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本站公告

    延熹十年、永康元年(167):桓帝卒,窦太后临朝。

  建宁元年(168):解渎侯刘宏继位,是为灵帝。宦官王甫、曹节等杀窦武、陈藩,再度专权。李膺下狱死。

  建宁二年(169):第二次党锢,另受诬者六、七百人,或禁,或杀。

  建宁三年(170):济南起义军攻平陵。

  建宁四年(171):大赦天下,惟党人不赦。

  建宁五年、熹平元年(172):汉庭以段颖为司隶校尉,捕太学生等千余人。窦太后死,有人在宫门外的米雀阙书写“曹节、王甫幽杀太后”等。会稽人许生于句章举事,自称阳明皇帝。

  熹平二年(173):汉以宦官为诸令,列于内署,自是诸署悉以宦者为令丞。鲜卑攻幽、并两州。

  熹平三年(174):鲜卑再度攻扰汉三边,攻北地郡;汉军分道出击,大败鲜卑。

  熹平四年(175):刻古文、篆、隶三体石经于太学门外。

  熹平五年(176):禁锢党人,波及五属。

  熹平六年(177):无。

  熹平七年、光和元年(178):汉置鸿都门学,尚书卢植请赦党人,遭拒。初开西邸卖官。

  光和二年(179):上禄长和海言党人锢及五族有违礼制,于是党锢自从祖以下皆得释。

  光和三年(180):立何后,以后兄何进为侍中。

  光和四年(181):灵帝作乐于后宫,中常侍赵忠代领大长秋。

  光和五年(182):无。

  光和六年(183):张角密谋起义。

  光和七年、中平元年(184):春,张角与弟张宝、张梁称天公、地公、人公将军,率众起义,史称黄巾起义。张修率领五斗米道教徒,攻据巴蜀。汉朝攻打高句丽,被击退。新罗阿达罗王卒,昔氏解脱王孙伐休王继位。

  中平二年(185):封中常侍张让等十二人为列侯,诏征“修宫钱”。

  中平三年(186):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

  中平四年(187):卖关内侯爵。各地起义仍持续不断。

  中平五年(188):汉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屠各胡反汉。并州刺史为屠各胡所杀。南匈奴反,与屠各胡合。黄巾余众郭大等起义于西河白波谷,攻太原。

  中平六年、光熹元年、昭宁元年、永汉元年(189):灵帝卒,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外戚大将军何进杀蹇硕,专权。宦官张让等杀何进,司隶校尉袁绍等诛宦官二千余人。张让、段珪劫少帝出走,尚书卢植追及,诛张让等人。秋,董卓入京,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初平元年(190):董卓杀弘农王刘辩。关东州郡起兵,以袁绍为盟主讨董卓。董卓逼迫献帝迁都长安,焚尽洛阳宫室民居,驱民众数百万口入关,沿路死亡无数。董卓以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度诛灭大姓百余家,自封辽东侯、平州牧。

  初平二年(191):董卓自为太师。益州牧刘焉派遣张鲁、张修攻杀汉中太守。袁绍自领冀州牧,表曹操为东郡太守。公孙瓒破青州黄巾军,转攻袁绍,以刘备为平原相。

  初平三年(192):汉司徒王允使吕布杀董卓。卓部将李傕、郭汜陷长安,杀王允。袁术遣孙坚攻刘表,坚战死于襄阳。袁绍大破公孙瓒。

  初平四年(193):曹操击败陶谦于彭城,坑杀数十万人于泗水。

  兴平元年(194):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曹操攻吕布,未果。刘焉死,子璋嗣益州牧。陶谦死,刘备领徐州。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