舟。这一段文字描写得很细致,我一边读,一边越来越喜爱俞莲舟这个人物。书中写到,他于师兄弟上情谊极重,张翠山忽然失踪,他暗中伤心欲狂,面子上却是忽忽行若无事,今日师兄弟重逢,实是他生平第一件喜事,但还是疾言厉色,将殷素素教训了一顿,直到此刻师兄弟单独相对,方始稍露真情。他心中早已打定主意,宁可自己性命不在,也要保护师弟一家平安周全。
我特别欣赏俞莲舟这种性格,把火热的感情藏在心底,表面上却是那么的若无其事,就象是冰封着的一团火焰。我偏爱的德国足球队也是这样,外表似冰雪般冷酷,内心如波涛般汹涌。这是一种气定神闲的大度,一种成竹在胸的冷静,一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从容。这样的性格,正暗合武当派太极的神髓。俞莲舟的武功在七侠中首屈一指,而且能自创新招,并非幸致。
俞莲舟对小无忌也非常好。他无妻无子,潜心武学,可是对无忌非常喜爱。虽然沉默寡言,却喜欢抱着小无忌坐在船头,指点风景给他看。无忌刚到中原,事事觉得新鲜,问个不停;而俞莲舟也并不厌烦,无忌问个十句八句,他便短短的答上一句。我相信,俞莲舟稳重而深情内敛的性格,对张无忌的成长一定起到了一些作用。
俞莲舟第二点让我肃然起敬之处,在于他的见识不凡。他也疾恶如仇,但是绝非那种宥于正邪之分门户之别的心胸狭隘之辈。这一点体现的最明显的是他对殷素素的态度。一开始见面,他也觉得殷素素出自邪派,对她的种种言行表示不满,甚至想把他们夫妻分开。可贵的是,和殷素素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他便觉得她本性其实不坏,因之初见时对她的不满之情,已逐日消除,觉得她坦诚率真,比之名门正派中某些迂腐自大之士,反而更具真性情。这份见地,在七侠中也是无人可比。比起有些迂腐、处处考虑正邪之分的正人君子宋远桥,俞莲舟让我觉得更真诚,更亲切。
他这一副胸怀,更岂是常人可比,即使张翠山也望尘莫及。张三丰说过,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看来,俞莲舟的这份博大胸襟是和张三丰一脉相承。
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俞莲舟如此重视感情,却头脑清楚,从不感情用事。从他护送张翠山夫妇回武当山开始,不断能看出他足智多谋、经验丰富而又见事明白。那一路的凶险不亚于俞岱岩护送屠龙刀回武当山,可是因为俞莲舟处事妥当,而把损伤减小到最少。至于小无忌被掳,实在是已经无能为力了。
在光明顶上,俞莲舟坚决拒绝出手,甚至也不同意由宋青书出手对付重伤的张无忌,只因他认为“青书出手,与我们出手并无分别”,比起宋远桥等人“以大局为重”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俞莲舟更显出其真诚。比至屠狮大会,俞莲舟面对峨嵋派的雷火弹,毫不畏惧,挺身而出,义正词严的指责宋青书和周芷若,大快人心。而他后来挑战宋青书的“九阴白骨爪”,先称呼对方“宋少侠”,表示不恋旧情,继而出手绝不容情,下重手将宋青书天灵盖打碎,若不是周芷若出手相救,还欲补上一脚,结果了宋青书的狗命。刚开始看这一段,实在大出意外,因为我本以为他会把宋青书制住,交给张三丰或者宋远桥处置。毕竟俞莲舟对宋青书的感情也很深,一 般人很难作出俞莲舟这样的选择。事实上当时不杀宋青书,以后未必再有机会为莫声谷复仇。俞莲舟虽然胸襟博大,可也绝非一味买好市惠之辈。
做到疾恶如仇并不为难,我想武当七侠在大是大非上都没有什么差别,都称得上英雄好汉。可是难的是面对背叛的亲人、曾经的同类,可以不被感情蒙住双眼,毫不留情的消灭。我为俞莲舟的果断和清醒表示深深的敬意。想到张三丰后来也是毫不留情的把重伤的宋青书一掌打死,才发现俞莲舟的身上有太多张三丰的影子,都是真男儿,真英雄。何况俞莲舟自己都承认在同门中练功最为勤勉,武功也高出侪辈。这样的人不做武当掌门,还有谁配做?
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为俞莲舟这样的真的好汉喝彩。
我记得我第一遍看《倚天屠龙记》,最不喜欢的人并不是成昆,而是俞岱岩。读到张三丰百岁寿宴那一段,看到俞岱岩一字一句的揭露殷素素的秘密,我的心也一寸寸下沉,直到深渊。我固执的讨厌这个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英雄好汉,正如当时我固执的喜欢张翠山和殷素素这两个主角。看得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我慢慢的不再喜欢张翠山和殷素素,也慢慢能理解俞岱岩的痛苦。名扬天下的武当大侠,却飞来横祸,成了一动也不能动的废人,什么武功,什么名声,什么人生的希望,全部在转瞬间消失一空,实在是世间之至惨。俞岱岩受伤后十年不曾说出一个字,当他陡然发现仇人的时候,情绪失控实在有可以原谅的一面。
然而直到现在,我仍然无法强迫我自己去原谅他。俞莲舟在提到他们师兄弟七人时,认为俞岱岩是“精明强干,师父交代的事情,从没错失一件。”我对俞莲舟极为推崇,但是对这番评价却不以为然。我觉得俞岱岩完全是感情用事,他见识不高,根本称不上“精明强干”这四字评语。七侠当中,只有俞莲舟和张松溪两个人,受这评语才当之无愧。
首先,俞岱岩不应当在张三丰百岁寿宴,群雄齐聚武当的时候捅破这个大秘密。当时的情形是,各大派为了追寻谢逊的下落,一起来到武当准备恃强抓走张翠山夫妻。这分明是不给武当派面子,而武当派唯一可以抵挡的就是“真武七截阵”,因为七侠肯定不能让张三丰亲自上阵。殷素素顶替俞岱岩上场,也算是为了武当派在拼命,从小者说,应当考虑殷素素的一片诚意;从大者说,这个时候和她翻旧帐,后院起火,无异于葬送武当派数十年的基业!俞岱岩怎么就如此糊涂呢?
我并不是说俞岱岩不应该说出秘密,我始终觉得是殷素素首先对不起他,俞岱岩有自己的苦衷。我只是觉得,俞岱岩选择了错误的时机和场合。我想,真正有头脑的人,比如换成了俞莲舟,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首先肯定隐忍不发,等到强敌退去,和殷素素单独相处,把一切坦白,由她自决。而且说到底,殷素素对俞岱岩的残废也只能承担一部分,甚至不是主要的责任。她能护送俞岱岩回武当山,也表明她是无心伤害,俞岱岩又何必迁怒于她,对她如此耿耿于怀呢?
其实,何必要生生拆散这对夫妻?他自己也明白,反正已成废人,往事不可追,何必有碍他们夫妇之情?
我不喜欢俞岱岩还有一点原因是觉得,他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他承受不了那么大的打击,十年的时间也无法从仇恨的死结中稍微透一口气。
我又想到我所不喜欢的杨过和小龙女,他们在这方面和俞岱岩很相象,都是始终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害人的角色。我想,杨过和小龙女在选择和世俗抗争的时候,就应该做好承担一切指责和不被理解的心理准备,而无须在面对郭靖、黄蓉等人的阻挠时有那么歇斯底里的反应。说到底,郭靖和黄蓉的态度,从他们自己的立场来看也是无可厚非的。同样,俞岱岩也没有必要始终陷在痛苦中不能自拔,既然选择做英雄好汉,替天行道,是不是早该有付出一切代价的心理准备?一个只能接受百姓顶礼膜拜,只能被江湖中好汉称一声“武当七侠,好汉子”,只能行侠仗义,无往不利而不能接受挫折的武夫,称得上真正的大丈夫吗?那些行侠仗义和廉价的施舍同情又有什么分别呢?大丈夫行事但求无愧于心,义无反顾;俞岱岩是不是也应当自我反省一番?
另外,俞岱岩身受惨祸,我觉得他自己也不无责任。当初他拿到屠龙刀的时候,看到那么多人为此刀丧生,就应该有所警觉。凭他的武艺,是不是有足够的把握安全把刀护送到武当山?倘若是我,必定是首先把刀藏在隐秘之处,决不声张,然后悄无声息的赶回武当山,请张三丰决定处置。也许这样的方式,才称得上“精明强干”吧。毕竟江湖险恶,要想生存,是需要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清醒的头脑。
我很奇怪,张无忌长大之后,居然从来没有怨恨过俞岱岩,反而觉得对他有愧,念念不忘要把俞岱岩医好,似乎觉得父母自杀尚且不足以弥补母亲的过失。其实我倒觉得,不管怎么说,是俞岱岩间接害死了他父母的。也许只能解释为张无忌宅心仁厚了。然而在俞岱岩的心里,是不是有一丝丝的愧意呢?书中没有提到,但是我相信是有的;从张翠山自杀的一幕里,我能感受到武当七侠之间的感情确实深到了极处,俞岱岩对张翠山当然也不例外。他的确不是有心伤害,只是大约十年的痛苦之大之深,实在是超出我们普通人能想象的极限吧。
接下来该谈谈张松溪。
这个人物的形象比起其余几位,似乎比较单薄。印象中比较深的一点是他的机智过人。张松溪甫一出场,便是将五凤刀一派化敌为友,确实能看出此人有勇有谋,当的起“精明强干”四字。紧接着他又是大显神通,笼络了云鹤等三大镖头,在武当派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张松溪依靠自己的机智巧妙了分化了不少敌人,为武当派立下一功。张三丰百岁寿宴上,武当派殚精竭虑的准备应付各路强敌,张松溪虽然列在宋远桥、俞莲舟之后,却分派各位师兄弟各尽其责,隐隐然已经是个领导者的架式。他还不断盘算敌我的形势,指挥若定。看来智商比较高的人,在哪里都是不可缺少的。在武当七侠中,如果说俞莲舟是当之无愧的领袖,张松溪就是当之无愧的军师。
武当山那一战,张松溪表现的非常抢眼。此后他的戏份很少,但偶尔的几句话倒也能显示他的个性。我对他印象较深的一句话是,他曾对张翠山说道:那谢逊便算十恶不赦的奸徒,既是你的义兄,决不能从你口中吐露他的行踪。难道武当派门下弟子竟然会出卖朋友?可见在张松溪的心中,也不是很局限于正邪之分的。他把这个“义”字同样看得很重。
我觉得金庸写张松溪这个人物,没有写出深度,似 乎犯了类型化的毛病。张松溪的个性,既不象俞莲舟、莫声谷那么突出,经历也不象俞岱岩、张翠山那样惊心动魄,更不象殷梨亭和宋远桥有那么多情感纠缠,甚至俞莲舟和张翠山对他的评价都是非常简单的四个字,“机智过人”。这个人物的背后,也许隐藏了太多的故事。
我对张松溪基本上是比较欣赏的。不管怎么说,有这么一个足智多谋的战友,通常是无须害怕敌人的什么阴谋诡计;而且张松溪口才极好,能言善辩,常常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即使是一败涂地之余,他也能突出怪招,使得情势突变,挽回一线生机,比如在雪地里武当四侠合战张无忌那一段,张松溪就是在大败亏输之后假死诱敌的。
说到对他的不满,也有一点,就是在光明顶上,面对重伤的张无忌,武当五侠任谁一位上前,自然毫不费力的便将他击死,就可照原来策划,诛灭明教。而武当派自来极重“侠义”两字,要他们出手对付一个身负重伤的少年,未免于名声大有损害,自然谁都不愿。但武当派若不出手,难道“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这件轰传武林的大事,竟然闹一个铩羽而归?此后六大派在江湖上脸面何存?其中的抉择,可实在为难之极了。灭绝师太又挤兑武当派,暗示六大派今后是荣是辱,全凭武当派决定,且看武当派是否有人肯顾全大局,损及个人的名望。宋桥远、俞莲舟、张松溪、殷梨亭、莫声谷五人面面相觑,谁都拿不定主意。
这种考验,我想比起内力比拼,凶险处大约也不遑多让吧。
张松溪的回答是:“二哥,依小弟之见,大局为重,我五兄弟的名声为轻。”
我想这是一个聪明且正直的人必然的回答。他们总是顾忌太多,并且总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支持自己。而莫声谷则是掷地有声的说道:“名声乃身外之物,只是如此对付一个重伤少年,良心难安。”
我不是说张松溪的话没有道理,相反,和莫声谷的有些莽撞相比,张松溪相当的理性,他的意见可能也更正确;只是隐隐觉得,在张松溪的身上,缺少一种让人激动的东西。这种东西,在莫声谷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曾经很犹豫该不该把张翠山加入到这个系列中来写。因为张翠山在这本书中,实在可以算是半个主角;他的性格也在七侠中最为复杂,经历最为曲折离奇。关于他的话题,又怎么可以在短短的篇幅中说的明白呢?但是不写,恐怕会破坏“武当七侠”的完整性。所以对他的评述,我想还是点到为止,只写他性格中比较突出,给我印象较深的一个层面。
张翠山是武当七侠中张三丰最钟爱的弟子,武功和为人都很优秀。但是张翠山最大的缺点,不但张三丰清清楚楚的告诫过他,谢逊也明明白白地当面指出来过。他的性格弱点,是导致后来他爱情悲剧的根源。
我一直有感觉,张三丰曾经是喜欢郭襄的,如同郭襄也是喜欢杨过一样。只是这样的喜欢,是淡淡的,若有若无,也是非常洒脱和轻灵的。透过这样的喜欢,能看出他们是真正的一代宗师的风范。非常可惜的是,作为张三丰的传人,被张三丰当作最理想接班人的张翠山,在爱情上是一直失败而且被动的。
武当山和峨嵋派搞男女分校,可怜张翠山一直不知道爱情为何物,而一下武当山就遇到了殷素素这样厉害的对手。殷素素在爱情上是个非常成熟的女性。她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你看她一开始对付俞岱岩,根本不露面,因为她看不上俞岱岩这样的粗鲁汉子;而面对俊美潇洒的张翠山,她立刻采取行动,不断拿话挤住张翠山。她是不可能让张翠山这头笨牛逃出她的掌握的。
其实我想不应该责备张翠山什么,看看殷素素设下的一连串圈套,几乎没有任何的破绽,不要说初出茅庐的张翠山,即使是象我这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次恋爱考验的人,(请允许我有艺术的夸张)也一样是乖乖的束手就擒。可怜武当张五侠张翠山,一头雾水地上了殷素素的贼船。直到十年以后,他才发现,殷素素给予他这份爱情的分量,是如此的沉重,需要他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
张翠山在爱情上的错误在于,他对殷素素的误解。诚然,殷素素在这段感情中完全出于主动,也等于是设下了圈套等着他钻,但是我相信殷素素对张翠山确实是深情一片。在冰火岛上一段桃源生活,让我看清了殷素素的纯良的本质。可是张翠山呢,他自杀前似乎是完全不能原谅殷素素的,他觉得殷素素欺骗了他的感情,觉得殷素素从来就没有真正爱过他。连张翠山都认为殷素素欺骗了他,殷素素真要死不瞑目了。
我说过张翠山的性格中有很重大的缺陷。在他的心目中只有武当派,只有武当七侠之义,而不明白在武当之外还有那么广阔的天地。谢逊曾对他说,张翠山心地仁厚,原该福泽无尽,但他于是非善恶之际,太过固执。谢逊不担心殷素素,甚至也不担心无忌,却唯独担心张翠山。谢逊虽然是个瞎子,可是他识人之明,实在令明眼人惭愧不已。
张三丰也教训过张翠山,为人不可胸襟太窄,不应自视名门正派弟子,而瞧不起他人。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可惜张翠山只是唯唯诺诺,一知半解。最后他和殷素素的爱情,也在“名门正派”和“七侠之义”的压迫下化为了泥土。
其实,说得不客气一点,所谓的“七侠之义”,我觉得和帮会兄弟义气没什么区别;正如丐帮和恐怖组织也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真正让我动容,让我洒泪的,是张翠山和殷素素之间曾经有过的这份爱情,这份激越的爱情。
激越的爱过的人,站在巅峰,默默的凝视久远的时间,遥远的历史。当这份激越之爱如水消逝时,我只能低吟叶芝的诗句: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我看过台湾版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拍得很烂,而且对原著许多情节和人物都做了很大很不好的改动。每次我看着马景涛用声嘶力竭来诠释张无忌的感情丰富,叶童用浅薄轻浮来演绎赵敏的洒脱机智时,我总是心底暗暗愤慨。而最让我失望、愤怒乃至无法容忍的,是把殷梨亭这个我相当喜爱的人物改得面目全非,变成一个唯力是视的复仇狂人。
殷梨亭在武当七侠中心理年龄最小。他生性软弱而且腼腆,但为人却极善良。他心底单纯,对师兄们不仅仅是友情,更多的是一种依恋。在刚见到殷素素时,他的反应也特别的出人意料,根本不去考虑素素的邪派身份,反而拉起她的手要认她做姐姐,因为他们都姓殷。我想不能仅仅用爱屋及乌来解释,更多的原因是他的单纯,他的真诚和他的善良。
我喜欢殷梨亭的腼腆,可爱得象个大孩子。武当七侠在面对强敌,选择谁来代替俞岱岩出战时,大家都写上殷素素的名字,唯有殷梨亭,用手悟住字条不肯给大家看---原来写的是纪晓芙,他未婚妻的名字。我还喜欢他的软弱,纵使他多年以后,早已成家立业,可在屠狮大会上和叛徒宋青书兵戎相见时,他依然控制不住情绪,当着天下英雄失态的大哭:青书,青书,你怎么害了你七叔?他好象永远长不大,永远这么天真,这么幼稚。
这样的人,当然比不上放荡潇洒的杨逍杨左使有魅力,更吸引女孩子。关于这一段情感纠缠,我无法责备纪晓芙什么。感情不能勉强,而经历越多,诱惑的增加,机会的曾加,选择的增加,无疑使得专一越来越困难。也许出于我对殷梨亭这类人物的同情或者说是共鸣,我很反感杨逍这样的人。他的狂放、洒脱只能蒙住纪晓芙的双眼,让她失身而不悔,却无法阻止我这样的人作出正确的判断。
殷梨亭平静而单纯的心灵遭受这样的挫折,自然一开始是惊慌失措,继而产生偏激的反抗情绪。光明顶上他就曾瞪着血红的眼睛,想把重伤的杨逍和明教中人赶尽杀绝。他还创出绝招,想和杨逍同归于尽。对他这些在扭曲心态支配下的举动,我总是善意的加以宽容。因为我相信,他的本性是如此的淳厚天真,以致仇恨不能长久的污染他的心灵。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新的支点,一个能够重新给他希望的支点。
这个支点是杨不悔。
一开始我总觉得殷梨亭和杨不悔的爱情有些别扭,有些残缺。偶然读到老子的话,“大成若缺”,我才恍然大悟。对殷梨亭而言,这份爱便如冬日的阳光春日的雨点。没有这份爱,就没有持续的宁静,,就没有难以抗拒的敬畏,就没有临深渊的震撼。
因为有了这份爱,和这份爱的洗礼,一种崭新的人生于是开始。
莫声谷是七侠中我最喜爱的一个人物。在全书中,我对他喜爱甚至超越了对张无忌的喜爱。
他年纪最小,却少年老成,有时甚至故意装出老气横秋的模样,让人忍不住好笑。他感情外露,性格比较张扬,浑身洋溢着激情。他甚至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式,毫不看重自己的身份、名声。比如在群雄上武当上要武当派交人的时候,莫声谷的表现颇有意思:
莫声谷站起身来,大声道:“别说我五哥此刻尚未回山,便是已经回到武当,也只是这句话。莫某跟张翠山生死与共,他的事便是我的事。三位不分青红皂白,定要诬赖我五哥害了龙门镖局满门。好!这一切便全算是莫某干的。三位要替龙门镖局报仇,尽管往莫某身上招呼。我五哥不在此间,莫声谷便是张翠山,张翠山便是莫声谷。老实跟你说,莫某的武功智谋,远远不及我五哥,你们找上了我,算你们运气不坏。”
简直有些蛮不讲理了,可是读了却是如此的痛快,如此的酣畅淋漓!莫声谷虽然缺少磨砺,但是棱角分明而且血气方刚。这一番话,比起宋远桥说了半天的仁义道德,不知道要爽快多少倍!
莫声谷为人极为磊落。他本来瞧不起镖师云鹤,可一听说云鹤为国出力,联络抗元,二话不说就匆匆跑出去向云鹤赔礼道歉。换成了七侠中其他任何一位,我估计不过是内心有些歉意,等日后有机缘当面澄清或者道歉,断不会象莫声谷这样坦诚。我因此而喜爱、钦佩莫声谷,推许他为七侠中第一男子汉。
莫声谷和殷梨亭是相对的人物,他们之间的个性构成了有趣的对比。殷静,莫动;殷是阴,莫是阳;殷谦和腼腆,莫高傲冲动;殷依附他人,莫向往天空;殷心灵单纯,莫激情四溢。躁动的时候,应当触摸殷梨亭的柔韧;软弱的时候,可以感受莫声谷的激越。殷梨亭阴柔,如同江南轻绵的细雨;莫声谷雄壮,仿佛塞外猎猎的长风。
莫声谷的下场极惨,死在宋青书的暗算之下,尸首不全。这是一段让我不忍卒读的文字。想象中金庸写莫声谷的死,一定是一口气喝下一盏浓浓的苦茶,重重的吸上一大口烟,然后狠狠的掐灭烟头,再叹息一声。我甚至有些怨恨金庸为何安排这样残忍的结局。我依稀记得,当年读《笑傲江湖》中费彬杀害曲非烟时,曾经给我类似的心酸和茫然。
我怀念莫声谷,如同怀念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月色下入夜的荷花,孤岛上无鸟的旧巢。他比他所有的师兄们更懂得什么叫做生存,什么叫永恒。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