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依依叹道:“不伟哥哥,自从江北回来之后,你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以前从未仔细盘算过的一些事情,现在竟然也用心了。不过这样也好。范大叔曾说过,凡是在朝中任职的官员,没有不为自己留后路的。你现在仅仅是开始,以后要考虑的事情恐怕还要更多呢。”说着,又像是想起一件事,继续道:“范大叔说了,明日你离开之后,他会送安安妹子过来住一阵子,也算陪陪我与香儿。”
周依依口中说的‘范大叔’,自然是指范东来了,而那位‘安安妹子’,则是范东来的小女儿范安安。
李不伟当然明白范东来的用意。其实范东来此人,原本就对名利看得极为淡薄,一心想着要达到前任沈括的成就。李不伟来到临安之后,对范东来的影响更是不小。试想一个原本就对技术革新极感兴趣的人,忽然接受了诸多新的科技,还哪有时间去考虑那些争权夺势的闲事?然而范东来毕竟做官二十多年,虽然为了大宋皇家实验室的事忙得不可开交,但还是时刻没有忘记做官的道理,其实这也是做人的道理。自己集三院大学士、临安大学校长等多个职务于一身,本就是权比宰相了。如今南方发生判乱,皇上更是亲点自己为平乱总监军,这是朝中任何人也无法相比的。范东来即再淡薄名利,此时也坐不稳了。这不,自己还未离开,他就将自己的女儿送过来陪着北平公主了。
周依依本想着出言安慰几句,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话让李不伟又沉思起来,当下微觉失望,忽又笑道:“不伟哥哥,皇上说了,公主府很快就要建成了,等你从福建回来之后,便可搬进去住了。”
李不伟笑道:“这哪能成?我若是搬进了你的公主府,那不成了上门女婿?如今的校长府也不小了,我倒觉得这里挺好的。”如此说着,心中却想:古人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如今依依已是大宋的北平公主,我若是娶了她,就等于是皇亲国戚了,想不做上门女婿都难了。
周依依哪里知道李不伟在想什么,也跟着笑道:“要继续住在这里恐怕不行。我听范大叔说,实验室正准备修一条横跨临安城的铁路,而这条铁路刚好经过校长府,到时这里就要变成车站啦。”
李不伟闻言愕然。临安城中修建铁路,原是他自己的意思,只是从江北回来之后,他始终在想着那赵先生到底是谁,又或是与兵部与枢密院商议备战之事,紧接着发生了南方叛乱,李不伟竟然将修建铁路的事情给忘了。
周依依又笑道:“不伟哥哥,你就放心吧。我听皇后娘娘说,现下的校长府虽然要拆了,但还要为你盖一座更大的大学士府呢。到时我与香儿要好好计划一番,新宅子中的旱冰场要建得更大些。”
李不伟被逗得一乐,脸上露出了笑意,心中却想:在宋朝这个年代看来,依依早在一年前就该嫁人了,如今虽然被皇上赐婚给我,但她始终改不了爱玩的性格。不过如此也好,倘若她像一些书中所写的那些心机甚重的女子一般,恐怕我也不会喜欢她了。
正如此想着,忽然门外传来一阵笑声。李不伟对这笑声极是熟悉,当下喜不自禁,从椅子上蹭地站了起来迎了出去,口中大声道:“范大人,听说你明天才要送安安姑娘过来,怎么招呼也不打一声,今日便突然来了?”来人正是范东来。
范东来走了进来,口中笑道:“大人,下官此次前并不是送小女过来,而是另有一事要请教大人。”说着,已将手中的一卷图纸放在了桌了。
李不伟将图纸展开只看了一眼,顿时恍然大悟道:“原来实验室已将城市道路的图纸绘好了?没想到范大人动作如此迅速!”
听到李不伟称赞,范东来颇为得意道:“大人面前的这卷图纸,正是临安城中的铁路规划、以及现有道路的拓宽计划图。按图纸上所述,第一次修建的铁路为双轨铁路,总共二十多公里,设有三十三个车站。至于原有道路的拓宽计划,皇上有旨,所有的主干道,其宽度至少要有四十米。实验室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又重新进行了一番设计。临安城中的十二条主干道,其宽度全部在四十米以上,而且在修建道路以前,路基下也要事先做好排水管道。”
李不伟喜道:“皇上真是圣明!看来咱们送进宫的那辆电动四轮车起了作用。城中的道路原本就要宽些,否则等到路边的房屋都盖起来之后再拆迁,可就麻烦多了。”
范东来点头道:“大人说得没错。如今修建这十二条主干道,总共有近千户人家需要搬迁。临安府已为此付出了十多万贯的费用。尽管如此,仍然有几十家死活不肯搬走,声称其祖上基业,万不可断送在自己这一代人手中。”
李不伟奇道:“这些人若不肯搬走,临安府将如何处置?”
范东来叹道:“若是在以前,官府定会限日强行拆迁。然而皇上又有旨意,临安城的改造,原本就是为了造福于城中的百姓,其实这也是大宋朝第一个进行改建的城市。倘若这次失败了,恐怕以后在其它地方遇到的事情就更多了。因此这次的拆迁,官府丝毫不敢动粗,只是不断派人与这些住户商议。”
李不伟万没想到,在八百年前的宋朝,竟然也会遇到拆迁的事情,而且朝庭处理此事的态度又与书中记载完全不同,难道是因为科技发展了,朝庭的管理方法也跟了变了?
正如此想着,又见范东来将那卷图纸摊开,指着上面的一些细线说道:“大人,实验室在设计图纸时,不仅在道路下面准备了排水管道,还在道路两旁铺设了多条电线。等到发电机的功率足够大时,便可让临安城中的百姓也用上电了。”忽又话锋一转,,颇为神秘地笑道:“不过知晓此事的并不多,工部也下了严令,凡是参与此事的人,决不可将消息外泄。”
李不伟点头道:“这是自然。如今大战在即,任何事情都要为作战准备。倘若有任何与军事相关的消息泄露出去,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人对着图纸讨论半晌,李不伟终于了解了整个设计,但他也因此而想到了另一件事。多日未见到史约远,临安城中修建铁路一事,史弥远本该极为关注才是,难道他竟然病得如此重,已没有精力过问此事了?
范东来告辞之后,李不伟马上命人备好马车,径直驶向丞相府。丞相府上下忙忙碌碌,看似与平日无异,但李不伟心中却是明白,史弥远抱病在家数日,虽然对外宣称自己身体不知,但知晓其中秘密的人却少之又少。然而等他见到史弥远时,又是大吃一惊。如今的史弥远,像是忽然老了十多岁似的,半躺在椅上,神色颓然,早已不见了往日的神采。
李不伟虽然知道了其中的缘由,但亲眼看到史弥远如此光景,也是吃惊不小。像史弥远这种历史上有名的权臣,对于感情之事原本应该看得极淡才是,否则他怎么可能达到如今的地位?然而李不伟又清楚地知道,正是由于自己带回来的消息,才让这个老人倍受打击,在短短的十日之内,竟然像似老了十年一般。
“贤侄此次前来,可是向老夫辞行的?”史弥远此话一出,李不伟顿觉宽心。这声音听起来与往日无异,中气十足,仍是充满了威严。
“正是。丞相身体抱恙,晚辈甚是担忧。此次受皇上之命去福建平乱,临行前有些事情要向丞相请教。”李不伟如此回答着,神色间甚是恭敬。
史弥远半晌沉吟不语,像是想着心事。过了一会忽然抬头说道:“贤侄,朝庭本是一心准备对江北用兵,如今突逢福建叛乱,多数人都想着叛乱一事必定会令龙颜大怒,但皇上却并不这么认为。大宋的将士虽然有了新式兵器,但从未将其用于实战。如今福建造反的只是些不入流的角色,想必皇上要乘此机会练兵。”
李不伟仍是不甚明白,又问道;“依丞相所言,既然皇上要利用这个机会试试新武器,又为何让我也跟着前去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些兵器出自实验室的设计?”
史弥远道:“当今的皇上,其深谋远虑已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位先皇。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因为皇上圣明,但另一个原因,却是由于大宋近两年的发展,有了充足的资源用于任何变革。因此皇上对待叛乱的态度,也与以前大不一样。想必皇上也不愿在与金国开战前过多地制造杀戮,因此才让贤侄作为监军,使得平乱的官兵有所节制吧。”说到这里,又在那里低头沉思,忽然目中精光一闪,向李不伟直视过来,道:“也许皇上有了更长远的打算。倘若老夫的预料没错的话,日后平定江北的战事,恐怕贤侄也要参与了。”
李不伟这才吃了一惊。按他原先的计划,自己只是负责在临安搞些技术研究,然后将新技术不断运用到军事、农业、以及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如今听史弥远的分析,皇帝竟然要自己肩负起打仗的重任,这多少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
史弥远观言察色,早已将李不伟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当下叹道:“贤侄乃是绝世奇才,这原本是大宋之福。虽然贤侄年纪轻轻便贵为大学士,但入世尚浅,对于为官之道又不甚了解。我原想着对贤侄略加指点一二,只可惜如今身体不适,看来只有等你从南方回来之后再行商议了。更何况,老夫近日忽然又有所悟,原来人生在世,一切皆是虚幻,正如佛家有言……”
……
离开丞相府之后,李不伟心事甚重。史弥远本不该是那种看破红尘之人,但他今日所说的那一番话,以及后来又大讲佛经,难道真的因为完颜洪秀的死,让这位大宋第一权臣有了退隐之意?还是因为皇帝的势力越来越大,已超出他的掌控,这才装模作样一番,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对了,一定是如此。上次商议对金国用兵时,他就抱病在家,显然早有安排。否则这么重大的事情,即使病情再重,也应该谈谈自己的想法才是。
李不伟越想越觉得自己的判断无误,但紧接他他就发现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此事了,因为第二天就是他远赴福建的日子。在此之前,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
此次平乱,朝庭共动用了八千兵马,除了随行的三千名两淮驻军之外,其余的全部从福建当地临时调用。按计划,这三千名官兵从水路出发,分乘十五艘福级战船,沿东海岸线南下,直抵福州的官方船厂码头,然后在那里登陆驻扎。至于地方上的五千官兵,则由另一位副将赵洪万统一指挥。
赵范端坐在主船的指挥舱中,眼前摆了一幅地图。李不伟随意斜靠在桌上,丝毫没有监军的威严,漫声问道:“赵将军,其实以我看来,两淮的三千名官兵足以应付晏头陀的叛军了,枢密院为何如此大费周章,还要从当地再调拔五千兵马呢?难道是兵部想提拔一下赵洪万将军,这才将五千兵马交由他指挥?”
赵范笑道:“赵将军驻守两淮十多年,其间兢兢业业,早已为兵部所尝识,即使没有此次平乱,也会在对金国用兵前被提拔的。”稍一犹豫,又道:“其实大人有所不知,赵洪万将军并非宋人。”
李不伟吃了一惊:“不是宋人?难道他是金国人?”
赵范摇头道:“这倒也不是。赵将军原姓洪,其祖上居住在夏州,那里原是西夏的属地。但洪将军也不完全是西夏人,其祖父乃是汉人,其祖母却是西夏人。”
李不伟这才恍然大悟,宋朝时的宋人视其它国家为外夷,相互通婚甚少,没想到自己的军中竟然有一名混血儿。不过话说回来,西夏人与宋人在外貌上根本看不出来,这赵洪万也不算是真正的混血儿了。
赵范又道:“如今大战一触即发,朝庭在用人之际,早已不像以往那样考究武官的血统了。只要是有能力的,均可以担任军中的将领。不过兵部也留有一手,凡是祖上三辈中不是宋人的,只能担任副将。即使有战功显赫者升为正将者,也要派出监军随行。”
李不伟点头道:“原来如此。我自从来到临安之后,对于军中的制度知之甚,没想到大宋军中竟然还有西夏国人。既然如此,是否还有些辽人?”紧接着又笑道:“不过我此次作为监军,应该不是监视赵将军的。赵将军乃名门之后,又姓赵,自然用不了我这个监军来监视的。”
赵范也笑道:“大人说笑了。即使姓赵,也不一定全是宋人了。例如现今船上的赵洪万将军,以及四川驻军的赵常纲将军,原本都是西夏人,却因其战功着著,在几年前被皇上赐姓赵了。”
李不伟微微点头,心想自己虽然没有战功,却有着其它更大的功劳,也不知道会不会被皇帝赐个姓。倘若万一皇帝哪天心血来潮要赐自己姓赵,这该如何是好?自己的儿子不能姓李倒也罢了,毕竟在这个时代姓赵更好些。但‘赵不伟’这个名字,怎么越听越别扭呢?
李不伟正在胡思乱想着,忽听赵范低声道:“李大人,今日一早启程时,皇上下了密旨,命我在战船出发之后将旨意转达于大人。其实此次前往福建,平乱只是其中之一,另有一件极为要紧的事,便是暗察福州总兵赵齐远。兵部遍查了大宋所有赵姓的武将,只有这赵齐远的年龄与大人说的‘赵先生’相仿,而此人前段时日也曾押送战船到镇江府,极有可能乘此机会去了徐州。”
李不伟这才吃了一惊,神色为之一变,悄声道:“原来赵将军也知道了赵先生的事?只是此事甚是机密,难道兵部已开始大范围调查了么?”赵范也压低了声音:“大人请放心。知晓此事的人并不多,除了兵部与枢密院的几位大人,也就只有在下知道了。皇上曾特意吩咐过,万万不可打草惊蛇,倘若那赵先生真的是赵齐远,又被他得知了消息,恐怕在我们尚未认定之前,他便事先起了反意。”
李不伟这才明白过来,此去福建并非只为了平乱,原来还有如此重要的事情。他忽然间又想到一事,难道皇帝让自己跟着大军同行,竟然是为了辨别那赵齐远的口音么?对了,此次前去的三千官兵,携带了大量火炮与机关弩,自己原本就觉得有些奇怪,对付普通的叛乱,又如何用得着如此强大的火力呢?看来朝庭定是防着那赵齐远临时起了反意,自己一行人说是平乱,原本想着是镇压晏头陀等人,没想到还要防着赵齐远临时起兵。看来枢密院要调用五千名地方驻军,也是为了削弱其兵力。倘若赵齐远不愿交出五千兵马,便可由此断定这赵齐远就是去过徐州的那位赵先生了。
然而赵范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李不伟觉得自己的判断彻底错了。
赵范道:“赵齐远年约三十,与大人判断的年龄相差无几,但此人自幼便长居于福建,只是近几年才有机会去过两次临安,并没有多少机会与金国勾结。虽然朝庭有密令要查一查赵齐远,但你我二人还得小心从事,免得到时搞错了,反而弄巧成拙。”
李不伟连连点头道:“赵将军所言甚是,还是一切小心从事,免得查了一番之后,却又发现赵齐远是清白的,反而伤了他的心。他既然很少去临安,想必也没有机会去金国。与金人勾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说到此处,李不伟忽然心头一震,又想起一件事来:那日在徐州城外,赵先生曾经说过,完颜洪秀认识史弥远的那两年,他正好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也就是说,赵先生十岁的时候,即使他不知道完颜洪稻的底细,但也应该见到过完颜洪秀。也正因为如此,他后来去了金国,一眼就认出完颜洪秀,正是史弥远当年的情人。倘若这一切都是真的,赵先生自幼便该居住在临安城中才是。但听赵范所言,赵齐远只是近几年才去过临安,那他显然不是那位赵先生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