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林看到司马俊等人吃了败战回来后,各人的情绪都十分的低落,李成林心中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的火,看到这个情形后,李成林的火气立即无限级的上升,直到爆发的这一刻。
正是因为李成林憋不住火,才会出现朝堂上李成林向率领士兵攻打叶风等部的将领发火。要知道李成林虽然并没有一个好脾气,但他是一个十分护短的人,而率领士兵攻打叶风等部的将领,都是李成林器中和欣赏的人,一般常规性的错误,李成林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就好比三年前帝国大战时,李成林吃了那么多的败战,但李成林从来没有向三华将领发过一次火,由此可见,李成林对自己器中和欣赏的将领会有什么态度了。
既然李成林这么器中和欣赏自己喜欢的将领,那又怎么还向他们大发雷霆呢?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圣恩,但也不能随意的就发脾气呀,这个可是李成林最关键的时刻,内战的局面对李成林已经十分的不利了。李成林不可能不知道吧。
李成林心中又何尝不明白眼前自己的处境呢?但正是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李成林有时才无法克制自己的脾气,尤其是以优势兵力还不能战胜叶知秋麾下三个兵团时,李成林心中十分的郁闷和生气,甚至是十分的不理解。
李成林发完脾气后,心中不由得认真思考着自己的处境,心中越想,李成林心中越郁闷不堪,甚至心中都会产生一种末日的错觉。
那李成林地到底面临着如何的处境呢?
李成林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处境:首先是李成林现在只能困守盛京城,连麾下最出名的几大兵团,甚至是禁卫军都不能战胜叶知秋麾下几个兵团,李成林不郁闷才叫怪事呢?要知道李成林虽然登基,做了华文帝国的皇帝,但这个皇帝的圣旨只能在盛京城中传开,甚至盛京城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根本就不理睬李成林的圣旨,这对李成林来说绝对是个十分巨大的冲击和伤害,毕竟李成林也是个十分要面子的人,更是个有抱负的人,否则李成林也不会举兵造反了。
其次,李成林也已经收到了自己的封地被叶家军占领的消息,虽然李成林已经做好了放弃自己封地的想法,但自己封地被占领,这对李成林来说,这个打击比自己困守盛京城还要郁闷。毕竟李成林的资源和兵员主要还是从自己的封地获得,虽然自己已经成功的占领了盛京城,但似乎自己根本就没有从盛京城获得什么资源的补给,甚至还要倒贴。
而如今帝国整个东部地区,尤其是和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郡都已经在叶知秋的掌控之下了,李成林想到这里,心中不火,那才叫怪事呢?
三是李成林麾下三华将领之一的赵子华已经成为了叶知秋的俘虏,赵子华麾下近十万大军也成了叶知秋的俘虏,如今正被驻守嘉峪关的段兴辉所部看押着。更气人的是,叶知秋再次组件两个骑兵兵团的人员,有很大一部分竟然从那些战俘中招集。
赵子华的兵败,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李成林断了条腿,少了帝国西部地区的强力支持。一条腿走路的困难可想而知。
四是,李成林虽然登基了,但李成明却被李道群成功的营救出去了,虽然李成林一直想要处置李道群,但李成林一直没有施行,不是李成林不想,而是李成林知道这个时候还不是处置李道群的时机,毕竟李道群手中还掌握着帝国最厉害的两支兵团和情报部门,而这两个兵团都是拥护李成明的嫡系兵团,一个是李成明的保镖兵团皇家护卫军,二是李成明的杀手皇家近卫军。
李成林如果要处置李道群就必须要处理掉皇家护卫军和近卫军,否则以李道群对这两支兵团的影响力,那些将士定会出来闹事,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成林要想冲出盛京城,就必须要维持一个稳定,起码表面上一定要稳定,这才是李成林到现在还没有处置李道群的原因。
而且根据李成林获得获得的情报,皇家护卫军和近卫军已经有相当一批士兵和将领想要突破自己部署防御的盛京城,前去投靠李成明麾下效力。这些士兵的念头犹如狠狠的打了李成林一个耳光。
李成林虽然拥有了帝国的神器,但更多的时候,李成林等于什么也没有,只是拥有一个好听的名声,但李成林只想要这个名声吗?不,李成林不仅要名声,李成林更要实权,但眼下的李成林根本就不具备拥有实权的权力和空间。
这些才是李成林感到郁闷的地方,而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才导致李成林火气十分暴躁的一个原因,才会向麾下最器中和欣赏的将领发火。
李成林虽然感到十分的郁闷,甚至朝麾下将领发火,但内战另一方的最高领导人,李成明这段时间可谓是有滋有味,虽然曾经十分的低迷过,但自从李成明和叶知秋会合后,李成明的小日子就一直过的非常之爽。
首先作为抢占自己皇位的对手,叶知秋麾下三个兵团的兵力竟然就将李成林死死的困守在盛京城中,李成林想要冲出来,却一点办法也没有,而且李成林也曾派过兵团攻打过叶知秋麾下的兵力,想要突破叶知秋部署的盛京城防线,却没有达到李成林的目标。现在的李成林就像是一个笼中困兽,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作为。
李成林被困守于盛京城的这个事实,充分给予了李成明足够的信心,李成明相信只要叶知秋部署得当,自己重新登上帝国皇位的日子就不再遥远了,因此李成明这段时间几乎是天天想要从李小语的口中获得一些确实的消息,想要知道叶知秋哪天真正对盛京城发动最后一击,彻底拿下盛京城,辅佐自己重新登上帝位。
可惜李成明从李小语的嘴中一点消息也没有获得,这到不是李小语不说,而是自从李小语面临这分娩的这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事,叶知秋几乎就不在李小语的面前说些帝国大事,叶知秋只对李小语说一些家长里短的儿女情话。
同时,就算李小语知道了叶知秋的一些部署计划,再没有得到叶知秋的首肯前提下,李小语绝对不会说出来的,这三年时间的积累,叶知秋身边的女人别的没学到,但如何尊重叶知秋,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李小语三个女人十分的清楚,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女人早已将叶知秋当成了一切的重心。
李成明过的舒服的第二个方面则是,李成林的封地已经被叶知秋占领了,而且叶知秋已经向自己请示了,应该派谁去东海三郡担任总督一职。李成明虽然并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甚至还对叶知秋说,这几个人选的名单由叶知秋全权负责,不过叶知秋还是明确的拒绝了。
李成明也正是叶知秋的拒绝,心中才感到一种莫名的高兴,毕竟叶知秋的这些做法给了李成明一个充分的面子,起码让李成明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自己虽然落魄了,虽然被别人赶下了皇位,但在叶知秋的心中,自己还是个帝国的皇帝,还可以拥有一些巨大的决策权。但实际上并不是叶知秋不想部署,而是这个时机根本就不恰当,因此叶知秋才会明确拒绝。
先不说李氏两兄弟心情是如何了,又对麾下各自最器中和欣赏的将领有着怎样的心态,毕竟这只是他们两兄弟之间的心情,影响不了整个内战的大局。
胡宗山现在都不知道该如何同甘兴国开口了,因为甘兴国此时用一种十分奇怪的眼神望着胡宗山,让胡宗山内心中产生一个很奇怪的感觉:“这个老小子不会是个玻璃吧,要不怎么会用这样一个眼神看着我呢?让我的心中有种发毛的错觉。”
“玻璃”这个词还是叶知秋曾经无意识的和麾下高级将领开玩笑说的,否则胡宗山还真的不知道玻璃这个词的内在含义。
胡宗山之所以会有这个感觉,因为甘兴国此时正用一种“含情脉脉”的眼神看着胡宗山,似乎想从胡宗山的眼神种判断胡宗山与自己所说的那些劝慰的话中的含金量。毕竟甘兴国之前已经受过了很多的郁闷之气,如果自己选择投诚叶知秋,自己就必须要了解叶知秋的为人和对麾下将领及下属的用人心态,同时最好能知道胡宗山在叶知秋麾下做事的尺度和权限,甘兴国才好决定是否真诚向叶知秋投诚。
胡宗山并不清楚甘兴国的心态,毕竟胡宗山投诚叶知秋时还没有这些细节上的考虑,只要叶知秋能用自己,自己改变盗匪的身份就可以了。
“甘大人到底有什么样的想法呢?我希望甘大人能真诚的说出来。”
胡宗山实在是怕了甘兴国的这种莫名的眼神,赶紧转移了甘兴国的视线,也许胡宗山只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而不能像许成宗那样成为军事政治相结合的高级将领。因此面对甘兴国这个政治老狐狸的眼神时,不知该有怎样的一个反应。
“胡将军,本人对叶帅早就久仰大名了,一直没有机会在叶帅麾下做事,如今有了这个机会,本人想要更多的了解一些叶帅的为人和做事风格,不知胡将军是否能实诚相告呢?”甘兴国终于从凝视胡宗山的眼神中转移了自己的视线,甘兴国似乎从胡宗山的眼神看到了一些异常的表情。
“甘大人,本人只能这样说,叶帅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好由甘大人自己去了解发现,那样才最真实,而且叶帅曾与我们说过,只要自己了解和消化了的东西,才属于自己的,就算是别人说的再怎么出色和详细,如果自己没有消化,那不叫自己的。就如同叶帅教我们的一些军事知识,都是要求我们自己消化的。”
“甘大人,东海郡总督楚南天大人已经投诚我们叶帅了,而且已经和我们叶帅碰面了,虽然叶帅暂时并没有安排楚大人的详细工作,但叶帅将楚大人放在叶帅身边听用。要知道,凡是在叶帅身边听用的,最终都得到了叶帅的重要,比如我们魔狮兵团的许成宗兵团长,比如叶帅的作战参谋袁世风大人。本人与甘大人说的这些希望甘大人自行好好考虑一下。”
“另外,甘大人要求我们善待百姓,就算甘大人没有这个要求和提议,我们肯定会遵守的。我想甘大人肯定听说过我们甘宁郡的发展吧。我们甘宁郡的哪一项措施不是为了百姓谋福利,而且我们甘宁郡百姓的日子已经算是非常的好了。”
胡宗山虽然并不知道甘兴国问自己这些话题的意图是什么,但胡宗山说道甘宁郡的发展以及甘宁郡百姓的生活,那是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和优越感,毕竟胡宗山此时也算是甘宁郡的一个中坚力量,更对甘宁郡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胡将军,听你一说,本人就放心多了,不知胡将军什么时候送本人去中平镇与叶帅见个面?”甘兴国听完胡宗山的描述后,心中基本上已经有数了,因此才对胡宗山有这个要求。
“甘大人尽管放心,就算甘大人没这个要求,本人也已经开始着手安排甘大人前去中平镇和叶帅会合,毕竟叶帅的赏人、识人、知人和用人的水平不是我这个大老粗所能理解和替代的。”胡宗山听道甘兴国这个要求后,立即安慰甘兴国,并对甘兴国做了保证。
甘兴国选择投诚叶知秋,那是有原因的,首先甘兴国在李成林的麾下根本就得不到相应的信任和权限,做起事情来束手束脚不说,还受到一些打压和猜忌。
另外,甘兴国是个真心想为百姓做点实事的官员,这个特性和楚南天似乎狠相似。正是甘兴国的这些特性,注定了不能在李成林麾下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信任。要知道,冷兵器时代的上位者都想将全力全部拢在自己的手中,又怎么敢、甚至想放权呢?这也是下面这些官员的悲哀所在。
同时甘兴国此人的骨子里有着完美的书生之气,如果不是为了百姓谋福祉,甘兴国定当不会选择投诚叶知秋,甚至会选择和胡宗山一战到底,哪怕是没有一兵一卒。
叶知秋这段时间将帝国东部前线传来的战报在第一时间有选择性的向李成明做了个汇报,叶知秋之所以要选择性的汇报,那是因为叶知秋不想将前线所有的战报全部说给李成明听,否则李成明定当会要求叶知秋立即攻打盛京城,这不是叶知秋现在想要的结局。
叶知秋通过暗夜分队获得的最新消息,说胡宗山即将安排甘兴国前来中平镇,叶知秋心中顿时乐开了花,如今帝国东部三个郡已经有两个郡的总督向自己投诚,这充分说明了叶知秋当初制定的东部战局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只等温岭郡的事务处理了。
一旦温岭郡的事务处理完后,叶知秋定会部署泰安三郡的相关问题,虽然叶知秋已经命令华政成出兵泰安三郡,但这个时候叶知秋并不想动用大量的士兵,也不想大幅度的解决泰安三郡的问题,毕竟事情是一步一步来处理的,如果温岭郡的事务处理不是十分利落,就会遗留相当的问题等着叶知秋今后处理。
而且叶知秋虽然成功的处理了东海郡和云泉郡的问题,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军事问题而非政治问题,要想获得丰厚的收获,叶知秋必须要将这两个郡的政治问题处理好。但这些问题又不是短期内能见到效果的事。
虽然叶知秋已经调派了大量的低层政务官员前去接收这两郡的政务事务,但短期内是否能获得相应的效果,现在叶知秋心中还没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
如今东海郡的总督楚南天虽然向自己投诚了,而自己也将楚南天放在自己的身边观察,不正是这些原因,叶知秋才不敢一下子就重用楚南天吗?毕竟叶知秋心中还没有获得更大的权力,叶知秋也不好安排楚南天的工作。
叶知秋现在听到云泉郡的总督甘兴国也已经选择了向自己投诚,叶知秋心中十分的高兴,同时叶知秋也命令楚南天好好接待甘兴国,只要甘兴国一送道中平镇,暂前的接待工作叶知秋则交给了楚南天负责。
叶知秋有这个考量,有这些因素:首先楚南天已经选择了向自己投诚,而且叶知秋还将楚南天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做事,这些接待工作楚南天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另外叶知秋这样安排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一是楚南天之前和甘兴国是同一个地位,大家都是一个郡的总督,都是选择站在李成林的阵营中,也都是选择向叶知秋投诚,他们俩应该有某些共同话题。而且叶知秋这个考量,同时也有考察楚南天的念头,如果楚南天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都安抚不了甘兴国的思想,那楚南天的才能就会受到叶知秋的质疑。
只有楚南天先将这些问题处理好了,叶知秋才会出来真正开始接待甘兴国。
叶知秋对待楚南天和甘兴国的做法有这些微妙的区别也是有原因的,毕竟楚南天是第一个向自己投诚的高级官员,享受的待遇当然是不一样的,就如同叶知秋当年重用杜仲是一个道理,虽然这次不再做千金买马骨的做法,但起码可以享受一些稍微高点的待遇。
这一方面体现了叶知秋重视楚南天,另一方面也给了楚南天一个表现的机会。
温岭郡福樟府的战役已经进入了一个炽热的阶段。许成宗获得了相应的情报后,已经开始布局整个福樟府的战局,同时也要顺便处理彝族的问题。
许成宗这几年跟在叶知秋的身后,别的本事没学到,但起码学会了全局观,如果只纯粹的解决福樟府的战役,许成宗根本就不用亲自到福樟府布局,这些有麾下一些将领,甚至袁世生的枪骑兵都可以解决的。虽然袁世生之前吃了很大的一个亏,那是因为袁世生并不了解丘陵地区作战的一些规则。但现在就不一样了,毕竟袁世生已经学会了一些作战的规则,同时心中还有股报仇的动力,只要不过分,袁世生的枪骑兵就能解决福樟府的战局。
虽然许成宗也不是很清楚丘陵地区作战的规则,但许成宗能成为叶知秋麾下第一大将、第一统帅,并非浪得虚名,也没有愧对叶知秋的栽培之情。
那许成宗到底是怎样部署整个福樟府的战局呢?又是如何着手解决彝族问题呢?敬请期待下文分解。58xs8.com